刘宝杰:别再奢望让利
刘宝杰
这些年来,只要与对岸交往,就不断听到“让利”二字,仿佛台湾的未来,台湾的前景,
都只能寄望于中国大陆的善意与施舍,连服贸为何不能重签,经济部的官员都回答,重新
议约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好像我们在这个服贸协议中得了天大的好处,机会稍纵即失
。那我们要问,大陆为什么要给台湾好处?大陆愿意给台湾好处的原因会因为再拖个十天
半个月而随时改变吗?如果大陆对台湾的善意可以说变就变,赵孟能贵之,赵孟能贱之,
当善意没了,台湾怎么办?
自从前总统李登辉提出戒急用忍,台湾建构亚太营运中心的梦想成为空中楼阁,十多年来
,台湾的资金、人才与技术不断外流,台湾本身不断内耗、淘空,经济上的困境加上对未
来的焦虑,社会上慢慢出现一种强烈的主流声音,台湾不能再锁国了,台湾不能再继续与
中国大陆老死不相往来,台湾人要勇敢的面对中国,打开僵局,引进活水,台湾才有未来
。仿佛台湾最大的死结就是两岸关系,只要打开两岸大门,台湾的棋局就活了。
在这样的思维之下,马英九总统才能在2008年以7,658,724票 ,58.45% 的超高得票率当
选。甚至国民党在立委选举大胜掌握3/4的国会。但两岸的门打开了,活水进来了,台湾
多数的人民有认为经济改善了吗?有觉得日子好过了吗?有对未来充满希望吗?答案应该
是没有,否则也不会一个服贸议题就引爆那么大的民怨,甚至对持续与中国大陆密切往来
焦虑不安。
这时候也让台湾更看清问题,台湾经济上的困境只是单一的未能中国大陆往来吗?台湾的
困境只是关税的问题吗?台湾的困境只是全球化的程度不够吗?这些原本的理解一一被否
定?台湾开始反思,经济上的困顿究竟是不够开放,还是不够努力于自身的建设?如果我
们自己没有建构强大的产业炼,我们的体质不够强健,当我们与其他国家加深贸易往来时
,我们将更壮大,还是更萎缩,马英九总统当选之后,我们只看到他努力打开两岸的大门
,只看到他努力帮企业家节税,他在建构台湾的产业实力究竟做了什么?
以新加坡为例,李显龙要建构金融中心,建构展场中心,要吸引一流人才到新加坡,他排
除众议,引进赌场,然后以赌场为核心建构休闲娱乐的庞大产业,引进环球影城,辟建全
世界唯一的F1赛车场,甚至大胆的建构石化工业。试想如果新加坡没有做这样的基本功,
只是一味的追求与其他国家签订FTA,对新加坡会有助益吗?韩国更不用说,如果他没有
强大的影视产业,没有强大的游戏产业,没有强大的三星与现代汽车,韩国与其他国家签
订FTA有什么好处?这时我们必须反问,台湾这些年究竟做了什么建设可以吸引投资,强
化国力?光是一个航空城,就令人极度失望,只看到炒地皮,只看到图利少数人,看不到
这样的建设可以带给台湾有竞争力的未来。
服贸的争议刚好给台湾一个机会去思考台湾的处境,我们是应该开放,但我们更应该强化
体质,我们要争取更大的市场,但更要反问我们要卖什么,怎么卖到这个市场,我们希望
走出去,但这应该要建基在台湾本身的实力之上,建立在别人对台湾也有所求的基础之上
,台湾怎么可能只是期待别人的善意,期待别人的让利,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台湾应该
是要到我们合理应该要的东西,不该我们的,总有一天会被讨回去的。面板是一个血淋淋
的教训,大陆高喊让利,每年到台湾采购1350亿台币的面板,但大陆一面买面板,一面了
解面板厂,再一面的挖人,现在中国面板厂盖好了,要投产了,还能再让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