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学运很明显可以看出
没有蓝绿色彩, 纯粹是年轻学子的自发行为
但成也学生, 败也学生
实在是太年轻了, 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判断下一步该怎么走
虽然我的立场与学运主张有出入
但我并不认同马政府
学运若真兵败如山倒, 实非我所乐见
社会运动有三个重点
"人 , 钱 , 舆论"
先聚集志同道合的人, 募集资金行动, 再借由行动获得舆论支持
最后再把舆论的支持转化为实际的权力
学生们再聚集人这方面做得很棒
但也只有这点成功
虽然最初的行动是成功的, 但他们没有确切的去寻求金援
一切的资源都是靠民众自发性的资助
这种不知数目, 不知何时到位的资金根本无助于他们做长期的规划
应该在最初几天民怨沸腾时
以类似红衫军的方式募集小额捐款
有了钱, 无论是购买防护装备, 或是做文宣, 或是买食物
反正有钱就好办事, 有钱才能规划下一步
然后, 当他们获得舆论支持后
学生们没设立停损或停利点
不能说一开始诉求逐条审查, 等看到回响这么大
又马上加码要整件退回
陈林二人并没有依内部选举取得整体学运的完整统治权
导致没一个明确的最终目标, 错失跟马政府谈的时机
其实, 马英九应该最初是有想谈的意思
不然他也不会派一个啥都不能决定, 看起来又智障的江宜桦过去
他也知道派江过去不会有任何结果
但他只是借此观察, 若我真的去, 会被怎样对待
果然, 一个白痴去, 你们也真把他当一个白痴般污辱
这彻底坚定了马英九跟你们干到底的决心
若当初很客气的左一声江院长
右一声以后还需要您帮忙
以马英九这么爱沽誉钓名, 或真肯出面谈也不一定
对, 看起来很孬, 做起来一点也不爽
但这才是能解决问题的做法
有句话是这么说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如流水的民意舆论更是如此
在号召包围国民党部成果不彰时
林这时就该及时发现到士气开始衰竭了
就该设停利点了
正逢同时, 国民党也改口同意逐条审查, 正是协议良机
所有谈判基础都是先找出彼此的共识
共识一条条建立之后, 再去谈歧见的地方
没有人这样摆着现成的共识成果不收割
拼命的用歧见去冲撞对面的
在舆论的相对高点, 就该将它转化成实际的民意基础
就该学宋楚瑜立刻筹组政党之类的
先在这次的议题做让步, 先确保逐条审查的成果
再储备民意基础, 取得议员或立委的席次
不见得要学生自己去选
可以找一个学生们信任的对象, 学生授权他代表学团去选
我真觉得壹电视真的害了这些学生
没任何平衡报导, 百分百的支持学运, 全部都拨报有利的新闻
让学生错估自己的实力
其实郭正亮前两天就有在政论节目提到这问题
"这是一个谁做得超过, 谁就输的战争"
新闻面对面的主持人也不断的问学生代表你们到底谁能做主
以及最终的退场机制
虽然大家都在骂名嘴, 但他们这些老江湖很早就点出你们的问题
学生太自信了, 被壹电视和脸书蒙蔽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明明三国志都倒背如流
怎么做事会完全没有战略, 没有计画
聚集了一堆人
没足够的资金, 没明确的目标
没有实权的领导人, 也不知将舆论化为实权
明明学生有野百合可以参考, 有红衫军可以参考, 有亲民党可以参考
最后还是走上一连串错误的决策
真是可惜阿, 可惜
其实别批评民进党无所做为
他们很深刻的了解沉默螺旋的反击强度
很多反服贸的人只是跟着舆论走, 这之中也不少中立或挺蓝的
当他们体认到舆论偏离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太远时
就会群起反抗, 就会回到自己最基本的立场
民进党在阿扁下台之后好几次占据舆论优势都锻羽而归
近年才体悟到这点, 所以一直不用太过激的手段来抗争
对中国的立场也渐趋中立
这点民调完全是看不出来的
在对立激化到某种程度后
终究还是回到55:45的基本蓝绿比对决
可以批评台湾人心中只有蓝绿没有是非
但若学团在逐条审查那里打住, 不那么得寸进尺
不坚持追杀张庆忠(以后搞他的机会还很多)
不那么污辱江宜桦, 不那么逼迫马英九
那真的一切都还有得谈
继续用事实夹带谣言来做反服贸文宣
继续用很夸张的方式描述国民党的暴政
继续诉诸悲情, 大喊警察打人
继续找机会瘫痪行政机关
然后, 年底选举
国民党将继续获得全面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