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识 学做人更甚于做学问
【联合报╱朱云鹏/中央大学教授(台北市)】2014.02.17 02:44 am
看到高中公民与社会课纲中的经济学,可以感受到原课纲编撰者非常想让高中生多了解一
些经济学知识的心情。例如高二的学生,要被教导能从国内供给与需求曲线,导出一国的
出口供给线、进口需求线和国际贸易均衡。
如果这些学生未来升学,就读财金或经济相关科系,的确有必要了解这些知识,但高中毕
竟只是通识教育,这些内容恐怕对老师和学生都是相当的负担。而且,不是只有经济学的
编撰者有急切地要让高中生获得相关知识的心情,其他法律、政治、心理、社会和伦理学
等,也有一样的心情,于是课本很可能被“塞爆”。
不过,与其说这是课纲编撰者的问题,不如说是现行高中课程和学校资源的问题。如果每
所高中有足够的教室、设备和老师,可以让学生像大学一样“跑班”,公民与社会中许多
专业的社会科学,就可以独立变成个别的选修课,问题就解决了。
在全面改变学校课程安排前,如只能对课纲进行微调,那就只好把较艰深的部分割爱或简
化了。另外,经济学部分也适度加了一些观念,例如在讨论国民所得的成长时,加入分配
正义的观念,在高三选修课程中,则加入社会企业和公平贸易的介绍。
这次公民与社会课纲微调,有关“道德”的部分几乎没有更动。例如“阐述每个人在成长
过程中须逐步建立道德原则,以为判断与言行的依循”,与“道德范围已由个人层面扩展
至公共领域与专业”等内容都保留。相信原来的课纲编撰者,和这次微调工作者一样,都
非常重视培养高中生的道德观。
不只高中如此,大学更应如此。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懂“做人”基本道理,那他就算学会
再多的知识,也不会获得人们的尊敬。“做人”基本道理,不就是对朋友忠,对父母孝,
对长辈敬,对家人和,与人为善?延伸到社会,不就是仁爱、忠诚,有专业伦理和商业伦
理?
课纲微调延烧出的“战火”,曾引发不同政治信仰者间的辩论,这在民主社会相当正常。
不过作为刊载辩论内容的新闻媒体,不论记者立场为何,都要遵守专业伦理,因为伦理是
做人的基本道理,也应当是媒体的基本守则。
例如某报刊载,本次课纲微调的工作共分为语文、历史、地理和公民与社会四分组,然后
未经查证,就将个人列为“历史分组”的成员,还用显著标题批评说:“经济专业,竟主
导历史调整”。这与事实完全不符。发函要求更正,至今未理。明明是错误的报导,读者
被误导,事后又不更正,这恐怕已违反专业伦理,违反新闻伦理。看来以后公民与社会科
中的“道德”内容,还得适度加强才是。
【2014/02/17 联合报】@ http://udn.com/
全文网址: 高中通识 学做人更甚于做学问 | 民意论坛 | 意见评论 | 联合新闻网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90330.shtml#ixzz2tZWqlg5p
Power By udn.com
猪油时报 意外吗 明明朱云鹏教授就不是历史分组的小组成员
猪油就会自己插个稻草人自己乱打一通 想把这次课纲调整妖魔化
省省力气吧 课纲已经公告了 想改就等你们选上总统吧 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