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472957.shtml 联合报社论
执政六年了,仍只有一把金小刀
内阁宣布改组,幅度远较预期为小,外界认为应该强化的部门均文风未动。
与此同时,金溥聪将返国接掌国安会的消息,则抢尽一切媒体锋头,
全面压倒内阁微调的新意。
这样的对照,反映了三个问题:
一,马政府的用人,着重的不是国政的推展,而是主政者个人的需要与偏好;
二,马总统的布局,强调的不是政府部门的结构性强化,而是凸显特定人物的角色功能;
三,马总统执政六年了,用来用去仍只有一把“金小刀”最为顺手,
不禁让人为他的用人格局感到焦虑。
金溥聪受到马总统的高度信赖,因而屡屡在关键时刻受命出任不同党政要职,
可见他具有特殊的能力或魅力;
就其个人而言,这自然是可喜之事。
然而,国家元首治国用人如此倚赖单一对象,
从党务、选战、外交、到国安,事事皆仰赖同一位左右手,
这显示了总统用人识人的侷限。
就国家或政府的角度而言,主政者的智囊的单薄与单元,则是令人担忧的事。
对这次金溥聪返台出任国安会秘书长,外界评价两极。
原因是,国安事务并非金溥聪的强项或专长,
而负责国安部门又非比出使美国那么单纯,
要因应的是更复杂的国家内外形势,包括两岸、内政、国际外交及区域整合等综合性决策
;以金溥聪的新闻专长加上政治历练,
就算他再天纵英明,恐怕也无法在短期内将相关事务拿捏得恰到好处。
也因此,无论总统府如何澄清,外界更多的揣测是,
金溥聪返国的主要任务是在主持年底的选举操盘,帮马政府和蓝营稳定军心。
事实上,无论是前者或后者,如果没有马总统的信任与授权,
金溥聪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
也就是说,作为一位“影武者”,金溥聪的力量其实是来自背后那位“大老板”的身影,
而不是他个人的权威或智慧奏效。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显得“人治”凌驾了制度,个人因素超越了组织。
尤其,马总统近两年大费周章推动“组织改造”,倡言政府体制再造;
然而,到头来,一切仍抵不过其身边一名亲信,岂不讽刺之至?
马英九与金溥聪从北市府时代培养出良好的默契,此一互信关系延续至今,
当然极其深厚。
但无论如何,马总统主政已经六年,以政府组织之庞大及分工之精细,
各部门都需要不同领域的长才来领导,政务才可能稳健地推动;
如果总统任何时候都觉得身边唯缺一人,或觉得唯有此人可俾以重任,
台湾如何可能平衡、多元地发展?
举一个明显的例子,目前国人觉得最迫切、也最重要的工作,非“拼经济”莫属,
马总统亦宣示这是今年施政重点;
但此次改组,仅就周边人选作了顺势推移,
内阁财经部会原班人马则全部留任,完全嗅不出政府拼经济的宏图。
在此同时,政府最轰动的布局却是国安会改组,并将目标放在力拼选举;
如此一来,目标与手段南辕北辙,经济会不会落得一场空?
其实,民众失望的,不止是内阁人事。
以国会安祕书长袁健生的去职为例,据称是他不熟悉两岸及内政事务所致,
因而难以发挥。
然而,袁健生从驻美代表转掌国安会,不也是出于马总统之任命;
那么,袁健生的难有施展,是谁的识人不明?
而今,金溥聪步著袁健生的路线再走一回,不怕重蹈覆辙吗?
或者,连国安会的角色定位也将因金溥聪的出任而改变?
检视这次人事异动,沈吕巡也许比金溥聪更嫺熟驻美事务,
金溥聪出掌国安会表现也未必亚于袁健生;
问题是,在内政事务上,民众看不到相应的布局,也看不到内阁拼经济的相关企图。
我们并非怀疑金小刀是否锋利如故,
而是对政府部门中缺乏受总统信任的悍将感到不安,
也对主政者的识刀之明、磨刀之功感到忧虑。
尤其,如果金溥聪将利用国安会职务进行跨党政的选举操盘,
极可能触及体制上的一些红线,必然引发争议。
也因此,我们在此预为提醒,也希望未尽的内阁布局仍有惊喜可期。
写得很好 整个改组财经官员却一个都没有动 这是在搞什么鬼?
拼经济? 为什么不换一个崭新的团队呢?
连马王大乱斗 最挺马英九的联合报 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