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14000523-260109 中时电子报
社论-蔡英文的空与国民党的虚
民进党两岸路线的转型已经面临关键性的抉择,就在这个时候,蔡英文说话了。她说,民
进党有传统的两岸立场与价值思考,但也要纳进政治现实,从台湾角度看两岸问题,并须
持续与中国对话、互动。这是典型的蔡氏风格,什么好听的词都说了,包括价值、现实、
对话等等,但是就是没有实质内容,不愿表露立场。
蔡英文还说,民进党如果要办中国政策辩论,要经完整且精密规画,否则可能消失很多处
理事情的空间,又说两岸政策很敏感,有些事适合辩论、有些事不适合。显然,她对民进
党辩论两岸路线是持保留态度。蔡英文忘了,当年许信良推动大辩论,并没有让民进党的
空间消失,反而普获好评,她也根本不说清楚,哪些议题适合辩论,她自己在这些敏感问
题上又是什么立场。
蔡英文的保守、暧昧态度,只有一个真正的理由,就是她回避表态,她想沾上弹性、务实
的美名,又不能失掉独派支持,所以始终说空话,并且在实际的、关键性的问题上,扮演
牵制民进党转型前进的角色。
但是,蔡英文还是要把自己装扮成民进党转型的舵手,所以她一方面回避两岸问题,实际
上坚持独派立场,一方面向公民运动招手、示好,希望从中累积资本。蔡英文声称民进党
必须转型,党“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必须做出抉择”,不能再“把街头让给了公民团体”,
民进党自己“变成众多观众之一”。蔡英文还“号召组织一个改变台湾的进步联盟”,努
力想把自己打扮成公民运动的政治代理人。
回顾蔡英文的家世背景与从政道路,原本和中下阶层、民主运动、社会运动可以说毫无渊
源,她在担任内阁官员时,所主导或关注的政策议题,和人权、社会正义也少有关连。翻
开过去的纪录,我们会发现,她在核四、国光石化等众多议题上,立场巨变,昨是今非。
但是,在野之后的蔡英文,开始从口中吐出人权、社会正义、公民运动等词汇,更透过成
立基金会与网络论坛等方式,广纳人才,伸长触角,呼应公民运动热潮,试图打造身上的
光环。但,这究竟是利用公民运动,还是诚意支持?这是蔡英文的脱胎换骨,还是涂脂抹
粉?答案其实是很清楚的。
然而,不可否认的,蔡英文的“转型”还是引来不少掌声,原因不在于蔡英文真的和中下
阶层、弱势群体打成一片,或者是提出了什么清楚具体的主张,而是执政的国民党自己竟
然放弃一大块政治空间,徒然让民进党从中取利。
当今政府无感的政策与人事布局,不断制造民怨,已经成为公民运动主要的抗争对象。国
民党和财阀权贵更为亲近、离庶民百姓更为遥远的刻板印象,也始终没有根本扭转。国民
党人的政治语言普遍贫乏,难以争取选民热情支持。凡此种种,皆凸显国民党和新时代、
新世代的新议题已经严重脱节。
在两岸议题上稳健前进的国民党,原本就比民进党更获得民众信赖。而作为掌握政权的力
量,国民党只要善于运用政策与资源,完全可以扩大社会连结,让该党能永居不败之地。
但这需要几个环环相扣的条件。首先,是在人事布局上,能进用有新思维、新视野的适当
人才,让政策本身就能更全面,更能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公义。其次,是要善于和各类公
民团体对话,要嘛是能呼应公民团体所倡议的价值与议题,要嘛是能在具体的政策上采纳
公民团体的建言,具体的加以实践,绝非“船过水无痕”,沦为形式主义。第三,国民党
本身在组织结构上应该要更有弹性,吸纳不同社会领域的优质人才,在政治光谱与价值理
念上则应该更为广泛,让从“中间偏右”到“中间偏左”的力量都能在党内取得一席之地
,藉以增进党的活力,扩大党的社会基础。
可惜的是,5年多下来,国民党领导层始终缺乏这样的思考与布局,“改革”口号喊得响
彻云霄,实际上却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层次上。国民党确实拔擢了不少青年才俊,但未必能
让他们的创意与理念得到挥洒空间,国民党在不分区名单上安排了多位社会团体和学界的
代表,但在立法院表现却乏善可陈,起不了引领议题风潮、扩大支持群众,重建政党形象
的作用。
蔡英文的转型努力即使看起来仍空,但可以提醒国民党:在剩下的两年多时间,马英九作
为总统,要集中精力搞好为全民拼经济、拼民生的工作,作为主席,更要竭尽心力推动重
建国民党社会基础的工作,两者同时并进,国民党才能重现生机,而民进党或蔡英文的假
转型,也就起不了什么骗选票的作用。
写得不错 蔡英文都选过总统了 有人知道她的两岸政策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