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政治民调
多普遍运用于施政满意度、重大议题态度的探询上
到了选举季节,则进一步成为政党举办初选、对外宣传的工具
然而,千篇一律的那句“在95%的信心水准下,误差为3.4%”
从经验法则来看,似乎很难让人相信是如此
2008年选前,长昌阵营喊出黄金交叉,吴国栋于投票时间结束后在大话表示只差1%
与结果相比误差都有16%
2011年民进党总统初选采对比式民调,蔡跟苏都领先马7%(与结果误差13%)
2012年选前,民进党估票认为会赢15-20万票,相比差了100万票(与结果误差7.5%)
这种落差并非只体现于国内的大型选举
盖洛普(Gallup)在去年就独排众议,预测美国总统大选将由罗姆尼胜出
结果出来当然是被骂到臭头,后来被迫向密西根大学求救
改变民调的分析与加权方法
一般而言,民调的误差可能来自
(一)受访者误差:主要是因为受访者不能真实反映选区状况造成的误差
现行是透过区域抽样、户中抽样、大量样本、加权等方式降低
但是因为市话使用率降低、拒访而使抽样偏差的方法仍很难完全避免
(二)回答误差:主要是未能探询受访者本意造成的误差
例如“随便”、选民反串、调查员过度或偏差暗示、题目唸错或唸不清楚等
这种必须透过题目标准化、调查员训练和大量样本解决
特别是反串这部分,即使是透过排蓝/绿民调,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调查执行误差:主要是民调机构执行民调造成的误差
包含选用的调查方法、分析方法、机构效应,甚至是否有民调(ㄊㄧㄠˊ)问题
我觉得这是目前民调问题最大的一个部分,值得后续讨论
(四)其他误差:例如随机误差等
在此要讨论的是上述的第三项“调查执行误差”
其又可大致细分为:
一、调查方法:首先,现在台湾民调仍依旧普遍使用市内电话,就算有加入手机也是少数
这是因为很难从手机号码判断选民所在的选区
然而市内电话本身涵盖率就有很大问题,电话簿能涵盖全台湾所有市话吗?
即便打进去了,能保证家人都是随机接听的吗?还是妈妈接的机率比较高?
就算用了区域和户中抽样,还是不可否认有一大群人是调查不到的
还有些机构会为了省成本使用语音电话,我觉得完全没有任何参考性
二、分析方法:单纯以未处理过的数字当结果,自然是有误差
但若使用了自以为是却错误的分析方法,误差只会更大
还好的是TVBS目前所用的交叉分析看起来似乎还算公开先进准确
至于其他民调中心那种不为人知的分析方法,就有点令人害怕了
三、机构效应:广为人知的误差来源
例如自由时报民调中心(不知道创出来了没?)的民调
某党推出的议题和候选人就很可能由输变赢、由弱转强
且不要以为不讲是哪个机构就能降低,因为在来路不明的情况下
受访者拒访,或讲到一半不耐烦直接挂掉的机率都会上升
四、民调(ㄊㄧㄠˊ):机构效应加强版,纯粹把民调当做操弄的工具
例如台湾智库,我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在接case
但误差大到连DPP初选都没看过有人用
(观察家和精湛是目前DPP初选定番)
不过DPP自己也向来都有在选前乱估票、喊票的习惯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