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美国政治僵局

楼主: gripenk (结朋)   2013-10-31 22:09:22
虽然是一位香港人写美国国会生态,郤写得深入浅出,
所以推介给政黑乡民 [ 绝对不是骗P币 ]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E7%BE%8E%E5%9C%8B%E6%94%BF%E6%B2%BB%E5%83%B5%E5%B1%80-%E5%96%AE%E5%96%AE%E5%88%B6%E5%A6%82%E4%BD%95%E9%81%B8%E5%87%BA%E6%BF%80%E9%80%B2%E6%B4%BE/
美国政治僵局:单单制如何选出激进派
2013-10-31 17:08:40
香港很多人讲起选举制度跟政治环境的关系,总是可以像标准答案地背出:单议席单票制
制造两党制有利政局稳定、比例代表制制造多党制令政局不稳。但现实政治是否如此简单
呢?如果我们看最近的外国情况,似乎是倒过来才对:用比例代表制的德国,总理可望第
三度连任;用单议席单票制的美国,却出现国会停摆、政府关闭、甚至差点赖债、连累全
球经济。选制只是整个政制框架中的一部份,不能将所有政治现象都归咎于选制。今次就
谈谈使用单单制的美国,为何这么多激进派可以当选进入国会,逼出政治僵局。
略谈今次政治僵局
今次美国政治僵局,源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因为反对属于民主党的总统奥巴马
的医疗改革政策,将政府预算案和国债发行量跟医改捆绑,要求取消医改,不然就不通过
预算案,和不提高国债发行量。不通过预算,政府就没钱用要关门;不提高国债发行量,
美国政府就可能无法再发行国债,甚至现已发行的国债会违约,届时整个国际金融体系都
会出现混乱。也就是说,共和党将全球经济跟奥巴马医改方案捆绑在一起,这当然是极为
无理的做法。但共和党即使被各界谴责,仍要拖3个星期才肯跟民主党谈出个妥协方案,
放弃要求取消医改。
新闻报道一般都将制造麻烦的矛头指向共和党内的激进经济右派、重视削减财赤、减少政
府干预市场的“茶党”(Tea Party) 派系。美国是由民主、共和两党把持政坛的两党制,
茶党只是共和党内的一个派系,并非独自一个政党。那到底这批激进派人数多不多呢?报
道都指,国会内的茶党议员数目不过二三十人,而国会两院共有535人,即茶党只占全国
会5%左右。单论共和党内部,共有278名议员,茶党也只占一成左右。无论怎样看,茶党
似乎都是少数派。但虽然茶党议员及支持者人数不算多,由于他们可以左右共和党的党内
初选选情,发挥了大于其人数的影响力。
我们看回国会最终表决妥协方案的情形:
参议院 100席
民主党 54席:54票全部赞成
共和党 46席:27票赞成、18票反对、1人不在场
总数:81票赞成、18票反对
众议院 435席
民主党 200席:198票全部赞成、2人不在场
共和党 232席:87票赞成、144票反对、1人不在场
空缺 3 席
总数:285票赞成、144票反对
* 参议院民主党54席,包括2名无党籍、但实际上跟民主党一致行动的议员
虽然传媒说茶党议员只有二三十人,但最终反对妥协的共和党议员仍有162人,远超过茶
党议员数目,甚至超过整体共和党议员 (278) 的一半,可见今次并非只是少数人在闹事
。另外须留意,参议院的共和党员是多数支持方案,众议院的共和党员却是多数反对方案
,也就是说众议院中有较多激进派。这一点之后会详细分析。先讲回为何单单制下,激进
派也能有这么大影响。
套用 Duverger 法则的盲点:地区差异
“单单=两党、比例=多党”的理论,是由法国政治学家 Duverger 在1950年代提出的,人
称“Duverger 法则”(Duverger's law)。但至今已经有不少学者和研究指出,选制并不
是只有单单/比例一个层面可以分析,可以影响政治环境的因素亦绝对不止选举制度,我
们还要看整个政制框架的其他部份。这个法则并不如自然科学中的法则般是绝对正确,套
用在实际情况时要小心。
这个法则的基本运作是什么呢?首先,单议席即是选区内只会有一位,拿到最高票的候选
人可以当选,其他候选人那怕是跟最高票的候选人只差1票,都是落选,一切努力付诸东
流 (wasted)。无论是政客还是选民,一个理智 (rational、会考量行动结果得失) 的人
都不会想当落败的那边,所以政客会倾向联合起来以免分散票源,选民亦会策略性投票投
给较有机会当选的候选人。结果就是只会剩两个大党,因为第三党、第四党等落选的机会
大,不会有人加入或支持。比例代表制则相反,每个选区选出的议席较多,候选人和政党
取得不是那么高的票也可以当选,大家没有压力要联合起来,可以随意参选和投票,也就
较容易出现多党制。
但是否如此简单呢?需留意此理论的分析单位是选区,“单单=两党、比例=多党”是逐个
选区计,并非整个议会计。假设某个使用单单制的国家的选举中,A选区是甲乙两党争、B
选区是丙丁两党争、C选区是戊己两党争,其实并没有违反理论,因为的确是每个选区内
只有两个党在竞争!选区间的情况差异,与及地区性政党的出现,是很多人套用
Duverger 法则时忽略的盲点。
例如加拿大就有个魁北克党在国会卡位,令好几次选举都没有一个党可以取得过半议席。
英国也有苏格兰民族党、威尔斯党和几个北爱尔兰小党,虽然现在议席很少不足以左右大
局,但回到一百年前爱尔兰还未独立时,爱尔兰在英国国会可是有近一百个议席,试过几
次选举都是因为爱尔兰政党卡位而没有政党可以取得过半议席。印度就更极端。由于种姓
、语言、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虽然是用单单制,国会内却有近40个政党,当中大部份都
是只有不足10席的小党。印度国会最大党兼执政党 INC 只有206/545席,第二大党兼最大
反对党 BJP 更是只有116/545席。印度国会上次有政党能单独取得过半议席已经是1984年
的事 (ps 正是 INC)。
那比例代表制又是否一定有多党制?这就视乎选民的投票取向。的确,采用比例的国家大
都是多党制,但分裂程度则有很大差异。比利时、以色列长期有十几个政党,德国、奥地
利则只有4~5个,前者执政联盟组成经常更改,后者则非常稳定。比例代表制是容许小党
有发展的空间,但不一定就会小党林立,讲到底还要看民意是否分裂,选民是否会弃大党
而选小党。有人脱离大党自己参选,不代表选民就一定会投他。政党数目亦未必跟政局稳
定性或政府能力有关。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政局其实都算稳定,过去三十年政府更替次数跟
芬兰和挪威差不多,但一方沦落为欧猪,另一方则经济和社会稳定。
再说一次,选制只是整个政制中的一部份,不可将一切政治现象都归咎在他们身上。事实
上 Duverger 法则本身也没说死两党一定稳定、多党一定不稳。美国虽然用单单制,也的
确产生出两党制,但弄至今次的政治僵局,还有很多其他考虑因素。
中间选民理论的实际操作问题
另一个更直接地指出单单制会制造稳定的,是“中间选民定理”(Median voter theorem)
,此理论认为单单制会选出立场较中间 (极端的相反) 的候选人。
我们先假设现在是以单议席单票制进行选举,有A和B两位候选人参选,而竞选是围绕某一
议题进行。我们再将选民依其对议题的立场从左至右排成一列,而选民会投票给立场跟自
己最接近的候选人。最终当选的会是立场较靠近中间位置的那位候选人。
因为例如A是左派、B是右派。比A左的人一定投A、比B右的人一定投B、关键在谁拿到中间
那堆人,特别是位置在最中间的那位“中间选民”。在只有两人竞争的情况下,谁赢得中
间选民就是比对面多一票,足以胜出。当然A和B谁越靠近中间就越能争取到中间选民,所
以他们会不断将立场往中间移。简单来说,中间选民定理认为,在单单制下,政党会为了
争取中间选民而不断向中间靠拢,最终也会选出较靠近中间选民立场的议员。
即使有多一位候选人参选,他一日仍站在极端位置,也只会分掉自己那边的票,拿不到足
够的票当选,结果当选的仍是向中间靠拢的候选人。
听起来合理,但实际政治操作绝对比理论来得复杂。
一、现实不会只有一个政策范畴。除了最重要的经济和福利,还有房屋、医疗、交通、教
育、环保、外交、军事......无数范畴,要找出一个真正的中间点其实并不实际。在美国
,枪械管制、同性婚姻、堕胎、移民......都可以成为议题。即使我们假设有90%人是看
经济/福利来决定投票,剩下看枪械、同性婚姻、堕胎、移民......等偏门议题的人只有
10%好了,这10%人也仍然可以发挥影响力。
例如现在两大党候选人在重视经济/福利的选民方面争持不下,各有45%票。此时有2%其他
选民跳出来,表明只会投票给支持放宽枪械管制的候选人。那除非支持放宽枪械管制会流
失大于1~2%的票,而我们假设不会,因为其他选民只重视经济/福利,那2大候选人当然是
会抢住支持放宽枪械管制了。同样地,可能又有2%其他选民,表明只会投票给支持以色列
打压巴勒斯坦的候选人,那2大候选人当然是会住支持以色列了。
人数少,不代表这群人没影响力,有时候也可以成为关键少数,要看他们跟其他人的互动
关系。
二、极端多元对温和多元的差异。一般来说大家都以为民意是呈一个正态分布 normal
distribution,即立场偏向中间的人多,偏向极端的人少,但这并不一定。意大利学者
Sartori 就提出过“两极化多元政治”(Polarized pluralism、相反为“温和多元政治
” moderate pluralism),即民意是两极化,多数人是明显地偏左或右,而中间的人少的
情形。在这情况下,因为明显地左或右的政党能集合到较多的票,站在中间反而会被左右
夹击,政党未必会走向中间。
不讲远的,看香港,所有议员都会被定性为泛民/建制派,在重大议题上也一定是集体投
票。顶多有温和/激进派,却没有中间派,会一时泛民一时建制。即使香港是比例代表制
,小党可以出选,还是没怎么见过有中间派。
三、现实中选民和政客的行为不能完全依理性计算,或至少不是理论中的那么简单直接。
我们知道现实中人还讲感性的,选举不只是看候选人立场,还讲信任度。如果选民觉得候
选人面目可憎,从一开始就不信任他,又怎会还投票给他呢?理论说候选人可以不断向中
间靠拢来争夺中间选票,但候选人改变立场,不一定能取信于中间选民,还有机会令原有
支持者干脆不投票。所以一般来说现实中的政党不会像理论中不停改变立场。(虽然香港
的确是有这种左摇右摆的政党啦,看看某富人党最近谈电视发牌...)
事实上,也有学者指出如果真的完全从理性、计算得失的角度去解释人的行为,那投票本
身就是件怪事,因为人能从投票中直接得到的好处是近乎零,而投票时失去的时间和机会
成本则明显存在,所以某程度上投票本来就不是一件理性的行为,而是出于感性的行为。
一、二、三加起来,可以概括出现实会出现一班“真心胶”。我们从日常观察也可以发现
,政见较强烈的人通常会更踊跃投入政治。他们可以是政客,不顾胜算地参选,目标只是
要在选举中发出声音,挑战主流派。他们也可以是选民,明知非主流派会败也仍然投票支
持他们,甚至捐钱和做义工,因为他们的确政见相同,或是纯粹不想投主流派。
相对的,即使中间立场的人人数众多,也不一定会表达出来,不一定去投票,所以才有所
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政客目标是当选,当然是看实际会投票的人的立场,如果其他人
真的沉默到连票都不投,人多又怎样?不用理会,理了也没好处。什么帮沉默的大多数出
声,其实是违反常理的。正常的政客往往倾向表现出较鲜明的政治立场,选民才会投票给
他们,也有助搏取上新闻的机会。
看回现实,极端人士往往能对主流派施加一定压力。例如在英国,排外主张的冒起,就令
保守党向右移,加紧批评欧盟和新移民。尽管暂时来说排外势力离当选仍有很大距离,他
们却可以分走保守党的支持者,影响保守党的选情,因此保守党才这么多人怕了他们。美
国共和党人怕茶党也跟这个原理有关,即尽管茶党自己组党不会当选,他们可以影响共和
党的选情,特别是各共和党议员在党内初选中的选情。
中间选民定理的问题都稍为谈过了,但即使我们撇除以上的考虑,照用原版的中间选民理
论了,美国依然可以选出一堆激进派。接下来要谈谈美国的党内初选制度 + 选区划分问
题。
初选机制如何制造激进派
美国的政党有党内初选制度,应该是众所周知。每次美国总统选举,相关新闻往往要纠缠
一整年,因为在正式选举日前好几个月都会有一连串党内初选要进行。除了总统,参议员
、众议员、州长、州议会......等等全部都有党内初选。听起来很民主、很尊重党员意见
嘛,但也有其问题。
首先,由于党的候选人是由初选决定而非党中央决定,两党的领导层对议员的控制力其实
很薄弱。即使议员不听领导层的话来投票,领导层也不能炒了他。所以今次,就算共和党
高层明白继续耗下去对己党形象不利,并同意作出妥协方案,仍然有大量共和党议员自行
投反对票。领导层要考虑整个党的选情,但个别议员只需要考虑自己的选情,最重要还是
自己能否连任,保得住议席。
那议员有什么要考虑呢?由于要先赢了党内初选才有要机会参加正式选举,所以某程度上
赢党内初选比赢大选还要大件事。而党内初选是只有左/右其中一边的选民参加的,因此
议员在初选时都要站在较明显地较左/右倾的“党内中间”位置。初选完后议员则要移向
“全体中间”,迎战正式选举。假设当选了,他们又要连任,而连任时又是要先经党内初
选,所以到时候又要将立场从中间移回左/右倾......
这就是茶党出现的时候了。茶党虽然是少数派,可能只占全国选民的一两成,但在共和党
初选中却是很重要的票源,共和党议员要连任要赢初选,就一定要考虑他们的票会怎么投
法。茶党更经常都威胁要“票债票偿”,如果有共和党议员不听他们话,就会在初选中狙
击他们。狙击方法包括直接派候选人打对台、给党内对手政治献金、卖竞选广告不断唱衰
、发掘黑材料......等等。所以一定是有很多共和党议员,特别是众议员,会怕了茶党。
这跟选举周期有关。
众议员任期是2年一任。考虑到初选在正式选举前半年举行,初选前又要先花半年时间筹
募经费,每次竞选周期要花差不多一整年,也就是说众议员在2年任期去到一半,就要开
始连任的选举工程了。要在这么短时间内从左/右倾走向中间又走回左/右倾,根本浪费时
间,不如一直都维持左/右倾好了。参议员则是6年一任,反而有较多空间走位。众议员需
要长期将立场放在较激进的位置,随时迎战党内初选,参议员则不用。
而有时候,由于选区划分的关系,选区内的选民本来就多数都是共和党支持者,那议员只
需要巩固共和党支持者就可以当选,不需要向全体中间靠拢,茶党的影响力就更加大了。
安全议席和选区划分如何制造激进派
在美国,有所谓“红州”(Red state) 和“蓝州”(Blue state) 的讲法,即该州的居民
是一面倒地支持共和党 (红色) 或民主党 (蓝色) 的意思,而没既定立场、在两党之间走
来走去的则叫“摇摆州”(Swing state)。粗略点算过:在1996至2012年的5场总统选举中
,有31/50个州是5次都支持同一个党的候选人,没有改变过立场。
红州和蓝州是怎么形成的呢?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因为两党的支持层多数来自既定的社会
阶层。例如自由派、年轻人、少数族裔、工会人士多数投民主党,保守派、老年人、白人
、基督徒和摩门教徒多数投共和党。所以如果州份内有较多类似社会阶层的人,那政治立
场也就很大机会是偏向其中一个政党。
另一方面,美国行联邦制,各州可以自订多个范畴的政策。如果人民不满一个州的施政,
可以自行搬到其他州份。假设某州的自由派人士居多,通过了同性婚姻或堕胎法案,自然
会吸引其他自由派的人搬到该州,保守派人士则会搬走,结果州内居民的声音和立场越来
越一致。
而既然这些州份已经摆明会投票支持其中一个党,大局已定,政党和总统候选人在大选时
就不会投入那么多资源去这些州份拉票,也就令这些州份的选民更加不会改变立场了。
同样地,国会也有经常支持民主/共和其中一党的议区。总统和参议院选举的选区是依州
份范围划死的,但众议院则是大部份都可以更改,而且还是由政客自己组成的委员会更改
。那就糟了,又是另一个令众议员激进的因素。
政客可以故意将选区划成是,选民由其中一党的支持者占多数,保障该党的候选人肯定能
赢,即所谓的“安全议席”(safe seat)。由于某党的候选人一定在正式选举中胜出,该
党的党内初选实际上就等于正式选举,议员只需专注打赢初选,一路站在较左/右倾的位
置,巩固己方票源就可以连任了,根本不用走向中间。越是“安全”的选区,越是容易选
出较激进的议员。故意将选区划成对特定人士有利,被称为 gerrymandering,详细操作
有机会再讲,但只要有充足数据,可以看出哪个票站/地区是哪一个党的票仓,或是哪里
的居民主要来自哪个社会阶层 (也就是说倾向支持哪个党),将选区划成由一个党的支持
者占多数是绝对可行的。
我们以60%做一条界线好了。美国的选举只有两党参加 (即使有外人参加也不会成气候),
一个党拿到60%即是另一个党不足40%,要扭转局面起码要10%的选民改变立场,而一般来
说很难有这么多的选民同时改变立场,所以一个党能拿到60%选票可说是相当安全的议席

这些60%的安全议席有多少个呢?粗略点算过,在2012年的众议院选举中,有270/435个选
区的胜出者是得到60%票以上 (包括因另一党无派人参选而自动当选),是安全议席。也就
是说众议院中6成的议员都是只须专注如何在初选胜出,一路站在较左/右倾的位置,就可
以连任了。
现时国会整体的民望是很低的,根据盖洛普 (gallup) 民调中心在本月初的调查,只有
11%美国人认同国会的工作表现,不认同的高达85%。看回过去10年,即从04年至今,国会
支持率最高也只去过48%,自05年开始已是长期低于30%,自10年至今更是低于20%,国会
一路以来都是民望极低的,绝对低过香港的立法会。
参考:
http://www.gallup.com/poll/1600/congress-public.aspx
尽管如此,议员的连任率却一路高企,在2012年众议院选举中,有353/435个议员连任,
比率高达81.1%。国会整体民望低是一回事,个别议员在自己选区内的支持度是另一回事
。正如上面一大串分析所讲的,全国的民情,跟个别选区内的民情,可以有很大差别。加
上众议院选区可以被 gerrymander 成安全议席,即使国会甚至政党整体民望低,议员只
要专注选区内的工作,专注打赢党内初选,连任也没难度。激进甚至可能是好事。
参议院则不同,选区是划死的,不能被 gerrymander,安全议席较少,中间派较多。同样
在2012年,参议院有33个议席改选,却只有20人成功连任,连任比率是60.6%,低过众议
院得多。另外,参议院100位议员中有2位是无党籍 (虽然基本上跟民主党一致行动),众
议院有435个议员却无一个是无党籍,也显示参议院有较大空间当中间人士。
美国的三权分立也有关
最后,美国整体政制框架也是一大关键。美国采用总统制,是个三权分立、政制框架复杂
的国家,总统、参议院、众议院都是分开进行选举,令三者可能由不同政党控制,即“分
开授权”(split mandate) 的情况。现时就是总统和参议院由民主党控制、众议院由共和
党控制,而两党都可以声称自己有人民支持和“授权”。由于程序上,议案是要参众两院
各自通过后,再交由总统签署同意才正式实行,万一三缺一,有其中一个不同意,就会出
现政治危机。相反,英国和多数欧洲国家行议会制,不实行三权分立,政府由议会选出,
令两者肯定是来自同一个政党,或至少是互相支持,则不太可能出现美国这种政府跟国会
对峙的政治僵局。
众议院议长 John Boehner 在今次事件中的角色也值得讲一讲。在美国,参众两院的议长
角色很不同。美国参议院议长是由副总统兼任 (也是副总统实际上的主要工作),由于严
格来说他并非议员,通常是不会投票,也不会参与辩论,只负责主持会议,政治工作是由
两党党团代表,称为多数派领袖 (majority leader) 和少数派领袖 (minority leader)
商量决定。参议院的议会运作模式,加上上面介绍过的选举制度,有利参议院倾向中间政
治立场。相反,众议院议长是由多数派领袖兼任,也就是说议长要向自己的党友负责,因
此在主持会议跟决定议程时,有较大机会偏帮己方。加上上面介绍过的选举制度,众议员
容易倾向激进,也就容易令众议院议长也倾向将事情政治化。现时众议院议长由反对党出
任,就出事了。
议会议长在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角色,有些有政治立场,有些保持政治中立,也有些是由
不同党派轮流出任。另外,在议会制国家中,由于政府跟议会往往是由同一个党控制,即
使议长保持中立,议会中也会有足够的议员支持政府提案,确保施政顺利。
英国下议院议长由执政党党员出任,但他一般只是主持会议,不投票也不参与辩论。这一
点香港立法会主席是学英国的。德国和日本则规定议长由执政党控制,副议长由在野党控
制。而意大利,惯例是参议院议长由执政党出任,众议院议员长由其他政党出任 (可以是
执政联盟一部份,但一定不是最大党)。现任参议院议长是跟总理莱塔同属 PD 的
Pietro Grasso,众议院议长则是由一个在野小党 SEL 的 Laura Boldrini 出任。
Laura Boldrini 以前长年在联合国和非政府机构工作,本身政党色彩也较淡。意大利在
80年代是由亲美国的基民党 DC 执政,参议院议长由执政党党员出任,但众议院却选出跟
苏联关系密切的意大利共产党 PCI 党员任议长。
今次政治僵局中,属于共和党的众议院议长 Boehner 就因为受到党内激进派施压,一直
都跟总统奥巴马及民主党谈不拢。结果是先由参议院的共和党领袖 Mitch McConnell 跟
民主党领袖 Harry Reid 谈出妥协方案,参议院通过,再抛给 Boehner 在众议院议程中
插队提早表决,才成功令两院都通过方案,可以交由总统签署作实。
去年底的财政悬崖危机 (fiscal cliff) 也出现类似情况:奥巴马跟 Boehner 谈不成,
转由参议院负责谈判,最终副总统拜登跟参议院共和党领袖 McConnell 达成协议,参议
院先通过方案,再由众议院通过。当时这个妥协方案也是在参议院得到较多共和党人支持

参议院 100席
民主党 53席:49票赞成、3票反对
共和党 47席:40票赞成、5票反对
总数:89票赞成、8票反对
众议院 435席
民主党 191席:172票赞成、16票反对
共和党 240席:85票赞成、151票反对
空缺 4 席
总数:257票赞成、167票反对
两次事件都证实参议院的激进份子较众议院少这一点。那激进派只在共和党内存在吗?民
主党当然也有安全议席,也有激进派,但他们都明白己方是执政党,奥巴马是他们的总代
表,如果他的政府倒台了,对自己也会不利,因此能团结地支持奥巴马。在野的共和党则
没有这种考虑,反而奥巴马越衰对他们可能越好。何况今次争拗是围绕医保改革,民主党
内不论温和还是激进派都是同意要推行的,当然全部人都投票支持了。倒是财政悬崖救亡
方案,有十几位民主党议员因不满削赤内容而投了反对票。
一些背景
其实直至80年代,蓝州红州的对立情况都不如现在突出。1984年“列根”(Ronald
Reagan) 寻求连任时,他可是得到近乎全国一面倒的支持,在50个州中赢了49个 (唯一输
了的是对手 Walter Mondale 的乡下 Minnesota 州)。最近20年几位总统都是只能赢到约
30个州。以往总统跟另一党成功合作的次数也多。翻查纪录,几位共和党总统,包括艾森
豪威尔 (Dwight D. Eisenhower)、尼克逊 (Richard Nixon)、和列根在位时,国会都是
长期由民主党控制,似乎又没怎么听过出现政治僵局。为什么有这个分别呢?国会,特别
是众议院,越来越激进,越来越政治化,有几个因素。
第一个是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高涨,种族、同志、女权等议题开始打入主流讨论,令民主
党和共和党要靠边站,一个越来越倾向自由派,另一个越来越倾向保守派。近年蓝州跟红
州在推行相关政策时越走越远,选民投票意向越来越受这些议题影响,令差异更突出。当
然,Gerrymandering 也变得越来越容易。90年代苏联倒台,少了个共同敌人,大家也就
更关注国内议题和差异了。
60年代也是引入初选制度的时候。在此之前党的国会甚至总统候选人,都是由一班有人脉
和金脉的党领导商讨决定的,他们倾向以全国整体选情为考虑,会挑出 (他们认为的) 立
场较中间、较有可能在正式大选中胜出的候选人。这些议员当选后也要顾虑党中央的意思
,不能随便走向激进。
最近看文章也有个讲法,说美国现时经济增长较十几廿年前放缓得多,是第一次需要大刀
阔斧地削赤、要认真思考政府财政理念的时候,故较容易引发社会强烈反弹。
好主意加起来变坏主意?
从原则上来说:单单制好吗?制造两党制和稳定嘛,好。初选好吗?大家有份选嘛,好。
任期短一些、选举多一些好吗?选民能更紧密追踪议员表现嘛,好。三权分立好吗?多些
监察和制衡嘛,好。但这些本应是好的主意全部实行起来,却助长了美国的政治僵局。反
而同样是用单单制,但没有初选、没有三权分立、议员任期较长的英国,政府运作顺畅得
多。除了选举制度,整体政制框架也是很重要的。
有些人说香港特首梁振英不是普选产生令施政困难,奥巴马和马英九也是普选的,同样是
施政困难。又有人说香港立法会比例代表制容易产生多党制、激进派和政治混乱,美国和
台湾是两党制,近年政治也很混乱,议会也是有激进派。没有一个选制是能解决所有政治
问题的。
不少外国评论都指出,美国可能需要改变整个政制框架,才能减少出现政府三权对立引致
空转的情形。但美国很多人都自诩自国是最成功的民主国家,体制当然也是最好,而且政
制框架是立国写宪法时就订定,是伟大的国父们留下的珍贵遗产,神圣不可侵犯。要改?
难上加难。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美国政制是“错”。正如没有选制可解决所有问题,也没有一种政制
框框是绝对正确的。当年的美国国父们可是故意将政制设计得这么麻烦,故意令各方互相
制衡,故意制造潜在的施政障碍的。香港人爱谈政制改革,但到底其他国家的政制是怎样
的呢?而这些国家为何要设计出这样的政制?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政治环境?考虑了什么
因素?作了什么取舍?都是值得我们参考的。要再写下去就长到不知哪里了,先讲个结论
,就是香港人谈政改时爱谈的直选政府首长和三权分立,其实并不为多数民主国家,特别
是欧洲国家所采用。
取得较少票、赢得较多议席
最后预告一下,希望下一篇能详细写 gerrymandering。单单制本身就容易产生“人造多
数”(Manufactured majority),即一个政党没有取得过半总票数,却得到过半总议席的
情况。再加上gerrymandering 去到极致,甚至可以令整体得票较少的一方,取得较多议
席。
以宾夕法尼亚州 (Pennsylvania),简称宾州,为例好了。宾州本身是个蓝州,在2012年
的选举中,无论是总统、参议院、众议院,整体来说都是民主党多票过共和党:
总统
Barack Obama (Dem) 299万票 52.0%
Mitt Romney (Rep) 268万票 46.6%
参议院
Bob Casey Jr. (Dem) 302万票 53.7%
Tom Smith (Rep) 251万票 44.6%
众议院 (18选区总和)
All Democratic Candidates 2,79万票 50.3%
All Republican Candidates 2,71万票 48.8%
但宾州的18个众议院议席中,却是共和党赢了13个、民主党只赢得5个!
同样地,看回整个众议院435个议席,民主党得到5997万票 (48.9%)、共和党得5852万票
(47.7%),议席方面是共和党赢234席、民主党201席。在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拿多140
万票,却比共和党赢少33个议席!为什么会这样呢?
早前马来西亚选举,也有很多人批评马来西亚的选制,指反对派拿到较多票,却是执政党
继续赢得较多议席,不公平,假民主,但原来美国也是这样!希望有时间可以讲解一下单
单制如何产生这个怪现象。
作者: makoto888 (Makoto)   0000-00-00 00:00:00
最近几年越来越讨厌共和党
作者: rhino0314 (鬼岛梦想家)   0000-00-00 00:00:00
美国民进党 不意外
作者: Darksider (以退为进大法)   2012-01-01 07:51:00
这篇分析可以推一下
作者: Darksider (以退为进大法)   2012-01-01 07:52:00
另外美国和台湾确实愈来愈像
作者: j3307002 (klvrondol)   2012-01-01 10:41:00
美国民进党 不意外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