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开宗明义,看来不但台湾的许多政客是用特殊材料做的,某些媒体和部分民众也不
遑多让,都是没有原则、不讲是非,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台湾岂真能理盲滥情到此地步?
若说政治不是绝对的黑白分明或许可以理解,同情弱者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但社会总不
能没有起码的是非,能够置原则于完全不顾,只在技术问题上面打转,如果真是权贵干预
司法可以无事,我们未来将何以教忠教孝,如何要求民众遵守法纪?这样的国家能有前途
实在未之有也!
最近一个多星期以来的政坛纷扰,实在不宜也不能用简单的政治或权力斗争来加以
看待,这里面牵涉到原则和技术的不同层面,也和谁能掌握话语权有关。只要稍微和国际
媒体或各国驻华官员谈及此事,细看监听译文内容,各国涉及类此案件的任何官员都只有
自行或被迫引咎下台一途,各位民众稍微用点起码的普通常识,大概很少人还能得出这不
是干预司法,只是关切而非关说,只是讨论通案而非具体个案的结论。当前台湾社会的某
些反应只能说明,台湾对政治和民主及法治的认知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这些年来,大家一直对台湾的民主法治引以为傲,笃信司法独立的原则,任何政党
、个人不能也不敢公然碰触、违反司法独立的原则与精神。许多人一再拿此来和中国大陆
做区隔对比,嘲笑对方,说要以价值来凸显两岸的差距,满足自我的优越感。结果碰到具
体的个案,明显的司法关说,整个社会、部分民众及许多的媒体居然能够把原来站在法理
正义的一方批评到体无完肤,只在技术层面多所着墨,这种人情、事理不分的情形实在让
人匪夷所思。难道这就是大家引以为傲的台湾?
仔细观察这一个星期以来台湾的各种评论和报导,除了极少例外,没有人敢由原则
面出发,对包括王金平在内所有涉案诸人的不当司法个案关说一事表示茍同,大家对立法
院已成“乔事中心”颇为不满,但许多人却是避重就轻的从技术面出发,批评马英九不应
一下子就将全案定性为司法关说,趁王金平不在国内用偷袭的方式,对付没有功劳也有苦
劳的立法院院长,说他不近人情的作法太过严苛,甚至有点莽撞,他不应在考纪会开铡之
前就先下指导棋,明白表示王已不适任院长等等。好像王固然不对,马则更为差劲。
坦白的说,马总统怎么说并不重要,但大家不妨扪心自问,这事若不是关说还是什
么?台湾民众一方面痛恨关说,但自己一碰到事情,第一个直觉的反应就是要到处找人关
说,难道不是?大家都知道司法关说尤其不能容忍,但对这次情事却可以因为事不关己而
滥用同情之心,难道真要等到因为碰到他人关说,自己因而受到不公平的裁判时才要叫哭
喊痛?那些国民党大员、司改会、检改会和那些素来自以为是,誓言要要追求社会正义的
人,这次难道都死光了?还是大家都认为双重、多重标准,凡事因人而异才是事务应有的
本质?
本报绝对不是认为马英九处理本案一无瑕疵,也不认为程序正义并不重要,如果有
所谓的非法监听也该彻查到底,马英九不但在战略上轻忽对手,更犯了战术上不够重视对
手的错误,没有牢记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不打输不起的仗的警语,未待舆论发酵抨击权贵
干预司法,在社会形成共识之前就几度亲上火线,造成缺乏回旋的战略纵深、盲动、或至
少是策画不够精准的结果,把自己搞到几近满盘皆输的窘境,但这些技术性的失误不能推
翻原则的正当性。
外界一直以王金平没有敌人,马英九没有朋友来形容两人的个性和行事作风,没有
敌人的正面是圆融和谐,负面是没有原则、专和稀泥;没有朋友好是洁身自爱,坏是刚愎
自用,恃才傲物,两人都有值得检讨调整之处。于此,我们要强调的是,如果今天的台湾
权贵违法,政治人物不当关说、甚至到了干预司法个案仍能网开一面,无法处置,民众也
能甘之如贻,台湾以后也别再自欺欺人的高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甘脆就承认人人平等只
是个骗人的幌子,有些人就是比一般民众更平等一些,不然大家还要或还能怎样?
至于此事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对台湾政局的冲击,马王关系的何去何从,行政、立
法部门将来如何互动,民进党如何处理自己党鞭的问题,当然也是各界关心的部分重点,
但问题症结还是在要先搞清楚问题的本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如今大家都在等著看最后的结果。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3091900401.html
一群屁孩整天骂权贵特权
结果这次统统转向骂挺司法正义的一方
司马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