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大约是10年前"给我报报电子报"上的,也就是冯光远还很有哏的时候.
编辑室报告
三不五时,我会在“编辑室报告”这个专栏里,谈一些我觉得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
通常都让我笑不出来,所以刊出来的文章要让你笑出来也有点难,可是应该谈的还是
要谈。
这个星期,我把三篇相关的文章摆在一起,三篇文章提到的共同人物,就是以前民进
党的文宣主任,现在的立委兼媒体节目主持人兼连战的宣传人员陈文茜。
文章都注明出处,文责自负,另外,也欢迎读者在网络上自由转载。
※第一篇,是2003年9月10日,刊登在中国时报“时论广场”上的一篇文章,由清
大学者姚人多所写,题目为“后蔡同荣时代媒体”。征得姚人多的同意之后,全文转载如
下:
在当代西方的思潮中充满著各式各样的“后”学,举其大者如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
义,后殖民主义等。学界对这些主义一直存有正反两极的看法,争议的重点在于那个
“后”字。反对的人认为,如果“后”指的是某个旧东西的终结以及新事物和想法的
出现,那么上面我所讲的这三个主义的正当性全部都必须划上个大问号。
蔡同荣在上个月底终于退出民视了。这两个礼拜以来,我一直在等待台湾的媒体对于
他的退出做出“后蔡同荣时代”的反应,不过我等来等去却一直都等不到。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前一阵子关于蔡董退出的新闻报导,绝大多数的处理方式都在问,
他的退出对于陈水扁总统的连任有没有加分的作用,几乎没有任何人有兴趣讨论“后
蔡同荣”时代媒体自身的前途及命运。在凡事都讲究近距离偷窥的台湾媒体大环境之
下,蔡同荣退出民视这一个与自身媒体环境及其改造有着极度相关的事件上,记者先
生小姐们倒是很有默契地与新闻事件保持距离:他们好像在讲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
这就让我感到十分困惑:为什么台湾的媒体对他的退出没有任何喜形于色的表现?
照道理说,走了蔡同荣,媒体应该大加庆祝才对,因为,在象征的意义上,它代表着
媒体从不当的政治介入中挣脱出来。过去我们常常形容媒体被政治力量掐住脖子,不
过,为什么当这双掐住脖子的手放开之后,媒体似乎连一点欢欣鼓舞的感觉也没有?
我们看不到媒体趁著这个机会追求自身的主体性,我们看不到媒体主动要求其他政治
人物也一起退出,我们看不到媒体利用他的退出给自己一个革新再造的机会,原本这
应该是个绝佳的历史契机,不过,台湾的媒体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机会错过。
蔡同荣此刻也许很后悔,在退出之前这么多双眼睛在注视着他的决定,然而,在退出
之后,媒体却一点也没变,乱的照乱,烂的照烂,这很讽刺地印证了他退出之前一而
再再而三说的话:
他当民视的董事长对台湾媒体的乱象只有非常小的影响。
对于台湾媒体关于自我改革所表现出来的冷淡,最常见的解读方式是:台湾的媒体受
制于一些结构性因素,比如说,恶质的市场竞争。在结构性因素没有除去之前,改革
是绝无可能。某种程度来说,这种说法是对的。不过,用这种说法来解释问题常常会
导致一种行动无用论:反正一切都是结构,所以身为媒体工作者什么都不用做,因为
做了也是白做。
我知道有一些记者先生小姐他(她)们所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物,就是每天上叩应节
目瞎掰一通却能名利双收。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是在撼动这个
令人窒息的结构,而是在助长其生命,增加其能量。我也知道记者内部对这些叩应记
者一直存在检讨及批判,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有权力及权利要求他们不要继续
他们的所作所为。这反映出当前台湾媒体一个最奇怪的地方:阻止台湾媒体改革的不
是外在的敌人,而是身边的同事。其实,每隔一阵子台湾社会就会吹起媒体改革的号
角,蔡同荣退出民视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台湾的确有机会在媒体历史上留下一个
“后蔡同荣时代”,不过,由于缺乏行动,终究“后蔡同荣时代”只是一个虚构,因
为什么东西都没变。
※接下来这一篇,是2003年10月4日,我针对姚人多的文章所写,刊登在苹果
日报“论坛”版上的一篇回应的文章。
日前在媒体的舆论版,读了媒体评论者姚人多“后蔡同荣时代媒体”一文,不禁想起
台北东区的一位警察。
先说姚文吧。姚人多显然是对陈文茜这种政客兼媒体人,在蔡同荣退出民视之后,却
没有遵守承诺也一起退出媒体,而感触良多。
姚文以“后现代”引出“后蔡同荣”一词,但是老实讲,探究陈文茜政媒两栖这种现
象,不必大学问,“后廉耻”就可以解释了。
所谓“后廉耻”,“先捞钱,后廉耻”之简称也。是的,事情真的没有那么复杂,像
陈文茜这样的政客兼媒体人,图的,不过就是钱罢了。
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一个民意代表,主持节目不讲,还堂而皇之地表明要帮某位总统候
选人助选,接着就在该候选人的政党所属的电视台里开节目,然后还(媒体爆的料)
跟他提一堆竞选公关案子,费用逾亿。
不过老实讲,要是我跟一个借人家三千多万连借据都不必开的凯子熟,我也会跟他提
一堆案子大捞一笔的。(指伍泽元-转录者注)
其实所有恶搞的政客,图的也不过就是钱,陈文茜这样的政客兼媒体人占上风的是,
她可以在自己的节目里大义凛然地用“不要脸”这样的形容词,去骂其他那些同样也
是捞钱、阻止台湾迈向更好境界的绊脚石。
在文明国家,如陈文茜曾经游学的美国,不要说政客兼媒体人的现象不容发生,就算
发生了,媒体的反应也会让犯规者知难而退。可是在姚文里,他对台湾媒体于“自我
改革”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冷淡大为吃惊,但这也是很好解释的。
我想到的一个名词是“近亲繁殖”。
台湾的媒体圈子小,待久了大家都相熟,某甲曾是某乙的长官、某丙在某丁的版面上
有专栏、某戊跟某己以前是情侣,有这样的人际关系,自然衍生出越来越弱智的媒体
批评跟监督。
于是一些媒体人批起政治乱象(跟敌手)头头是道,口沫横飞,但是对同样也是不公
不义的媒体乱象,“不要脸”三个字就是出不了口。
不过凭良心讲,就算出了口,又怎样?
“后廉耻”当道,仗的,其实就是意识型态、族群的炒作,只要有那个市场在,有钱
捞,“不要脸”三个字再大声,被批的人在乎吗?
用前一阵子在台北东区看到的一个景来收尾:
有几个摊贩在忠孝东路上摆地摊卖假名牌,突然警察来了,客人一哄而散。
奇怪的是,摊贩反而处变不惊,警察开单子问资料,摊贩有问必答。
问一位对此现象熟悉的朋友,为什么摊贩不在乎,朋友笑道,那些摊贩那个身上没有
一、两百张罚单,可是一皮天下无难事,单任你开,罚锾不付就是不付。对那些卖假
货的来讲,每天捞到钱才重要,美好的市容、赋税的公平、版权的尊重,去他的吧。
姚人多,你就是文章开头我提到的这位忠于职守开单的警察。
本来我只想当个路人的,可是昨晚听了一夜老摇滚,迪伦还是让我流泪,史宾斯汀依
旧让我多脂的血液快速奔流。
于是提笔为文,管他以前是不是朋友,以后会不会相遇。
※第三篇,则是2003年10月11日刊登在台湾日报,署名“尤华梭”,标题
“冯光远与陈文茜”的一篇文章,“尤华梭”其实是一位跑政治线的记者,不过因为
工作的关系不便用真名发表,他写了这篇文章之后与我联络,也同意报报的转载。以
下便是全文:
以“给我报报”闻名的资深新闻人冯光远,最近写了篇与立委陈文茜“割袍断义”的
文章,对陈文茜没有兑现“蔡同荣退出民视,我就退出媒体”的承诺提出犀利批判,内容
兼具理性、感性与难能可贵的道德勇气,令人读后深深动容。
冯光远这篇刊登在苹果日报上的“莫比斯环,媒体怪圈,近亲繁殖”投书,主要是呼
应清大学者姚人多于中国时报撰写的“后蔡同荣时代媒体”一文,只是中时不敢刊出
冯光远对陈文茜的合理批判,所以才会出现冯光远“隔空喊话”的现象,但并不影响
冯光远这篇文章的价值。
冯光远不但与陈文茜早就认识,而且还是长年好友。因此冯光远要批判陈文茜的“政
媒两栖”现象,比其他人有着更大的人情包袱与下笔顾忌,但他选择向自己的理性与
良知负责。
冯光远在文章中开门见山指出,“老实讲,探究陈文茜政媒两栖这种现象,不必大学
问,‘后廉耻’就可以解释了……事情真的没有那么复杂,像陈文茜这样的政客兼媒体人
,图的,不过就是钱罢了。”
他做出这种指控的証据则是“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一个民意代表,主持节目不讲,还堂
而皇之地表明要帮某位总统候选人助选,接着就在该候选人的政党所属的电视台里开
节目,然后还(媒体爆的料)跟他提一堆竞选公关案子,费用逾亿”。
冯光远呼应姚人多所说,台湾媒体对于“自我改革”议题反映冷淡,但他更进一步分
析认为,这种冷淡的原因是“近亲繁殖”。因为台湾媒体圈子小,待久了大家都相熟,
有这样的人际关系,自然衍生出越来越弱智的媒体批评跟监督。
冯光远结尾的心情告白更是让人感动:“本来我只想当个路人的,可是昨晚听了一夜
老摇滚,迪伦还是让我流泪,史宾斯汀依旧让我多脂的血液快速奔流。于是提笔为文,
管他以前是不是朋友,以后会不会相遇”。
之所以不厌其烦引述冯光远文章,是因为台湾的“政媒两栖”问题就像冯光远所说,
根本没有那么复杂,政客不是为名、就是为钱而已。陈文茜之所以更令人失望,是因
为她比任何政客都更爱批判别人,但却最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
当初社会各界要求政治人物退出媒体时,蔡同荣说“国民党退出中视,我就退出民视
”,陈文茜则说“蔡同荣退出民视,我就退出媒体”。现在,蔡同荣已被陈水扁总统
与民进党中常会逼退,陈文茜却照样在中视主持“文茜大妹大”,自己说过的诺言早
被抛到九霄云外,也着着实实被蔡同荣比了下去。
姚人多认为,“后蔡同荣时代”只是一个虚构,其实什么都没变。没错,如果像陈文
茜这样,连在麦克风面前亲口说的誓言都能吞进肚子里,蔡同荣退出后的台湾媒体生
态,还真是没什么改变。
但事情也没有那么悲观,只要还有人记得陈文茜的诺言,陈文茜的为人信用就会继续
破产下去。总会有那么一天,陈文茜这类政媒两栖动物会被台湾社会淘汰,还给台湾
媒体一个干净自主的空间。
后语:
当初要写文章批陈文茜的时候,几位我跟陈立委(兼政论节目主持人兼连战文宣)之
间的共同好友,问我有没有这个必要,我说,我们这些人从初中开始听摇滚音乐,摇
滚乐的理想色彩这些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所作所为,如果我放弃,这么多音乐不是
白听了?讲完,大家都没话说。
写完文章,中间还有一些风波,不过都是小事。但是重要的是,仿佛便秘多日之后终
于拉出来,通体舒泰。
我跟陈立委(兼政论节目主持人兼连战文宣)之间的交情当然是没有了,这无所谓,
棒的是,她的各种头衔日后我也不必记那么多,一个“说话跟放屁一样自然轻松的政
媒两栖的痞子”,大概就是日后我对她的公开称呼了。
不再便秘的
给我报报总编辑
冯光远
PS:喔,对了,在苹果日报跟给我报报刊登文章有一个共同的好处,就是痞子打电话跟
老板哭诉
也没有用,另外,痞子当然更不敢打电话到编辑部来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