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客说客话:两个地方型客属同乡会的观察

楼主: yoyolife (悠游人生)   2012-09-08 23:39:54
作者:洪馨兰
近半年开始在城市里工作,对设置于街闾间的客属同乡会,有了几回近距离接触。
同乡会顾名思义以地缘关系作为人群凝聚的凭借。过去强调对同乡进行互助服务,
但长久以来随“同乡”意识与功能的淡化,会馆活动已是联谊目的大于互助目的,组织
趋向松散。其次就是同乡会能否在客家权益的产官学合作上,在“产”这个部门有更多
积极的作为,第三就是谁来接棒同乡会的问题。
我因邀请同乡会协办研讨会,注意到高雄市有两个客属同乡会因产生危机意识,而
讨论出新动作。
忧心人士认为,同乡会过去作为凝聚与协助出乡游子适应城市生活的这一块,随着
汉人社会在台湾城乡流动经验的文化震撼减低,实际上已经不是相当有力于在此领域建
树,仅成为被政治动员的显著目标。
另外,许多同乡会在会务里都有常设性的联谊活动,其中歌谣班就是一种,自娱之
外,地方客家事务单位办理活动时,歌谣班也可以社团身份出场担纲,也成为政府“客
家展示工业链”的一环。
然而有意思的是,同乡会在多次参与政治动员的经验中,也嗅得台湾政治选举活动
中筹组青年军的风气,并从中看到“后生仔”的力量不可小觑。于是同乡会自问:同乡
会的青年军、同乡会的下一代在哪里?结构性的问题是:当代从客庄里出来的后生仔,
哪里还需要同乡会?
所以他们要问:同乡会是否有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动性?能动者又会是谁?我目前观
察,一向仍十分归因于人治的同乡会,若能有尝试突破的理事长出现,就有可能出现一
番新气象。
例如我观察到高雄市的客属同乡会中,即有积极筹组同乡会青年军的动作。他们注
意到在客家相关学校系的师生及其网络,有许多即是在城市里或就业或就学的客家青年
,若能成为他们的支持力量,就可以是同乡会应该做的当代功能。因此决定积极与客家
研究师生接触,并建立双向支援的管道。这是其一。
又如同乡会开始强化其组织性,重新检视章程,连歌谣班也设置组织章程,建立组
织架构。理事长说,同乡会做事情也要有SOP,这个好处是,每个参与者都会理解自己
在会中有个责任区,每个责任位置都应该有为后辈作楷模或撑起大伞的意识。
这就延伸到这两个客属同乡会接下来的新目的:他们认为同乡会现在应该要积极地
推动“客富计画”,挹注客籍青年创业,改善(改变)当下客家村落失去农业以及都市
客籍青年找不到适合工作的处境,不再刻意强调同乡会的政治力,而是想要彰显同乡会
可具有的企业意识,以及重拾且扩大广义的“同乡互助”精神。
客属同乡会要做一个平台,甚至创造一个具有媒合能力的平台,把同乡会里的资源
与客籍青年的需求媒合在一起。因此我看到当一能动者在同乡会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时,
因缘际会地便让一个目的不仅在互助或联谊,而是意欲在当代社会中带着“非政府组织
”理念的同乡会,出现了能动性。
(作者为高雄师范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出处: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953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