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六度荣登香港影帝引发争议 涂翔文:影迷不可不知的电影奖评选本质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f796037e-35a5-4d15-8dee-eb64354a4296
刚落幕的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大的话题之一,就是梁朝伟最终以《金手指》再次获得
最佳男主角,这是他再创新纪录,第6度在这项大奖上封帝,可能将来都很难有人再打破
。结果就传出不少反对声浪,有些人批评他这次的演出不见得比其他入围者出色;有些人
则直接说他应该不要再角逐影帝奖,早早把机会让出来给后进。
究竟奖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奖是鼓励努力工作的人,那就应该没有得过多少次就该换别人
的门槛,也没有非得鼓励后进或尊重老将的潜规则。事实上,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大评审团
投票制,没有个人报名与否的问题,所以要梁朝伟放弃角逐好像有些不切实际。了解每个
奖如何选出来的本质,有时就没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那么多的在乎与不满。
最近我在一个电影机构里开设了“解构奥斯卡的祕密”课程,虽然好像很多时候都在讲奥
斯卡颁了96届以来,长久历史上的各种八卦趣事,但好像解析来解析去,最常提到的还是
竞赛的本质这回事。
被动普选提名制 何来放弃之说
事实上电影是个复杂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每部作品的差异性常常南辕北辙,真正想比出
美学上的高下,其实几乎很难找到标准。就好像《奥本海默》绝对比《花月杀手》要来得
好?艾玛﹒史东的演技就真的赢过莉莉﹒葛莱史东吗?其实也不一定有定论。所以我最常
跟学员说的话就是:“要先了解这个竞赛的游戏规则,知道它真正的本质,如何选出来,
自然就不会太执著于最后的结果。”
大部分的电影奖分成两种评选方式。一是小评审团制,评审从3~10余人不等,评审都会看
过所有作品,再经过充分讨论、拉票、妥协,最后选出得奖结果,像大部分的国际影展,
如坎城、柏林、威尼斯,以及台湾的金马奖,这种评审制的奖项参赛者,大部分是主动报
名,所以会有自主参加与否的选择。
另外一种则是大评审团制,就是评审为一定比例的大数目,可能几百人到上千或万人不等
,所有有资格投票的人自由心证,最终由计票选出结果。最有名的像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
、法国的凯萨奖,至于香港电影金像奖也是这样的票选逻辑。两种制度各有利弊得失,彼
此的优点也就是对方的缺点。所以不同的选法、评审,结果都会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同时
具有一定的争议。
所以本质上来说,梁朝伟并没有去“主动争取”这第6座香港金像奖的影帝,而是香港金
像奖有资格投票的选民,主动从前1年度表现优秀的演员中挑中了5位入围,再由其中选出
了梁朝伟最后得奖。
若从这个角度来看,梁朝伟是否要“放弃角逐”,这根本是假议题。这和江蕙宣布不再角
逐金曲歌后不同,因为金曲奖是报名参加制,而非金像奖与奥斯卡实行的普选提名制。所
以即使梅莉﹒史翠普已累积了21次破天荒的奥斯卡入围纪录,也不会有人说她应该放弃再
角逐小金人,因为制度本质上来说,就不是她主动争取的。
再者,姑且不论演技孰好孰坏的个人观点问题,看看人在远方拍戏的梁朝伟,即使在某个
密闭空间视讯参加金像奖,他也是盛装梳化现身,在镜头前表现出他对大会与同业们的尊
重。而且他这次获奖,距离他上回以《2046》第5次封帝,也已有19年之久;这些年来,
他依旧在演员岗位上持续努力,甚至走向国际,而且在《金手指》里,他确实也挑战了许
久未演过的反派戏路,张狂外放,要说突破自己也是有的。
看他听到得奖结果时,透过视讯镜头里的开心笑容与真挚感谢,虽说奖通常是锦上添花,
但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喜欢被鼓励,这似乎才是颁出每一座奖背后真正的意义所在。
鼓励认真电影人 才是奖项意义
香港电影这几年很辛苦,在中国市场的压力与竞争之下,少数电影继续力求在与中国合制
的妥协下力图再创新局,如《金手指》;有更多的电影人和创作者反而是在努力地以维持
本地经验的逻辑下,以有限的资源拍出好作品,如其他得奖之作像《命案》、《白日之下
》、《年少日记》、《但愿人长久》与《填词L》等,努力展现香港电影的可能性,也难
怪梁朝伟、刘嘉玲在致谢词的最后,双双说出的一句话都是:“香港电影加油。”
我自己是从小被香港电影喂养长大的小影迷,香港电影曾经是我心中的东方好莱坞,如今
繁华不再,但看见颁奖典礼上许多令人动容的时刻,总还是会让我很激动,重点不是谁赢
谁输,而是一页页美丽的历史。
看见姜大卫演了70多年戏,才第一次得到金像奖肯定,让我感动;看见洪金宝得终身成就
奖,还鼓励自己要继续拍片,回来角逐导演奖,也让我红了眼眶。所以我也想衷心祝福香
港电影,谁得奖谁没得奖都只是一天的事,继续拍出好电影,才是影迷最期待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