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访谈] 许鞍华 行路最多的香港导演

楼主: tinyfan (小风扇)   2021-03-11 11:59:00
https://jet.my-magazine.me/article/detail/interview/11590
issue DEC 2020 VOL: 220
许鞍华 行路最多的香港导演
text.Nic Wong
interview.Nic Wong、金成
photo.Ming [email protected] M Workshop
多得文念中,自资及筹集资金拍出关于许鞍华的纪录片《好好拍电影》,让香港观众重新
一览她的本人及作品。文念中说,许鞍华是“全香港走路最多的导演”。的确,她的电影
足迹跨越年代,遍布全香港。
七十年代末拍《疯劫》源于龙虎山双尸案;《撞到正》跑到长洲;由越南难民故事到张爱
玲作品;回归前后拍出《女人四十》、《男人四十》,凝住大埔旧墟家庭风光如画,道出
美孚新邨师生禁忌爱恋;不用说千禧年代《天水围》写实日夜雾系列,以及《桃姐》由湾
仔拍到深水埗老人院。近作《明月几时有》走遍港九新界,远至大澳沙螺洞,都有许鞍华
的光影足迹。
许鞍华难得在银幕中出现,今次亦现身说法,坦言自己拍得好电影,最初想法通常是来自
一个画面,只是开始拍摄之后,没再刻意营造画面及美术,反而用心经营戏剧,以及人与
人之间的互动。她享受拍电影的每分每秒,致使她除了好好拍电影之外,再没有其他事情
甚至事业可做了。好好拍电影,因为她历年来好爱香港,好爱电影,一心一意地享受拍电
影。
好好看电影
这趟与许鞍华一起回顾光影之旅,先由《好好拍电影》说起。许鞍华间中客串于别人的电
影之中,但今次却是两小时的故事主角,却竟然没感到尴尬。“通常大银幕上看到自己样
子,好像不太好,但我一直克服良久。以前初入行,著衫被人骂到飞起,有次金像奖尚算
穿得不错,都被黄霑骂我不尊重大会,后来他向我道歉,笑言只是说些话激动群众,但那
时我的确没有着裙,已习惯一直被骂了。今次电影却正常展现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感觉
不错,否则经常要扮斯文就不好了。”
香港少有拍摄导演的纪录片,继《无涯》追访杜琪峯的电影世界之外,可能就只有这一部
《好好拍电影》,记录了许鞍华的光影足迹。作为导演,许鞍华从未想过有部属于自己的
纪录片,对于文念中当时提出要求,她出于好心才答应。“他没有说服我,我也没想到是
自己的纪录片。当日他说想做这件事,我就支持他吧,却想不到他真的跟了我几年,中途
我都有发火,问他几时才拍完!”文念中曾说,与其他工作人员相比,他可算是最少触怒
许鞍华的一人。许鞍华更正道:“我不是经常骂人的,同时我怎会敢骂他呀?”
女人七十
贵为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三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得主,她不认为自己应得一部纪录片,甚
至不觉得自己拍电影比别人优胜。“我不觉得我很突出、很独特,甚或有盖世才华,所以
我才这样勤力。”《好好拍电影》里面,有受访者转述她的一句:“勤力有X用吗?”她
直言,只不过是真的喜欢拍电影这回事,连最后结果如何都不重要。“我享受拍电影的过
程,喜欢与别人合作及那种挑战性,我才继续拍下去,所以不觉得值得歌颂,而我的事业
正正是这样发生至今。”
正因如此,每每有人赞赏她很坚持拍电影,她都显得有点不耐烦。“其实我不拍电影的话
,根本没其他事情可做,没有其他事业想做,才一直做到现在,算是顺其自然吧。当然,
那个坚持是有点硬颈,尤其四、五十岁时,我不想放弃拍电影,但人人都叫你退休,很多
负面批评说我做得不好,就连亲戚朋友都有说‘哗,你还未退休?’听完我就很不顺气,
于是继续做下去。时至今日,这些已不是主要原因了。”
许鞍华给人的那份“坚持”,大概因为她没有住豪宅驾靓车,出入高级食肆。从纪录片中
所见,她的家居及生活与一般香港平民无异,与大导演这个身份并不相称。“很多街坊说
我很穷,经常坐地铁,又说人人都已经收档但我继续拍,所以值得歌颂。只不过我不是穷
到这样,其实我经常坐的士,而且吃得好好,又会穿名牌衣服,不过是打折的。总之,我
不觉得自己属于贫乏那一种,平日生活亦在经济层次完全接受的情况。更实在是,我根本
都不想再有钱,费事啦,太多我都管不到。”说穿了,拍电影比有钱更重要。
投奔电影怒海
众所周知,许鞍华是个高材生,圣保禄及香港大学毕业,亦到过伦敦电影学校进修电影。
1975年回港后担任胡金铨的助手,自此对方就成为她电影路上的师傅。“其实他没有教过
我,可算是现在最教到我的一件事,千万不要老是想教导别人。别说电影,所有最好的老
师都是以身作则,学生自然跟随学习。”胡金铨没特别指导她,但他如何待人处事,许鞍
华一直从旁看着。“他对画画、书法及文史很有研究,这些修养对导演绝对是好处,尤其
他当时每日看15份报纸,立场左中右什么都看,还会看很多书本,反而当时仍是录影带时
代,看电影不多。”
于是,本来读英文读文学读电影的许鞍华,进一步了解社会时事。早年她往电视台任职编
导,拍过不少社会议题的作品,包括反贪主题拍出警廉冲突,其后拍摄《狮子山下:来客
》,以七十年代末大量越南船民偷渡来港为题,加上《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被
喻为“越南三部曲”,正式展开许鞍华的香港足迹。有趣是,当年香港正值经济起飞,越
南难民涌入香港,但本地居民没太多人关注别国难民的命运,许鞍华却在一众新浪潮电影
之间,成为与别不同的一人。“拍摄时永远遇到很多问题,观众却不是我的关注点。过程
中自然有人包括监制,不时会提醒我,开始拍摄时难免都要思考,上映前更会思考。”
拍摄背后的千言万语
早年拍过《疯劫》、《撞到正》,拍毕“越南三部曲”再拍张爱玲《倾城之恋》后,便进
入她口中的十年最倒楣时期。偏偏,当时香港电影正值最辉煌时代,她那几部的作品收
300万至900万不等,算不上终极低迷。“我界定的‘倒楣’是,当时没人找我拍戏,或者
只找我拍一些武打片的文戏,又或是给我很低很低成本,看得出那些老板不想拍好电影,
只是想拍部低成本电影。同时,多数票房低的那些电影,我都拍不出水准。”
凡事总有例外。她从来不觉得观众“唔识货”,唯独有部电影她自感拍得不错,却换来不
足100万票房,那就是当年连夺金像奖及金马奖最佳电影的《千言万语》。“落差应该最
大是《千言万语》,我可能拍得不很完美,当中结构有些问题,却仍然是一套上乘的电影
,可惜观众完全不理会,我都明白2000年观众对这个议题不感兴趣。”
时移世易。以往她说过愈来愈难说中香港观众的心事,但这两年似乎有所改变。“现在可
能容易一点。以前香港社会分成很多个小区域,山顶人与新界人好似生活在两个社会,但
现在人人对某些大议题同样关注,想法接近一点,变成有种共识,但很难拍成电影,因为
风向随时又会改变。”难怪她拍完《桃姐》后,近年执导都是文学或历史题材,明年上映
的《第一炉香》,也是改编张爱玲的作品。
某些议题不便说出口,偏偏纪录片中提到她对全球化及本土化的部分看法。今回再被问到
有关议题,她不敢加以评论。“我一直不知道世上发生什么事,直到近几年来网络发达,
就算我不看,别人都会send文章过来,至今我仍在消化中,但历史趋势真的不是个人能够
掌控得到。”她惋惜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渺小的人类又可做什么?“最多只是反应过来,
做自己觉得好的事情,但加上道德批判是没用的。紧记要分清楚自己反应的层次,亦不喜
欢别人直接将议题摆入我的生活。”
最佳导演的日与夜
她拍电影一向自我,就像当年天水围被形容为“悲情城市”,人人避之则吉,她却一连拍
下两部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及《天水围的夜与雾》,记录新界一隅的基层生活及悲
惨遭遇。换转其他导演来拍,可能就变成抽水了,她却完全没有。“《日与夜》一开始是
电视电影,没想过上映,成本只是120万,工作人员都收得很平。后来这部作品被送到香
港电影节放映,反应很好,才想到不如送去百老汇院线一日放几场,然后在金像奖参赛,
成功得奖。”
当年金像奖最佳电影败给《叶问》,《日与夜》却赢得最佳导演、编剧、女主角、女配角
四项大奖,再获得700万资金再拍成《夜与雾》,最终票房百余万。“老板是蚀钱的,但
我没有问,评价也不太好。”拍完天水围后,几年后再拍地区弱势议题的《桃姐》,关注
香港老人院,结果大收两千多万,叫好叫座。“当时我觉得电影就是要拍,希望别人注意
多一点,尤其是老人院,每个人的生存无非想获得存在感及尊严,可惜社会上有太多人默
默耕耘,却没有人提及他们。老人院的自我价值很低,拍部电影或许有人关注,就算未必
帮到他们,但这件事亦很重要。”
许鞍华总是个老好人,但处身于导演这个岗位,的确好人难做。“我很难将导演当成一盘
生意,每次我和老板讲数、跟工作人员讲数,总是会输。例如我给工作人员的薪酬,一开
始已是成本内的最高价钱;问老板拿钱,却是我可以拍出电影的最低价钱,结果在商业运
作中,我就是个商业白痴囉!”就算是合拍片,她拿到的资金都不是想像中的庞大,因此
她从未感受到那种太多钱不懂用的情况。“我那几部所谓大片《黄金时代》、《明月几时
有》,成本不是很大,不是内地片《八佰》那一种,那些老板知道我的纪录,是不会给我
那么多钱的。”
最后,还是回归《好好拍电影》的一部分。纪录片中,萧芳芳引述张叔平说导演是神,严
浩说导演是狗,但许鞍华却能在神和狗之间找到平衡。许鞍华直言,所有导演都是神和狗
之间。“至于偏向哪一边,就视乎当时状态,做完就算,没所谓啦。”
感受更深是,不是神狗之分,而是多年来环球社会及行业变化实在太大。“以前我去到那
里都吃闭门羹,因为老板们不喜欢我的电影及拍法,而是喜欢另一种商业运作,但我以前
不知道的,就会觉得自己很无用。你想想由我入行开始至今变动有多大,但我们在过程中
是不知道的。整个世界不同了,真的要慢慢适应,现今每日都有不同的大新闻,不只香港
,全世界都是一样,尤其疫情出现后,大家都不知明天会怎样。”
今日不知明天事,只知道73岁的许鞍华依然好好拍电影,一直在香港街头走路,希望继续
表达她对香港之情,用镜头画面记下历代变迁。
作者: MrHeat (热火先生)   2021-03-11 14:24:00
推许鞍华导演 也推签名档那句 QQ
作者: RisingTackle (拉西吹狗)   2021-03-11 22:53:00
30年前是小弟弟,现在是抢匪
作者: norwoman (no)   2021-03-13 07:30:00
香港很多高龄化社会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