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影评] 【2016台北电影节】《十年》顺序的逻辑

楼主: IJS (分清客套、礼貌与真诚)   2016-06-27 22:27:11
※ [本文转录自 movie 看板 #1NSJUOVt ]
【2016台北电影节】《十年》:顺序的逻辑 无影无踪。翁煌德
http://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19102501
从试片室离开,心里喊了三声“终于”,终于看了《十年》,终于可以跟其他人讨论这部
现象级的香港电影,一解心头闷。
两个月前,香港电影金像奖破天荒地将最佳电影奖授予给这部仅仅入围一项的短片合辑电
影。最具争议处,还是在于该片的主题,它通篇直述对香港未来的忧惧,并露骨的表明了
对中共政权的批判。
该片获奖后,争议声浪不断。该片普遍被认为是议题先行,在电影技法和叙事等未能达到
水准。然而这类批评确有其道理,以周冠威导演的《自焚者》为例,衔接角色回忆的处理
,不免使人窥出一丝生涩感,其他影片亦皆有类似问题(但也不成问题)。
若整体将五部片看下来,笔者却也对这项得奖结果心服口服。作为一部五位不同导演分别
创作而出的合辑作品,即便批判力道和角度各有不同(相信多少也反映了编、导演的个性
和信念),却也构成了本片的多元性,供观者得以多面切入,体认港人对未来的不安。
再,如果“勇敢程度”也能列为评比,《十年》的获奖当之无愧,不得不说这五位导演几
乎等于是自断米路。同时,本片的出现也为这个时代做下了一个注解,无疑是年度或近年
香港最具时代代表性的电影。
若以创作的生猛程度来谈,还是得提到《自焚者》。周冠威导演以仿纪录片、剧情片(重
演)和静态影像进行混合,让本片的形式在五部短片中明显独树一格。
自焚者究竟是谁?这个悬念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但却有多少人假其行为来妄自解读,就
这个角度而言,它也有点《保全员之死》的趣味。此外,该片也是最直率提出预言的作品
,诸如“港独”这般禁忌词汇,在本片中从未被避讳。受访者隔空的唇枪舌战,使本片的
辩证火花四射。
与《自焚者》的直白一般,郭臻导演的《浮瓜》讲述共党为求通过安保法案,授意枪手枪
击两党代表。《小武》(1998)的王宏伟在片中饰演中共高官,在一间教室里指挥演出;
两位枪手则在休息室里焦虑不堪,但囿于景气不佳(开什么,倒什么),为了钱,还是得
行动。
制造假枪击案来换取政治目的这样的故事题材,历来所在多有,现实生活中也是流行的阴
谋论题材。《浮瓜》确实无论在场面调度和戏剧张力(辅以配乐)皆属上乘,但不得不说
,本片并没有展现出中共政权的独有特色。
类似的“政府阴谋”,绝非中共的特权,也非专制政体的特权。即便是以民主、自由自诩
的国家,同样也存在这般政府不择手段操控舆论或制造动乱的可能性。《浮瓜》的确呈现
了一种可能性,但中共的特性及其本质,在片中却不足以被彰显,稍微可惜。
欧文杰导演的《方言》相较前两部作品的肃杀气氛,则多了一种令观者苦中带笑的魅力。
本片以几个关键词进行章节般的穿插,讲述一位不谙普通话的出租车司机,在政府全面抑
压粤语地位的社会背景之下,该如何自处的故事。
司机的苦,在于他对普通话的一窍不通,造成与乘客、家人沟通的失能;观者的笑,则在
于这个极其荒谬的设定。这个设定,导致司机必须勉强自己,以不标准的普通话来发言,
那自然惹人发笑。透过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的特性,编导聪明的引出其他乘客来与司机大
哥进行对照(例如同样不谙普通话而失业的女人)。
在片末,司机的孩子与其同学,以过分夸大的嘴型和刻意的口音来说普通话,不具自觉地
掩饰了自己的根(即母语),这场面固然滑稽可笑,却也悲酸极了。虽故事截然不同,但
本片的调性和后续带给观众的力道,令人联想到万仁的《苹果的滋味》(1983)。
伍嘉良导演的《本地蛋》则是另一部调性温和的作品。卖“本地蛋”的杂货店老板被“少
年军”指为违规,老板循循善诱地跟眼前的小学生团长讲道理,但穿着制服的小朋友却称
自己只是依法行事。
掐指一算,片中这群2025年到处打小报告、砸鸡蛋的小童,现在都还没出生。你我大概难
以相信这种小小红卫兵的景象会在香港发生,但导演其实也只是用了更激进的策略,指涉
中共对香港下一代儿童教育的洗脑,将使得他们更不分是非黑白、无脑挺中。
而为达到这般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针对“有毒书籍”的查禁,如《哆啦A梦》漫画。
虽前头说它叙事的调性温和,但它在本质上却也是最激进的。中共政权真的会在香港训练
少年军吗?真的会查禁《哆啦A梦》?这可能是本片最超现实的设定,但忽略掉可能性与
否,视之为喻,便豁然开朗了。
如果说前四部作品是为行星,那黄飞鹏导演的《冬蝉》便能视作冥王星般的存在了。比起
其他作品的坦率以及对香港脉动的贴合,《冬蝉》却讲述两个标本制作者在房间内的哲学
思考,摄影、剪辑风格皆属强烈,忽然飙到宇宙和物种起源,也有一点泰伦马力克(
Terrence Malick)的味道。
一男一女起初打算将被拆毁的物件制作成标本,直到最后,他们却索性将自己化为标本,
是放弃了,似也是看破世俗了。这种自毁式的结局,似乎述说了港人对未来的无力感,而
这相信也会是不少港人(乃至台人)的心情写照。
笔者并未依播放顺序来讲述上述五部片,若依照影片播放序,那就会是《浮瓜》、《冬蝉
》、《方言》、《自焚者》和《本地蛋》。观赏后不久,一位影评人跟我提到,这番顺序
的安排不佳,应将《冬蝉》安排至最后。
但经过几日长考,我逐渐能明白这般编排的逻辑。若将《冬蝉》安排至最后,视作结论来
定调,则不免弥漫一种“到头来你对现状也无力抵抗”的诡谲氛围。然而,以《本地蛋》
的书店作收尾,一种别有洞天的意象,却更展现出了一种浓厚的生机,以及对中共政权的
不屈。
资深香港影人黄百鸣曾批评,《十年》如果够好,就不应该只提名最佳电影,应该连剧本
也一并提名,没有入围,代表它水准不到。不过其实《十年》是一部短片合辑,就影片型
态上本就吃亏,以演员为例,每个人仅演出五分之一,出场时数过少,本就不可能被提名
,剧本亦然。
至于其他拿来批评《十年》的言论,则无知探底,诸如该片预算太低廉这种说法都有,便
略过不提。不过众人之怒皆有其道理,《十年》的获奖固然令人惊、令人喜,但是否会造
成香港金像奖的评奖标准从此转移,以议题为主,也值得观察,但笔者并不认为这会成为
常态。其后,即便真有新锐导演有意复制该片的成功,也未必会达成如此效果。
今年金马奖,《十年》想必也跃跃欲试。据悉该片可分为两种方式报名,一为分为五部短
片来报名最佳创作短片奖,但不能报名最佳剧情片等奖项;二为直接报名最佳剧情片等奖
项,诸如演员、剧本、剪辑奖都有机会入围。
想必《十年》肯定志向更大,会直接选择问鼎最大奖(不过单项除了最佳新导演还有机会
一拼,其他大概全数无望)。金马奖评审的考量为何,将成为今年金马奖开跑前的最大悬
念,相当值得期待。
台北电影节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FilmFestiva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