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赤道》根植于香港警匪片传统的政治惊悚

楼主: geniusleuth (Hope Brings Opportunity)   2015-09-25 14:32:59
※ [本文转录自 Crime_Movie 看板 #1M1EPwVZ ]
作者: geniusleuth (相信台湾,坚持本格) 看板: Crime_Movie
标题: [心得]《赤道》根植于香港警匪片传统的政治惊悚
时间: Fri Sep 25 14:15:14 2015
《赤道》根植于香港警匪片传统的政治惊悚电影
原文发表于此(附海报、预告片、反白字体与相关资讯超连结)
http://crimenigma.pixnet.net/blog/post/33704384
就如我的这篇心得文标题所言,在我看来,《赤道》是一部根植于香港警匪片
传统的政治惊悚电影,说得更详细一点,就是以香港警匪片传统为根基去延伸
扩展的政治惊悚电影。
我之所以将《赤道》归类为政治惊悚电影,就是因为里头出现了政府机构介入
、并引发政治危机的情节,即便《赤道》导演的前作《寒战》也有类似政治斗
争的情节,但这类情节只侷限于警队内部,不像《赤道》那样,是政府(王学
圻饰演的角色)与平民(张学友饰演的角色)之间直接且强烈的冲突。
其实这类政治惊悚电影很容易拍得沉闷,但《赤道》大量运用香港警匪电影传
统擅长的枪战动作场面来破解这个困境,让此片的节奏感不至于太慢,整体成
绩出乎意料的精采,我一时之间还想不到有哪部政治惊悚电影拍得比《赤道》
好。(当然,不把好莱坞以政治斗争作为动机背景的大场面动作片算进去的话

如果真要说《赤道》有什么缺失让我不大满意,我倒是觉得那个暗号的设计不
是很好,感觉太过奇特(更明白地说,怎会有人在那种情况下使用那类奇特的
暗号?我不认为那是个好选择),似乎可以有更好更明确的暗号设计。
不过更重要的是暗号使用的情形,那组暗号并未在真相揭露之前,告知观众相
关讯息,换言之,观众完全没有解谜的机会。
当然,我也知道推理电影并不像推理小说那样讲究公平性,有时为了意外性而
牺牲掉公平性是不得不的作为,然而,问题就在于某角色在那个场合提出要求
,但却又没将他后续的动作演出来,这难道不会让观众起疑心?(我就是在那
个时候察觉到某人涉案的可能性)
在我看来,没将暗号提前展示在观众的眼前,不但没了公平性,也连带损害了
意外性。既然如此,还倒不如将暗号提前展示,不但符合公平性,也能保有意
外性。(唉,那样奇特的暗号,我保证没观众能猜得到啦)
《赤道》这部电影集结了中港台韩各地演员,在剧情上也某种程度具体呈现当
代的现实局势,像是饰演韩国高层的某位女性演员,不论是外貌或言行,都彷
彿是指涉现任总统朴槿惠(像是突然冒出一句“我爸爸很对不起你们”的台词
,这不正符合朴槿惠的家世背景?不过片尾演员名单却写那名女性演员饰演的
角色是国家安全局之类职务的首长);而近几年很常听闻的港陆冲突,更在此
片中成为剧情主轴之一。
关于《赤道》中港陆冲突的情节,网络红人郝毅博在《老外电影院》的影片中
有精采且深入的解析,我就不多赘言,只提两个我有不同看法的意见:
第一,是会议室里的争论。其实无需看到张学友饰演的学者起来反驳,才会知
道前半段其他官员的对话是反串嘲讽;那些“照基本法作事就没错”的论调,
本来就很像典型政客官僚一贯“依法行政,谢谢指教”的嘴脸了。
第二,是有关“正义人士”段落的分析猜测。(以下段落涉及关键情节,故关
键字句隐藏,需反白才能看见)这点我跟郝毅博看法不同,我不认为那是意有
所指,纯粹就是为了戏剧性的需求而制造的意外性罢了。
试着想像:“○○○○○○○○○○○○○○○○○○○○○”的情节,与“
○○○○○○○○○○○○○○○○○○○○”的情节,何者比较有意外性?
──毫无疑问是前者,所以我不认为最后的真相揭露带有任何政治意涵的隐喻

说到港陆冲突,在近几年的港陆合拍片当中不时被提及,有的电影只轻微带过
,比方说《风暴》、《急冻行者》、《激战》;有的电影敢直指问题核心,比
方说《特殊身分》、《救火英雄》、以及这部《赤道》。有的立场较偏中国大
陆,有的立场较偏香港,姑且不论偏哪边,只要不要太过偏颇,我倒觉得都比
“问题明明就存在,但却视而不见或不敢提”的情况要来得好。
一想到这里,我不免怀疑台湾的创作自由程度真不愧于“现今华人世界唯一民
主政体”的称号吗?不管怎样,希望未来台湾的创作环境真能无所顾忌,越来
越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