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早已消逝的岁月:《花样年华》

楼主: moodyblue   2015-03-05 22:08:51
早已消逝的岁月:《花样年华》
网志图片版:
http://www.b88104069.com/archives/1267
看王家卫的电影需要勇气。这位导演作品不多,每部作品都是艺术品,他拿
过很多奖项,有商业取向的香港台湾金像奖,也有艺术取向的法国凯萨德国
电影奖。老实说,我不知道外国那些奖项是否真的“艺术取向”,可是一个
华语导演的作品跨越了语言障碍,多次得到国外奖项肯定,在他作品里面想
必有些艺术本质的东西,这种东西如同古典音乐,纯粹讲究形式,所以即便
没有语言文字,却能够表现出文学般的艺术境界。
《花样年华》改编自小说。序幕和终幕都是纯粹文字,没有人物,没有风景
,只有几行黑底白字。王家卫这部电影拍的是一种情感,意图用镜头捕捉这
几行文学的灵魂。开头是“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结尾是
“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著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王家卫
中间用将近一百分钟的剧情电影,拍出这几行字的灵魂:怀念。
怀念并不是因为曾经拥有,而是因为曾经接近,却掉转身走了。张曼玉在这
部电影总是一身旗袍,没有裸露身体任何一吋肌肤,却把曲条纤细的身体表
露无遗。那些不同颜色不同花样的旗袍,成了电影一段情的最佳写照,在不
踰越保守封闭的限制范围内,将内心奔放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发挥。对于有心
接近的男人而言如此,对于欲语还羞的女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看这部电影很折磨人,每一个场景都被赋予情感,这些场景一再地重复堆叠
出现,情感的重量越来越重,到最后压得人喘不过气。我一直期待他们俩人
如何进展,可是到了最后才发现,这根本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张曼玉的
旗袍如同华美的礼教,一直以各种形式束缚著身体,而那个阴暗狭窄的地下
面摊,原本平凡无奇,王家卫不知厌倦地用慢动作特写,捕捉两人一来一往
孤单的身影,于是乎在无奈之中两人一次又一次不期而遇、一次又一次擦肩
而过,情感便在如此幽微曲折的场景滋长。下台阶的地方有个街灯,那个街
灯映照出的不是光明,而是阴暗巷弄的抑 。
抑 来自于另一半明目张胆的背叛,这也是他们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孤单到
面摊的原因。张先生和周太太在电影中只听得到声音、只能看得到背影,这
两个看不到正面的角色,却支配着主角的感情线,这是王家卫刻意安排的荒
谬感。周慕云和苏丽珍第一次在咖啡馆幽会,便是讨论彼此另一半合作无间
的背叛。在有意无意之间,周苏两人也开始进行精神上的出轨,然而在周围
环境压抑下,他们只能以很委婉含蓄的方式进行。镜头几次透过类似铁丝网
的栅栏,拍摄他们两人在街道上相处,这里的镜头看起来不像是观察,而是
在窥伺了,这也正是他们所面对的处境。
王家卫不但喜欢重复出现的场景,还喜欢重复进行的桥段。只在看得到他们
俩背影被拉长的深夜街道上,他们模拟另一半是怎么开始出轨的,后来随着
他们感情的进展,他们不但模拟怎么开口问另一半真相,在两人假戏真作之
后,反过来模拟在另一半回来之前,怎么结束自己这一段精神上的出轨。感
情便是在这真真假假的复杂交错之间,更加纠缠不清。
这是对演员很大的挑战。他们必须在上一秒揣摩在戏里面模拟演戏的心境,
在下一秒又回到原来角色尴尬的处境。在深夜街道上那里,他们模拟另一半
如何开始幽会,在第一段,张曼玉试着在戏中模拟周太太,在下一段,张曼
玉要试着回到苏丽珍,面对模拟张先先的梁朝伟,这里我就觉得很考验演员
演技。到了2046房间里,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对白,以不同的心境,张曼玉
模拟开口问另一半是否背叛,在这里真的见识到影后张曼玉的演技,着实令
人赞叹不已。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
在2046那个只属于他们的房间里,他们交互写武侠小说,尽管听不到他们在
谈论什么,那是在《花样年华》里看到最快乐自在的表情。苏丽珍始终穿着
华丽的旗袍,他和周慕云始终没有跨越道德的底线,但他们在道德底线之内
,找到了自己的花样年华。
作者: sgin (sgin)   2015-03-08 03:52:00
这部好好看~
作者: yellowshoes (i am a stranger)   2015-03-10 16:50:00
看韩剧出现过好多次这部电影的海报及配乐,看来韩国人非常喜欢的样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