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rocus (哪来的)
2025-06-16 10:54:291.媒体来源:UDN
2.记者署名:联合报/记者沈能元/台北即时报导
3.完整新闻标题:惊!年轻医师不走急重科 胸腔、感染、神经科全崩盘
4.完整新闻内文:
国内神经科医师不足且从医院离职后,脑中风取栓评估陷入困境,嘉义长庚日前以讯息通
知,特定时间不再收治无明显效应的转诊个案。为抢救医师人力,神经学学会日前发函卫
福部,呼吁应提供神经科住院医师每月补助1万元津贴。
卫福部医事司长刘越萍说,行政院已编列总经费489亿元,为期5年办理健康台湾深耕计画
,由医院、医学会等单位提出申请计画,卫福部科技发展组预计6月底前正式公告申请细
节。因此,不再编列预算给予神经科住院医师,将视各单位申请计画情形,滚动式检讨是
否调整。
刘越萍说,不仅是神经科医师人力不足,胸腔科、感染科等也面临相同问题,期盼健康台
湾深耕计画可以制定医事人力留任策略、提高急重难科医师的回流医院诱因等,希望多给
予医界正面支持,让年轻人愿意投入医疗服务。
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黄建贤说,早在2年前,感染科、重症医师已出现人力短缺,以感染科
医师来说,全台区域医院、医学中心共约500名,但实际约要约1300名,人力不到所需的
一半,且感染科住院医师训练容额每年约40人,近年每年新进医师仅20人左右,加上每年
退休医师25人,以致新进医师人数低于退休人数,人力持续流失。
黄建贤指出,卫福部在补足人力方面,虽然有许多政策,但至今仍看不见降低医师离职,
并让医师回流等成效,再无立竿见影的政策,接下来其他科别也会出现人力短缺,造成人
力缺口更加扩大。虽然,卫福部认为,可以申请健康台湾深耕计画补足人力,但该计画重
视人工智能(AI)等申请,不同于急诊、神内、感染、胸腔科都是医师亲力亲为,要如何
补足人力还需观察。
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理事长陈育民表示,胸腔重症医师需照顾加护病房、呼吸治疗等重
症病房患者,但呼吸器照顾、支气管镜检查等给付不足,年轻医师看到工作如此辛苦,就
不会想要成为胸腔科医师,每年胸腔内科住院医师容额约逾60名,但近年来仅约20人申请
,占比仅剩下三分之一,甚至南部有医院已连续5年,没有任何一位住院医师第3年分科时
,选择胸腔科。
外界认为,随着低剂量电脑断层检查兴起,胸腔内科医师工作增加,应有助于年轻医师投
入,但陈育民说,由于低剂量电脑断层检查需要胸腔内科医师判读,工作量确实增加,可
是胸腔内科医师判读,以公立医院来说,每位病人仅50元挂号费,判读又十分耗时,1小
时约看3人,时薪甚至低于基本工资190元。他说,健保署等应尽增加给付,直接让医受惠
,不要再让医院受惠。
彰化基督将医院医疗体系中风中心执行长孙穆干说,神经科医师人力吃紧原因之一,随着
脑中风治疗进步,卫福部健保署112年11月将“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取栓术”适用时间自8小
时放宽至24小时,有助病人预后恢复,降低失能的机会,对国人整体健康是好的,但医师
须24小时待命,对重视生活品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就不想加入。
神经学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神经部主任郑建兴说,依统计,民国112年神经内科住院医
师招募达满招,但113年招募率下滑至90%,今年更加困难招募率仅达到77%,呈现逐年递
减趋势。
卫福部于民国102年办理5年计画,给予内、外、妇、儿、急诊完训住院医师每年补助12万
元津贴,以吸引住院医师,郑建兴说,现在当务之急,首先为健保应提高急重症医疗给付
,期望卫福部每月补助神经科住院医师1万元津贴,其次也应统合协调调整区域联防机制
,特别是中南部地区须更加重视。
卫福部次长林静仪说,急重症医师人力短缺,不是只有招募住院医师就能解决,需要多方
全盘协助,奖励措施只是其中一个措施,更重要的是改善职场环境。
5.完整新闻连结: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809015
6.备注:(′‧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