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楼恐再现? 央行期限在即 建商开工数量攀升
TVBS
记者 谢宜伦 / 摄影 粘祐诚 / 编辑 新闻中心 报导
近期房地产市场呈现供需失衡的状态。尽管建商积极开工,新建案量持续攀升,但在限贷令
和买方观望的影响下,房价上涨受阻,建商面临施工成本上涨、利润受挤压的困境。专家表
示,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小型建商倒闭和烂尾楼问题恐难避免。
房市冷清!建商开工全台爆量 恐烂尾收场
根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开工住宅高达3万3232宅,规模甚至超过前两年的旺季。新北市开
工量最高,达6899宅;高雄市为7654宅;台中市也增加至6960宅。相较之下,桃园市仅小幅
成长,台北市和台南市则呈现下滑趋势。房仲专家徐佳馨表示,台湾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
特别是在之前,土建融的利率可能只有1至2%。因此,有些建商会非常积极地取得土地,进
可攻退可守。如果状况不好,可以转售给他人;如果状况好,则可以积极推案。但不管怎样
,房子的成本会持续垫高,建商在购地时势必会谨慎思考是否要买。
央行规定,业者买了土地后,在18个月内就要开工,一方面是怕建商囤地等待大赚一笔,另
一方面是担心房价在累加下不断飙高。然而,在2024年底的限贷令后,市场明显降温,买方
基于贷款额度处于观望状态,建商却碍于规定必须持续兴建。
市场无正循环! 专家:小型建商恐先倒闭潮
建商董事长胡伟良指出,因为赶着开工,反而导致房价上不去。但由于大家都一起开工,会
造成原物料和施工的紧缩,施工成本因而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会面临房价上不去,偏
偏施工成本又上涨的窘境。这会演变成两个结果:一是利润受到挤压,甚至造成不敷成本;
二是形成烂尾楼。如果把房屋买卖市场比喻成一条水管,目前的情况等于从上游资金链就被
掐住,强迫开工,又碍于下游也被限贷卡住,成本无法回收。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堵塞问题
,最终的后果难以想像。
专家吁降价求售活络市场 放宽贷款限制
房产顾问李同荣建议建商应该降价求售,杀价才能够取量。唯有降价,市场才会活络。否则
,跌幅和趋势会更加不利。对央行的建议则是放松换屋的限贷,否则整个购屋市场将不健全
。建商认为,要把房价降下来,最主要是要看供应量增加,回归到市场的基本面。当供给增
加后,房价才有机会下降。而不是用强力的手段把需求压下来,因为压下来的需求随时都可
能因为其他事件的发生而产生报复性的反弹。
目前似乎是进场的好时机,因为供过于求,建商为了避免资金短缺,难以抵挡的卖压,确实
会降价求售。尽管辉达落脚北士科,为市场注入一股重振的新血,本来各界都提到已经松动
的房价,但房产专家提醒,选择大型建商仍是上策,毕竟只有实力雄厚的建商才能抵抗各界
压力,买家才能买到一个安稳的窝。
https://news.tvbs.com.tw/life/289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