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ycppt (清)
2025-05-04 11:19:59自由时报
“打诈新四法”让假名人投资诈骗消失 诈团换招“斜杠交友”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5/05/03/5031408_1_1.jpg
刑事警察局。(记者邱俊福摄)
2025/05/03 18:08
〔记者邱俊福/台北报导〕“打诈新四法”中要求社群网络平台,必须指定在台法律代表,
严格执行落实刊登广告实名制,且配合限制浏览与移除下架后,猖獗的假投资名人诈欺已逐
渐消失,诈骗集团改伪冒知名金融公司、金融从业主管,斜杠到各大社群、各大新闻平台下
方留言,再以“蓝字”可点选连结方式,介绍未投放广告的粉丝页,甚至用没有出资广告的
粉丝专页,投放“Reel”短影片的限时动态设下陷阱;刑事警察局今天呼吁民众注意此新诈
欺手法趋势,避免落入诈团圈套。
刑事局说,张姓男子在网络遇见自称券商业务经理网友,借故攀谈后加入私人LINE,不断彰
显自己金融专业身分,再招揽张男于网络平台APP买卖虚拟货币,结果传送给张男的虚拟货
币APP平台,其实是由工程师在网络背后操弄假数据、假获利与假出金的诈欺APP,意图诈骗
。
所幸张男加入该假业务经理传送的APP后,想起警政署曾推出的假投资广告,发现自己的投
资情节与警政署“冷静想想”防诈系列影片相同,因此特别于上班时间,打电话至券商查证
,发现根本没有这名自称韦姓的“业务经理”或职员,赶紧停止假经理的投资邀约。
刑事局提醒,此类诈骗手法,歹徒往往会扮演网友、投资顾问、客服人员等多种角色,并透
过不同LINE帐号与被害人联络,社群平台已成为诈欺投放假饵的主流,民众面对吸引人的投
资邀约,特别是鼓吹“网络保密”、“限时限量”、“买到赚到”“保证获利”、“超高报
酬”、“稳赚不赔”等各式吹嘘话术,都要特别冷静想想。
尤其是,诱骗民众另加入LINE投资群组,填输入资料及下载App,并指导民众操作买卖股票
、期货、外汇及虚拟货币等投资标的,一定是诈欺,被害人一开始也许真的可以提出现金,
但只要投入大笔金钱后,一定会遇到各种理由延迟出金与要求再投资,目的就是要骗取被害
人大笔金钱,民众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
☆民众如遇同居关系暴力情形,可拨打113保护专线,或向各地方政府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求
助。☆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50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