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十支大型风机闯关屏东枋山,环评认开发

楼主: malcontent (.....)   2025-03-28 13:36:23
十支大型风机闯关屏东枋山,环评认开发冲击猛禽、噪音炫影干扰,要求补正再审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19881/
2025 年 03 月 26 日上下游记者 杨语芸 and 上下游记者 林吉洋
陆域风机争议不断,低频噪音与炫影影响生活品质,但开发脚步并未停歇。近日瑞风能源
开发将在屏东县枋山乡枫港村设置十座陆域风机,引发居民抗议。昨(25)日召开第一次
环境影响评估专案小组初审会议。
环评委员们对开发案可能带来的噪音、眩影、生态冲击等问题表达诸多疑虑,并强调应强
化环境监测与在地沟通,要求开发单位补充生态调查数据、改善减轻对策,并提升与居民
及原住民族的沟通品质,最终全案裁定“补正再审”。
环评委员质疑开发冲击,且未有良好沟通
由屏盛风力发电整合、瑞风能源开发的屏东县枋山乡风机案(以下简称“枋山案”),该
案预计在枋山乡枫港村设置十座陆域风机,风机单机装置容量约为 4 至 5 百万瓦(MW)
,总装置容量约为 40 至 50 百万瓦(MW),每座风机基座总面积约为 660 平方公尺,
连同叶片高度粗估 120 公尺。
环评会议上,多位委员对开发计画的冲击评估提出严厉质疑,认为不仅对生态影响评估不
足,对当地居民的沟通与权益保障也有缺失。
环评委员陈义雄强调,任何开发都应该重视弱势群体的声音,更不能忽略“不会发言的生
态”。他指出,屏东不仅是候鸟迁徙通道,还有许多留鸟沿着溪谷飞行,风机设置在这些
区域,如何评估牠们遭受袭击的风险?“鸟类又不是关公,无法过五关斩六将。”
眩影影响居民与行车安全
委员李培芬则对开发单位的数据提出质疑,鸟友观测记录显示有 5,556 只猛禽迁徙,但
雷达数据却仅记录到 1,015 只,落差极大。他强调,这可能与观测时间点不同有关,数
据的取样方式会影响判断,若未掌握迁徙高峰,可能会误导环评委员与国人,他建议将春
秋两季的详细观测数据纳入报告,以利完整评估冲击。
针对居民受影响的问题,委员陈裕文指出,根据开发单位的报告,部分民宅每年受到风机
眩影影响的时数高达 348 小时,“几乎是白天的 1/13 受到影响,怎么能说没有冲击?

委员官文惠则关切风机对行车安全的潜在影响。她表示,风机分散且邻近道路,而清晨与
傍晚是视线最不佳的时段,若此时眩影最严重,如何能推估“不至于影响行车安全”?此
外,她点出开发案尚未取得原住民族传统领域的同意,也未召开部落会议,应该先完成完
整的程序说明,再来讨论开发可行性。
环委:开发单位评估与沟通不足
环评委员邱祈荣强调,开发单位的影响评估范围不该仅限于枋山乡,邻近的狮子乡枫林村
也可能受到冲击,然而,环评书中却未清楚说明狮子乡将受到的影响。
“开发单位真是有勇气,在 500 公尺范围内就有 61 个门牌号码,距离这么近?”他强
调,这 61 户居民与当地学校的权益不容忽视,开发单位应逐一沟通,而不是等到取得工
作许可后才来处理问题。
委员吴义林则批评开发单位对环评的态度敷衍且缺乏诚意。他指出,开发单位在报告中频
繁变更说法,影响评估的可信度。他举例,书面审查时,开发单位强调不会有废水处理问
题,结果在后续回应中却变成“会有轻微影响”,让人质疑其诚信。
猛禽迁徙评估存疑 环团批开发报告低估生态风险
中华鸟会发言代表刘孝伸指出,屏盛的环评报告书宣称,枋山开发案“评估范围非猛禽过
境要道”,然而公民科学家的调查及 eBird 鸟类数据库的纪录显示,该地区单月观测的
猛禽总数超过 13,000 只次。厂商仅依赖六次目视的调查资料,过于轻率武断。
公民科学家也发现,猛禽在受到落山风影响时,更可能降低飞行高度。此外,枫港溪提供
水源,正是猛禽选择在此栖息的重要因素。
此外,报告推论“本计画区域非属猛禽鹰起鹰落位置”,虽然引用多项调查数据,但将社
顶、礼纳礼等地的鸟况与枋山相比并不适当。同时,尽管猛禽多利用 180 公尺以上的空
域,报告却未详细分析鸟类在各高度层的活动模式及对当地栖地的依赖程度。更甚者,报
告甚至引用民意调查作为证据,声称“多数居民未曾看到大量猛禽经过”,但此类资料难
以视为客观科学依据。
中华鸟会强调,开发单位应提供更具在地代表性的科学数据,以及具体的减缓生态冲击措
施,包含明确的执行细节与长期监测计画。若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则应退回开发申请,以
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开发单位回应:承诺减轻影响,但仍存争议
杨麦环境生态顾问公司经理林稘玮代表开发单位发言,承诺风机施工将安排在寒暑假期间
,并会提前通知狮子国中,以减少对学生的影响。他表示,经模拟测试,风机运转外扩
50 公尺范围内的低频噪音约为 29dB(A),与狮子国中晚间环境背景值相同,因此不会影
响学生受教。若日后证实噪音确实来自风机,开发单位愿意提供补偿。
此外他也强调,未来将纳入公民科学家与生物调查机构的数据,综合分析鸟类与蝙蝠可能
受到的影响。针对受眩影影响的民宅,则协调住户将朝东的大门改向,以减少冲击。
瑞风能源则补充说明,选址虽非部落所在地,但属于原住民族传统领域,依规定须召开部
落会议,他们也会择期召开,并承诺将持续与地方进行沟通。
补正再审:要求强化环境监测与在地沟通
经闭门会议讨论后,环评委员决议,开发单位须强化营运期间的噪音、眩影、振动等减轻
对策,并检讨环境监测计画,确保风机设置位置的适切性。此外,生态调查的努力量也需
提升,整合相关机关与民间团体的调查成果,并以“最劣情境”重新评估风机对鸟类及蝙
蝠的潜在冲击,进一步研拟减轻对策。
同时,开发单位须加强与当地居民、原住民族、学校等利害关系人的沟通,采用当地居民
熟悉的方式,并提供充足的佐证资料,确保资讯透明与有效对话。最终,环评委员决议,
全案需“补正再审”,开发单位须于 2025 年 6 月 30 日前提交补充资料至专案小组,
以供后续审查。
风机设校旁未告知 校长忧影响学生与生态
除了环评委员外,《上下游》亦采访案场周边的利害关系人。屏东县立狮子国中校长陈冠
良表示,其风机距离学校仅 285 公尺,“眩影与低频噪音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品质。
”然而,开发说明会没有通知学校,“我是从乡亲与鸟会的消息才得知此事。”
陈冠良进一步指出,学校除了白天上课,夜间还有部落学童及弱势学生住宿,“我们这里
的夜晚非常安静,任何低频噪音都会格外明显”,呼吁开发单位重新选址。
绿能开发更应尊重部落,厂商应主动沟通说明
Kuljing 是狮子乡的文化工作者,近年返乡从事文化复振工作。他表示,“枋山案”有两
只风机靠近狮子国中,虽然学校在行政区域划分上属于枋山乡,但一路之隔就是狮子乡枫
林村,且学生多来自狮子乡原民部落;同时,风机也将设置在狮子乡搭家寮部落跟新路部
落的传统领域内,部落理所当然是利害关系人,却未知会部落,规避部落的咨商同意权。
绿能开发更应尊重部落,厂商应主动沟通说明
环境权保障基金会执行长涂又文认为,风机 500 公尺范围内已涵盖原住民族土地,应进
行咨商同意较为妥当。且部落多属高龄人口,炫影与低频噪音将带来大幅影响。
涂又文也表示,“赤道原则”规范银行融资开发项目必须保障原住民、劳工及受影响的当
地社群,是国际大型金融机构自愿遵守的准则,国内多所大型银行也有签署。“枋山案”
的开发程序并未考量部落知情权,投资银行应主动敦请开发商行文开发范围部落,执行咨
商同意权程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