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人型机器人是不是真的可行了?

楼主: slovea (liaoalex)   2025-03-22 08:45:30
※ 引述《not5not6not7 (Not5 Not6 Not7)》之铭言:
: 就我当初念机械系的同学跟我说
: 二足步行机器人其实不过就是人类的浪漫而已
: 以前这种东西只有日本人在搞的 因为他们有一堆动漫的情节
研发一个适应人类生活环境的机器人成本,比设计一个适合机器人工作的环境高太多了。
例如生产线的机器人,根本用不到人类的身体构造。
两支六轴机械臂就能完成工作,根本不需要双腿跟行走。
办公室文书一台服务器跟联网设备就能完成,根本不需要一个人型机器人代替你敲键盘。
要论地面适应双足也不会是最好的选择,履带、轮型、四足都是优于双足的选项。
双脚真的只是装饰而已,上面的大人物是不会懂得。
https://i.imgur.com/FZpBAiD.jpeg
双足机器人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在人类“生活”的空间,操作“人类”的工具,但研发一个
能操作人类设备的机器人,成本跟困难度都高太多了。
双足行走看似简单,其实是很困难的任务。
人类双足行走涉及多个器官与系统的协调运作,包括大脑、耳朵(前庭系统)、肌肉、关
节、骨骼等。
1.大脑(运动控制与平衡)
小脑:负责协调动作与平衡,确保每一步都精确执行。
大脑皮质(运动皮质):负责发出行走的指令,控制腿部肌肉。
基底核:帮助调节动作流畅度,确保步行不会颤抖或失去协调性。
2. 内耳(前庭系统,负责平衡)
半规管:感知头部的旋转与加速度,帮助调整平衡。
耳石器(耳石囊 & 椭圆囊):侦测身体的直线加速度(例如上下楼梯时)。
前庭神经:将平衡讯号传送到大脑,帮助调整姿势,避免跌倒。
3. 肌肉(提供动力与稳定性)
小腿与大腿肌肉(比目鱼肌、腓肠肌、股四头肌、腿后肌群):负责推进与抬脚,提供步
行动力。
臀大肌:在站立与行走时稳定身体,防止身体前倾。
核心肌群(腹肌、竖脊肌):维持上半身稳定,避免东倒西歪。
4. 膝盖与脚踝关节(吸收冲击与灵活移动)
膝关节:吸收地面冲击,帮助腿部摆动。
踝关节:在每一步时微调平衡,确保足部能稳定着地。
5. 足部(承受体重并适应地面变化)
足弓:帮助分散体重,减少能量消耗,并提供弹性回弹力。
脚趾(尤其是大脚趾):负责最后的推进力,使步行更有效率。
机器人主要靠的是传感器、马达/液压、控制系统、算子件来达成。
越精细越贵,因为装的传感器越多,控制系统越复杂。
人类的一小步其实是机器人的一大步,而且至今依旧遥远。
再来就是电池问题,要驱动这套复杂的系统,又要能劳作24小时,还要塞进人体大小的机
器人,这种电池有生之年应该看不到。
就算做出来了,依旧无法取代廉价的“人力”。
到头来还是得设计出一个纯为机器人作业的环境,这样又回到原本的问题-“腿真的需要
吗?”
除非你设计这台机器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掰开它的腿不然意义真的不大。
有些白痴看到用几颗伺服马达、陀螺仪、摄影机拼装出来的垃圾就嗨想取代人类,比文组
还不如,笑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