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发展核武的背景
1960年代,中华民国政府因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大陆于1964年成功试爆核弹,开
始考虑发展自己的核武。
1970年代,中科院(现为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下设“核能研究所”,在美国与加拿大的
帮助下建立了研究核能技术的基础设施。
当时台湾的核武研究重点在于 重水反应炉与钸239提取技术,这是制造核武的重要步骤。
1976年,美国发现台湾可能发展核武,施压要求台湾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迫使台湾关闭了部分研究设施。
张宪义的角色与告发
张宪义是中科院核能研究所的副所长,负责台湾的核能与核燃料研究。
据他的说法,他在1970年代与美国情报机构 中央情报局(CIA) 建立联系,并开始向美
国提供台湾核武计画的相关情报。
1987年底,他秘密前往美国,1988年1月,透过美国在台协会(AIT)安排,全家移居美国
,成为美方的“吹哨者”。
他向美国提供大量关于台湾核武研究的资料,包括核反应炉的设计与钸提取技术,导致美
方强烈施压,最终迫使台湾完全终止核武计画。
后续影响
在张宪义叛逃后,美国向台湾政府施加更大压力,要求拆除所有可能涉及核武的设备。
1988年,台湾宣布完全放弃发展核武,并全面接受美方监督。
张宪义在美国生活多年,极少公开露面,2004年曾接受媒体访问,表示自己当年“不后悔
”告发台湾核武计画。
CIA是否派张宪义卧底?
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 张宪义从一开始就是CIA的卧底,但他确实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与
美国情报机构合作。
张宪义自己声称,他是出于“道德考量”决定揭露台湾的核武计画,以免引发台海军备竞
赛与冲突。
然而,由于他的告发直接导致台湾核武计画终止,并且他被美国保护,这使得许多人怀疑
他早已是美方情报人员。
我认识的中科院老员工跟我说,当年美国直接派兵空降核研所,把核子反应炉管满水泥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