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tud0361411 (呆普森)》之铭言:
: 在雅尔达会议上,中国的利益被大国领袖所忽视或牺牲,进而认为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被“
: 卖掉”,这一观点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 1. 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承诺:
: 在雅尔达会议上,苏联同意在战后三个月内对日本宣战,并承诺帮助中国击败日本。然而
: ,苏联在进驻中国东北后,不仅对当地的日本军队进行接管,还帮助中共势力在当地扩展
: 势力。这一行为引起了国民政府的不满,认为苏联在东北的行为超出了其作为战争盟友的
: 义务,对中国的领土完整构成了威胁。
:
: 2. 美国与苏联的妥协:
: 雅尔达会议中,美国和苏联在欧洲及其他地区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往往未充分
: 考虑中国的利益。例如,苏联要求在战后获得对中国的某些特权,包括对中国东北的军事
: 控制权。这些协议被视为中国利益的牺牲,因为中国并未在会议中有直接的话语权,且在
: 战后处理问题时往往被边缘化。
:
: 3. 中国内政问题的忽视:
: 雅尔达会议上并未深入讨论中国的内部政治问题(如国共内战),而更多关注的是国际战
: 后秩序和大国的势力范围。美国和苏联的领导人对中国的内战及其政治走向并不重视,这
: 使得中国在这些重要决策中被排除在外,导致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利益被“出卖”。
:
: 4. 战后局势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 随着战后局势的发展,国共两党在中国内部的冲突加剧,苏联的支持对中共起了重要作用
: ,而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则未能有效改变局势。这使得一些人认为,雅尔达会议上的决
: 策间接加剧了中国的内部分裂,甚至为中国的政治动荡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支持”。
:
: 总之,这种“中国被卖掉”的说法并不是指字面上的“交易”,而是认为中国在战后的国
: 际协议和大国博弈中,未能充分维护其利益,反而被大国间的妥协所牺牲。这也反映了当
: 时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弱势地位以及对外政策的局限性。
:
:
:
:
: 结论
: 为了“大国”的“大局”
: 这些都是必要的牺牲
:
: 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
:
台湾没有过真正的亡国之痛
基本上就政权换来换去,都不觉得是自己人。
大多是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
而接近亡国那种痛是无止尽的无奈及羞耻,尤其被大国当作交易的棋子时。
连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在清朝积弱时也得是这模样。
世间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公平与正义 只有强与弱
冀望大家衡量的尺是 你比较民主、你比较自由就会大力挺你,那就错了。
司机就整天在那边谈这个,现实是欧洲就不想出钱帮你打仗。
不是你的民主自由不可贵,是我的钱更宝贵。
中国就是经历了用人血堆出来的国耻 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
“落后就要挨打”
这句话最原始是史达林演讲中的其中一句,后来在中国变广为人知的一句话。
把自己的弱小当成可耻的一件事,只能尽力变强才能脱离过去被大国欺负的样子。
大国之间的博奕 本来就没你小国的事情
除非大家可以像以色列那些人都不怕死 然后又有钱可以让美国爸爸掏钱,你才有话语权。
司机 比起乌克兰 现在应该更担心自己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