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qqpbpp (暴食兽)
2025-02-08 17:23:16请了chat gpt 分析ncc政策合理性:
手机排版可能不好阅读先说声抱歉
内容比较长,先说结论,这个政策完全不合理,就是巧立名目变相收税。
台湾NCC对海外购买自用射频产品收750元的理由解析
NCC的官方说法主要有两个核心点:
1.案件数量增加,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与资源。
2.确保进口射频器材符合规范,维护国内电波秩序。
问题:真的需要这么多审查吗?
1. 其他国家是否也需要如此严格的审查?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对于个人进口的射频设备,通常只有高功率或特殊用途(如军事、公安)才需要申请。
台湾的“第二级电信管制射频器材”包含很多民用无线产品,如无线耳机、对讲机、无线键盘鼠标、无线摄影机、WiFi设备等,这些设备在其他国家通常不需要逐件审查。
2. NCC是否有更有效率的处理方式?
NCC可以改用**“自动化系统”**,让进口商或消费者提交产品规格后,系统自动比对是否符合标准,而不是人工逐件审查。
为何不建立“已审查清单”?
例如,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产品如果已经进口过,为何需要每一件都重新审查?
这种做法会导致大量重复性行政工作,增加消费者与政府的负担。
问题:真的会有大规模的违规干扰吗?
1. 其他国家如何处理“无线电波干扰”?
以欧盟、美国(FCC)、日本(MIC)为例,大多数国家会让制造商负责确保设备符合当地频谱法规,而非让政府机构对每件个人进口商品进行人工审查。
如果国际标准已经认证的产品(如CE、FCC标章),NCC仍要重审,是否有过度审查之嫌?
3. 为何不对“进口商”加强管理,而是针对“个人”?
大多数无线产品都是来自国际大厂,如Apple、Samsung、Sony、Garmin等,它们的产品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使用,是否真的需要逐件审查?
如果担心频谱干扰,是否应该要求“进口商”先取得NCC认证,而不是针对个人每件收费?
总结:这笔费用可能不是为了真正的“频谱管理”,而是政府想要透过行政程序“额外增加收入”,但用“维护电波秩序”作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