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ulanpa (...)
2025-02-06 10:41:57油炸别吃多…年轻人若肥胖、糖尿病“大肠癌”风险高
世界新闻网
2025-02-05 10:30 记者黄妙云
大多数的大肠癌最初都是以很小,非癌细胞、良性的大肠瘜肉型态出现,“大肠瘜肉”是指
在肠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物,经过一段时日,有些大肠瘜肉会恶化成大肠癌。以台湾为例,
十大癌症排行,大肠癌发生率位居第二位,且有年轻化趋势。医师表示,台湾罹患大肠癌近
9成是50岁以上的族群,但50岁以下年轻族群罹患率每年上升3%,必须正视。
有家族史 建议尽早检查
台湾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诊所院长梁程超分享近期来院检查有位28岁年轻女性,职业是科技公
司业务,平日作息较不正常应酬也多,除了应酬喝酒,平日里也喜爱喝酒,当初自认还年轻
健康无大碍不想健检,但因同事殷勤邀约只好一同检查,筛检后竟发现有高度癌化风险的腺
瘤性瘜肉,大小约0.8公分,所幸在检查时发现同时切除。医师指出,还好有及早发现切除
,若在喜爱喝酒的习惯未改变状态下,这颗瘜肉有很大的机会在未来5-10年将演变成大肠癌
。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梁程超说,民众可透过粪便潜血或大肠镜检查,早期发现、早期
治疗。尤其高危险族群,如肥胖者、糖尿病人,抽菸及酗酒者,以及有家族史的人、家族有
多发性瘜肉者,建议应提早接受大肠镜检查。
梁程超表示,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罹患大肠癌风险是一般人的2至4倍,建议40岁开始做大肠
镜检查,若害怕做侵入性的大肠镜检查,起码也要做粪便潜血检查。
切除瘜肉 可将低罹癌率
一旦检出腺瘤性瘜肉,必须切除,可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生。
若检出瘜肉切除后,未来将依瘜肉的大小、病理特性,可能一至三年要进行追踪检查,1公
分以上的大瘜肉一年就要追踪、小瘜肉二至三年追踪一次,病理特性是绒毛状的进行性腺瘤
也是一年就要追踪。如果第一次大肠镜检查未检出瘜肉,还是建议五年后须再做检查,主要
是避免有“期间癌”发生的可能性。
梁程超说,过往的研究显示大肠镜检查约有2成瘜肉未被检出,这与检查的品质有关,因此
容易出现期间癌,例如前一年未检出腺瘤或瘜肉,但第二年却被检出罹癌。而“腺瘤侦测率
”则是大肠镜检查品质的重要指标,若是腺瘤侦测率愈高,漏掉未检出的机会就比较低,健
康人检查发现腺瘤比率至少应在25%以上(女性20%,男性30%),才可以降低期间癌的风
险。
梁程超指出,大肠镜检查最难侦测的瘜肉,是位于肠道转弯地方的“扁平型腺瘤性瘜肉”,
如果做太快或清肠清不好都容易漏掉,现在则有AI辅助检查,检查品质愈来愈好,“AI扮演
辅助的角色”,提醒肠胃科医师做大肠镜检查时如虎添翼。
有肠胃不适 就应检查
大肠癌发生年轻化与饮食习惯有关,梁程超说,饮食摄取高油炸类高热量,导致肥胖比率、
糖尿病比率都愈来愈高,而这两大族群刚好是大肠瘜肉好发族群,同样也是年轻化。因此,
饮食习惯不好(抽菸、酗酒、嗜吃炸物等)的年轻人,若有肠胃不适症状,应提早进行粪便
潜血或大肠镜筛检。
梁程超提醒,做完大肠镜切除大瘜肉后,因有伤口,饮食生活有些注意事项,包括不能提重
物、5至7天不能搭飞机、不吃生食与粗纤维食物、避免酒精及辛辣食物、不剧烈运动等。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617/851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