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EDYA ( )
2025-02-05 09:28:52死亡臭青公腹内连吞3个塑胶袋 台湾首发表论文 专家吁减塑护野生动物
2025年02月04日
环境资讯中心
记者 袁慧妍报导
去(2024)年底,台湾研究团队发表蛇类吞食塑胶袋后死亡的论文报告。论文作者之一、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特聘教授林思民向《环境资讯中心》称,2022年该系接获一
只臭青公(又称臭青母、王锦蛇),原本打算作体外寄生虫研究之用,但无表伤的活体却
在运送途中死亡,解剖后发现牠生前吞掉三个塑胶袋,肠胃与“硬硬的东西”磨擦发炎甚
至溃疡,疑与死因相关。
这是台湾首次发表关于陆地蛇类吞食塑胶的报告,全文刊载于《Herpetological Notes》
期刊上,林思民呼吁民众正视塑胶对野生动物及环境影响,对使用塑胶袋要有“拒绝的勇
气”。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304067706_38cd9cbca7_b.jpg
台中一条臭青公被发现生前连吞三个塑胶袋。图片来源︰撷取自论文
生前连吞三个塑胶袋 胃壁流血
臭青公(学名︰Elaphe carinata yonaguniensis)是大型蛇类,无毒,最大体长可达
2.65公尺;其头部鳞片大,边缘有明显黑色,因为在吻端至眼睛前缘上方常呈王字纹,又
有王锦蛇之称。臭青公主要栖息于杂木林或农垦地,以往常入侵农舍咬鸡吞蛋,属攻击性
较强的物种,遇到惊吓时会从肛门腺分泌带有臭味的液体以阻吓敌人,故又名臭青母、臭
青公。
根据报告中,该雌性成年臭青公长1.64公尺,于台中市被救援,但运送到台北时已死亡。
由于臭青公皮厚肉粗,死亡并不常见,加上当时其身体并无出现明显外伤或疾病,台师大
生命科学系研究团队遂把尸体解剖进行检查,发现该臭青公生前连吞三个塑胶袋,胃壁有
微小溃疡流血,疑因消化胶袋时造成内伤。此外,解剖时蛇身散发腐烂气味,但当时消化
道并无食物。
研究团队称,野生动物吞食人为垃圾,尤其是塑胶,除了会导致肠道堵塞,阻碍进食、造
成不适外,更会引发其他临床症状如胃黏膜肿胀和发炎;当消化过程中胃部肌肉收缩,体
内塑胶物会擦伤甚至撕裂肠胃,严重可能导致穿孔。再者,塑胶亦广泛含有各种有毒化学
物质和合成添加剂,例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iethylhexyl phthalate,简称
DEHP)和双酚类,当胃酸与化学产物反应并被身体吸收,亦会引起不良效果。
论文亦列举各地有关塑胶制品缠绕或危害野生动物的例子,例如蛇吞塑胶瓶、塑胶袋、渔
网等。这次则是台湾首次发表关于陆地蛇类吞食塑胶的报告,并刊载于《
Herpetological Notes》期刊。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304318618_21da99c05d_b.jpg
臭青公胃壁出现微小溃疡情况,疑因与塑胶袋磨擦有关。图片来源︰撷取自论文
呼吁减塑 林思民︰民众要有拒绝塑胶袋的勇气
论文作者之一、台师大生命科学系特聘教授林思民称,全球有关蛇吞吃塑胶制品的案例并
不多,“但可能是被低估,蛇死掉,一般人不会把它打开看,就不会注意到这事情。它可
能是一个过去没有被重视的现象。”在国际案例中,大部分都是中大型蛇类,“就是很贪
吃,住在人的环境附近,比较有机会这样子乱吞东西。这些东西大概沾到一些动物的味道
,(蛇)就把它们吞下去。”
由于蛇的牙齿不会咀嚼食物,“只会吞东西”,当碰到塑胶袋时,就没法像其他野生动物
般将东西扯碎,“牠如果不要吞那么多,有一些机会可以把它吐出来;但这只蛇不知什么
原因没有把东西吐出来,吞了三个,卡的紧紧就没法吐出来。”臭青公就这样接二连三吞
了三个塑胶袋、塞入肠胃,且无法排走。
不过林思民补充,团队并非兽医,无法完全确认该只臭青公的真正死因,只能推估跟吞吃
塑胶袋造成身体损害有关。
人类很多无心之过都会造成野生动物伤害。近年林思民观察到越来越多野生动物被塑胶袋
、渔网、鸟网等卡住,“这些动物在钻洞时,不会预期这个东西会这么硬,自然界其实没
有那么硬的孔洞,牠们通常挤一挤就过去。”偏偏塑胶要很久才会坏掉。过去多年社会都
有声音呼吁民众塑胶减量,“但大家贪图方便,或者一时忘记了”,或商家打包东西时常
把塑胶袋塞到消费者手上,“有时候我们就是要有一些拒绝的勇气。”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304547406_083098a4ae_b.jpg
这只红耳龟被林思民收养前,在幼时被塑胶或其他素材缠绕几年,躯壳已变型。图片来源
︰林思民提供
https://e-info.org.tw/node/24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