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蛮讨厌无脑责骂山难者的网络言论
毕竟很多时候情况就是难以预防
而且你也未必知道当事人是不是已经做了十足准备,就算你骑车在路上也有可能被酒驾后车追撞一样,再完善的预防还是有不可抗力的风险。
但这次我真的也有点恼了
虽然新闻的资讯有够片面(我刚刚去看了一下FB的资讯,看来是队伍自行依快慢拆分,ㄏㄏ)
什么人包分离不原地待命这种大错大家都在骂,我就不多说了,欸最近都在下雪耶,雪攀欸!你知道为什么百岳会有雪季管制吗?就是因为下雪的山跟平常的山完全不一样!
我在去年年底雪山初雪的时候攀登雪山主峰,雪主路线我已经非常熟悉,毕竟爬了好几次,单攻也是当作后院在走。
那时候摸早黑在黑森林的时候忽然下雪,过不多时就已经满地白,由于雪下得很突然,甚至这是我第一次雪地登山经验,就算我已经爬雪山路线好几次,但是在以迷途著名的黑森林里面还是有几次差点没找到路。
这还是天刚亮的时候拍的
![]()
满地雪白夹杂残木杂草,新手找不到路,老手看哪都是路。
还好我对路线熟悉,离线地图也有备用,加上体能充足和识路经验丰富,也不会像刚爬山的时候埋头冲到底(只看地板乱冲是迷途的主因之一),雪主热门路线反光标也很明显就看到了,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性,大不了走错个几公尺就发现了。
故而雪攀要比平常登山更加谨慎和有经验,这次事件真正的大忌不是人包分离,是越级打怪跟贸然分推!
而独走迷途更是让我傻眼到极致,这部分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至少我带和我跟的团,大部分时候都是我留下来陪最慢的,或是最慢的一定跟大部队(我自己可能会单走,但我平常有在锻炼体能,经验也丰富,该撤退也会撤,不会干什么准备不够硬要走完的白痴举动),甚至好几次我遇到几个单攻的登山新手,还会陪他们走完比较容易迷路的路段.....也是因为当初刚爬山的时候有遇到这样的善心大哥,只能说爬山非专业体能团还搞擅自分队这种事情,真的是登山界的蠹虫:)
嫌山友的声名太好?可以叫他们运动白痴不要叫他们山友吗,这就像打羽球乱杀球杀到队友后脑勺一样低能。
最后,回答一下有些推文关于不要下切的疑惑。
1.大众百岳路线有规划基地台信号点,基本上讯号点也是一个默认的待援点,他的标志也很清晰
![]()
在主路线上继续走,肯定有机会遇到这些通讯良好的信号点,拿下切的体力(偏离主径)去找这些信号点,出事的机率大大降低。
2.宁可上攀也不要下切,因为讯号会被山体阻隔,用脑子简单想一想,101塔尖跟台大医院地下室哪个地方会被光照到?何况当事人甚至失联的地方就有网络可以回传图片,竟然还乱跑?
3.为什么迷途时绝对不要下切?
等高线我记得是国高中基本知识,但很明显在这个多山的岛屿国家,大部分的台湾人早就不会看了,甚至有一部分的台湾人就这样蠢到跑进山里面,这就像什么金融知识都不懂的人把本金身家全部投入股票一样脑残。
地图上随便找一个点举例情境模拟
![]()
假设今天我去爬雪山南峰的途中迷途了,我选择:
“直接从路旁看起来有路的地方下切”
迷思一,看起来像路,但那可能是巡山员走的或是兽径,大概率根本不可能接回主径。
在行走的过程中,我因为是下坡感到轻松和心情放松,所以:
“盲从一个省力的想法和方式,而不再怀疑自己的选择”
迷思二,直觉告诉我们往上到山顶,往下回山下,台湾这么小怎么可能走不到呢?而人在疲惫的时候,更愿意选择轻松的路线而不去怀疑。
越走越深,直到看到了溪水(假设没遇到陡峭河谷),直接从3500m下切到2500m的河谷,你心想:
“太好了!沿着河流走,一点能走出去!”
迷思三,这大概是什么求生爽剧看太多,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接触到河流后剩下的选择只剩下回头、上攀、沿溪走,在考虑体能、心态、粮食储备的情况下回头不可能,而其他可能的箭头全都是要上攀1000m!
1000公尺什么概念,台北101垂直马拉松91层楼,高390公尺,等于你要连续爬升将近300层楼,垂直马拉松的纪录大约是10分半,这还是“全力冲刺、不停歇的体能怪物爬一个有维护、有扶手,而且是设计给人走的垂直向上的楼梯”的成绩,先不说下切的人体能能不能上去,就算能上去,加上比起楼梯更长的距离和难以预测的路线,估计10个小时都不一定能上去,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好,我们不选择上攀,沿着河流走嘛!
自己看地图上沿着河流走能走到哪,直接走到地图外,呵呵@@?
而且之所以登山的路线很少看到沿着河流开辟的,就是因为台湾“山高、水急”的上游,河流地形非常破碎难走,甚至常常改道,落石乱蹦也是常态!
![]()
随便从相簿里面挑一张,这是台北大纵走的其中一段的河景,矮矮的山里面的小溪看起来都不像是人可以走的样子了,百岳的上游你觉得人能走吗?朔溪路线一直以来都是登山路径的下下之选,基本上这也是登山者的常识之一。
好了,先说到这边好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完。
以上仅代表个人狭隘偏见,不代表事件本身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