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BOC (花严)
2025-01-27 22:44:07“朝小野大”格局下,台湾《宪法诉讼法》修法为何引发争议?
刘子维/BBC中文记者
台湾《宪法诉讼法》修正案引发激烈争议,成为朝野政治角力的最新战场。
总统赖清德1月23日公布该修正案,1月25日生效,但他同时表示修法具有“宪政争议”,
拟提出释宪。该修法由在野的国民党与民众党主导通过,反映“朝小野大”格局下的政治
角力,并将持续搅动台湾政坛。
回顾2024年12月20日的立法院表决,蓝白与绿营立委爆发肢体冲突,场外外逾千名抗议群
众高喊“退回恶法”。执政民进党批评修法削弱宪法法庭的制衡功能,甚至可能为“亲中
法条”铺路;蓝白阵营则认为,修法是为了建立更健全体制,避免宪法法庭成为“执政党
工具”。
作为台湾宪政体制的“最后守门员”,宪法法庭负责判定法律是否违宪,过去曾推动同性
婚姻合法化与废除通奸罪等,深刻影响社会进程。但这一次,争议的矛头却指向法庭本身
,挑战其制度基石与政治中立性。
宪法法庭的角色
宪法法庭被视为台湾宪政体制的“最后守门员”,负责确保“宪法的最高性”,审查法律
或行政命令是否牴触《宪法》。若判定违宪,相关法条将失效。
宪法法庭由15名大法官组成,依据“任期交错制”,每4年更换半数,任期为8年。
根据司法院2022年起的统计,近两年来,宪法法庭处理的案件, 由人民提出声请的比例
超过98%,可见宪法法庭与民众生活的密切关联。
过去宪法法庭的判决,曾对台湾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例如1994年裁定《民法》“父权优先
条款”违宪,2017年裁定“禁止同性结婚”违宪,2020年宣告“通奸罪”违宪。
引爆争议的两大助燃点
宪法法庭这次成为政治争论的焦点,助燃点之一是2024年的两起释宪案。
首先是2024年9月,大法官宣告死刑仍然合宪,但仅适用于“最严重犯罪类型”。国民党
团认为判决等同“实质废死”,与台湾主流民意不相符。
其次是同年10月,宪法法庭做出“国会改革法案”释宪,宣告“藐视国会罪”违宪失效,
赋予国会调查权、听证权的条文部分违宪。蓝白阵营认为,有关裁定削弱了国会权力。
宪诉法争议的助燃点之二,是关乎大法官的任命制度。
大法官的任命需由总统提名,并经立法院过半数同意。此制度在执政党同时掌控总统与国
会“完全执政”时,可能导致15名大法官均由同一位总统提名。国民党马英九与民进党蔡
英文在第二任期末期均曾出现这情况,引发宪法法庭过度集中于执政党的疑虑。
2024年初大选后,台湾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当选总统,但国
民党与民众党联手赢得立法院多数。在“朝小野大”的政治局面下,大法官的任命陷入僵
局。
前总统蔡英文提名的7名大法官,去年10月底任期届满。12月24日,立法院举行新任大法
官人选投票,朝野无法达成共识,7位被提名者全被否决,总统赖清德要在两个月内,重
新提名大法官人选。
宪讼法修了什么?
《宪法诉讼法》修法重点,在于设下硬性人数规定,提高大法官评议门槛。
明定参与评议的大法官人数不得低于10人,做出同意违宪宣告的人数不得低于9人。
原本依现行条文,8名大法官只要有三分之二(6人)参与评议、二分之一(5人)表示同
意,就能做成决议。但修法后,加上“不得低于10人”门槛,现有8名大法官就无法开会
。
此修法是由国民党立委翁晓玲于2024年7月首先提案,最终三读通过了民众党的版本,与
翁晓玲版设下硬性人数规定的大方向相符。
朝野对立的叙事
历年来关于大法官制度的修法,多半由司法院提案。2024年,罕见由立法委员提出宪诉法
修法,让这个原本是规范制度的法案,成为政治攻防战场。
在朝野高度对立的政局下,双方都担心宪法法庭被利用成为政治工具。
最先提出修正案的国民党立委翁晓玲对BBC中文说,修法是为了提高判决的代表性,避免
未来出现少数大法官就能作成判决的状况。“如果大法官人数持续减少,做成判决的就会
是越来越少数。”
她进一步强调,大法官的组成必须包含多元法律观点,不像现在大法官“好像是在维护执
政权”。她又批评民进党政府总是“抹红”对立的一方, “只要是他们不满意的法律条
文或预算案,就给你扣帽子,说是后面有中共在下指导棋。”
曾任司法院副院长、现年73岁的前大法官苏永钦也支持修法,以保持宪法法庭的中立性。
他对BBC中文说:“全世界你找不到第二个国家,15个人(大法官)全部由一个人决定,
国会全部由他控制,这样产生出来的宪法法庭是没有公信力的。”
他续指,观察到民进党执政进入第9年,宪法法庭发生了一些变化。“死刑和国会改革(
释宪),都让现在处于多数的在野党感觉,现在是拿一个应该是独立的、很谨慎的、平衡
的宪法法院,来帮助你的少数执政。”
反对修法的绿营则担心,宪法法庭会被削弱,等同拆除了以民主方式阻挡“国会滥权”的
机制,蓝白阵营会因此而更轻易推行具争议的“亲中法案”。
经济民主连合(经民连)召集人赖中强举例指,这些法案包括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将中国籍配偶取得身分证的年限从6年缩短为4年;《离岛建设条例》修法,拟在离岛设
立自由贸易示范区、国际医疗特区,恐让离岛地区成为“一国两制的实验区”。
民进党立委沈伯洋也表示,担忧未来《反渗透法》可能遭到废除、中国人来台将不受审查
,进一步弱化台湾对中共的防御能力。
立法院刚通过宪诉法修正案,大法官人事案就遭蓝白阵营全面否决,两起事件被反对修法
者认为“是有计划的布局”,让宪法法庭因大法官人数不足无法召开。
赖中强认为,蓝白阵营否决大法官人选,是在逼使总统提名在法律见解或立场上偏向蓝营
的大法官。他担忧在新制下,尤其是作成违宪宣告需要9人的新规定下,“这一两位就可
以否决所有大法官的决定”。
宪法法庭会否停摆?
宪法法庭因大法官人数不足,面临无法开庭的困境。
总统赖清德1月23日依法公布宪诉法修正条文后,民进党团干部随即前往司法院,声请暂
停处分及释宪,希望能循“国会改革法案”前例,由宪法法庭裁定此次修法违宪失效。
但根据新修正的宪诉法,由于现存大法官人数不足,宪法法庭无法召开会议或做出违宪判
决。这实质上,限制了宪法法庭作出类似国会改革法案违宪判决的可能性,引发学界与政
界就制度解释的争论。
经民连召集人赖中强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大法官仍可能做出违宪判决,因为宪法法庭不
应受可能违宪的宪诉法所拘束,“大法官其实是可以勇敢的说不”。他援引韩国案例说,
韩国宪法法庭2024年10月曾暂时冻结开庭人数门槛,使宪法法庭得以在法定人数不足的情
况下进行审判。
但国民党立委翁晓玲指出,当时韩国宪法法庭是因一起人事弹劾案而做出暂时处分决议,
并非审理法条,因此韩国的特例不能套用在台湾宪诉法争议中。
前大法官苏永钦认为,宪诉法修法争议的核心,在于赖清德的“少数政府”与在野党的对
抗。他呼吁赖清德放下对立心态,启动协商,尽快提出在野党也能接受的大法官人选,只
要补足大法官缺额,就能摆脱宪法法庭停摆的僵局。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峻豪对此表示悲观,他观察到,民进党支持者从国会改革法
案、宪诉法,到最近的总预算案删减,对蓝白立委的不满持续累积,正积极发动连署罢免
。“在高度冲突情况下,很难想像民进党和在野党坐下来协商大法官的人选。”
赖中强对BBC说,在反对蓝白阵营人士眼中,目前台湾的民主体制深陷危机,“我们能够
不上街头自救,去挽救我们的民主吗?”。他认为现在“还剩下三条路”,一是行政院不
执行明显违宪的法案,二是人民罢免立委,三是人民公投复决推翻法案。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0lz4x943r4o/trad
备注:
官员说谎只负政治责任、国会调查权违宪
大法官背对人民,服膺党意时,就该想到有今天
https://i.imgur.com/GxQSKrO.png
赖中强认为,蓝白阵营否决大法官人选,是在逼使总统提名在法律见解或立场上偏向
蓝营的大法官
首先,国会没过半,不用考虑政治现实随便提名,是有多天真
还有是不是忘了DPP也否决了一个自己提名,只是因为骂民进党就遭否决的人
麻柯︰总统提名以后,居然刘静怡一路骂民进党
投给刘静怡的人,开除党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RAT9AySm0&t=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