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367-2630/ad091c/pdf
1989年马丁·弗莱施曼和斯坦利·庞斯宣称他们在实验装置中发现核反应余热,瞬间引起
世人重现冷核融合实验的热潮,然而没有人成功,冷核融合研究目前已几乎沉寂。
新论文从原子物理,核物理,量子动力学层面分析氘氘(D-D)融合在常温常压固态环境的
可能性,经估算其反应速率至少要提升40个数量级。为此科学家分析了三种冷核融合机制:
原子物理层面:使用电子屏蔽效应减少原子核间库伦斥力,这可以用金属晶格缺陷实现,此
机制可以将反应速率提高25个数量级。
核物理层面:用核共振使原子核变形(此类共振可能在低能量下存在),从而降低使原子核接
近所需的能量,这个效应可用脉冲雷射实现,此机制可以将反应速率提高7个数量级。
量子动力学层面:透过量子穿隧效应,小原子核可以暂时从周围原子核借能量,此机制可以
将反应速率提高30个数量级。
单机制无法实现超过40个数量级的提升,但串联三种机制就可能实现。科学家为此建议:
1.寻找/设计富含空位的金属氘化物如PdDx或TiD2以促进氘分子短距排列
2.利用加速器和靶材料在1–5keV范围内精确测量D–D核融合截面
3.验证是否存在He(4)的低能共振(~23.85MeV),以解释中等能量范围的融合速率增强现象
4.使用含有Fe*(57)的材料模拟超辐射,测试核能级的去激发加速效果
5.探索在含氘晶格中进行声子激发,验证是否可实现超转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