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卫福部推LGBT+照护指引 让医院成为彩虹

楼主: girl55665566 (女孩56)   2025-01-14 15:31:25
联合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485620?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记者赖昀岫/台北即时报导
卫福部推LGBT+照护指引 让医院成为彩虹保护伞
开业妇产科医师刘伟民在诊间碰过不少,理著短发、穿着牛仔裤和球鞋的女性,包括严重经
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或荷尔蒙相关疾病来就医,但“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来”。为了让这
些LGBT+患者有安心的就医环境,卫福部去年12月公布指引,提供医事人员应对多元性别民
众医疗需求、就医环境安排等的方向。
为避免患者因性倾向或性别认同的差异,在就医过程中遭到污名或伤害,甚至离开人世,卫
福部去年公布“LGBT+民众医疗照护参考指引”,包含多元性别的各种定义、就医环境安排
、友善医疗应对的建议等。
指引包括就多元性别民众医疗需求、就医环境的安排、友善医疗应对的建议,与多元性别同
仁共事态度,并提及对于医事人员教育训练的构建,到多元性别民众同意书签署,与其医疗
资源及保险和相关权益等。
彩虹平权大平台执行长邓筑媛指出,比较常见的情境可能是感染者就医,或是跨性别者就医
时,可能因为有在服用荷尔蒙治疗,或是外型打扮等,而被性别错称,例如外表阳刚的生理
女性到妇产科诊所就医时,医疗人员可能不知道如何称呼或给予协助,公部门有这样的作为
其实满好的。
同志咨询热线秘书长杜思诚同样给予肯定,的确有一部分LGBT+族群会有就医问题,医事人
员在学校的训练,可能较没有机会学到性别敏感度相关内容,例如子宫颈抹片应提醒所有生
理女性;有些男同志因肛门菜花需就诊,因容易对应到肛门性行为,担心被医师另眼对待,
往往需寻求推荐同志友善的医师。
杜思诚指出,跨性别族群则担心就医时被性别错称,或被用异样眼光看待,都是需要医事人
员更多的性别敏感度,例如用“伴侣”、“对象”,来取代“有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指
引中就提到,尊重跨性别病人,可从适宜的称呼开始,如在病人候诊时提供性别称呼小卡让
人填写,或主动询问希望怎么被称呼,例如慈济医院体系,会称呼病人为“大德”,而非先
生或小姐。
刘伟民在诊间碰到过不少理著短发或平头,穿着牛仔裤和球鞋、性格较阳刚的女性患者,就
医原因包括经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等,和荷尔蒙相关疾病,可能因
为晚生或不生所导致,且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来,“我也好奇她们是不是有群组,”患者间好
像会互相交流资讯,彼此介绍到他这里看诊。
开业泌尿科医师张宏江碰到不少男病人,有些气质较阴柔的,常见的就医原因如性功能问题
,或担心性传染病等,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会独自来就医,他们往往能坦率表达自己的性倾
向,“反而是很好相处的一个族群”,就是用同理心和他们相处,自己则会尽量避免提到性
别,而是直接以姓名称呼。
医事司副司长刘玉菁表示,很多医疗人员的性平观念与意识逐渐进步,行政院性别平等委员
会在108年做出决议,希望卫福部能更积极制定相关指引,和美国的脉络一样,都是采取没
有强制性的指引(Guide Line),目前也已制作性平与性骚扰防治的数位课程,已请相关学
会协助宣导。
至于是否会影响医院评鉴,刘玉菁说,其实现行医院评鉴已有基准条文,检视医疗院所有无
考虑求诊病人的特性,提供相应服务,不只多元性别族群,还有身心障碍者、高龄族群等,
目前尚未接到临床端的意见。
彩虹>/////////<
https://i.imgur.com/LULd7mZ.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