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医疗指引 尊重病患减尴尬
04:102025/01/13 中国时报 郑郁蓁
https://i.imgur.com/ctoNAJJ.jpeg
卫福部订定“LGBT+民众医疗照护参考指引”,发文国内各大医疗相关学会作参考。图为202
4同志游行活动。(本报资料照片)
为避免不友善的医疗环境导致多元性别病患延误就医,卫福部订定“LGBT+民众医疗照护参
考指引”,发文国内各大医疗相关学会作参考。这是亚洲第一个由官方拟定医疗指引,性别
团体表示,乐见国家医疗跨出这一步。
多元性别族群就医时常碰到阻碍或歧视,可能导致就医退却而延误就医、特定癌症罹病率增
加、精神健康问题、慢性疾病等,卫福部委托台北荣总泌尿部主任黄志贤担任计画主持人,
去年底公告“LGBT+民众医疗照护参考指引”。
该指引建议医事人员跳脱病患异性恋假设,并认识多元性别包括女同志(lesbian)、男同
志(gay)、双性恋(bisexual)、跨性别(transgender)、酷儿(queer)、疑性恋(que
stioning)、中间性别(intersex)等各种多元的性倾向与性别认同等,英文简称为“LGBT
+”。
指引提醒医疗人员,避免一开口就称先生或小姐;避免将特定性倾向与人类免疫缺乏病毒(
爱滋病毒)过度连结;在病历表单上增加让病人自由填写性别、希望称呼和关系状态的字段
。
黄志贤表示,这是亚洲第一部多元性别医疗准则,具有跨时代意义。多元性别者无论大小病
,就医时常被问东问西,有人遇到医护人员先入为主的想法而有差别待遇,索性不就医了,
尤其是妇产科、泌尿科等。他说,较资深的医师过去较没有性别意识课程,盼透过指引提升
医疗环境性别友善,让病患感觉被包容和尊重。
阳光酷儿中心副祕书长钟安峻直言,性别友善的泌尿科医师真的非常少,因性别意识不足常
带有异样眼光,让人一阵尴尬,或是无效治疗,很高兴国家医疗跨出这一步。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113000469-2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