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一千元跟一万元的羽绒外套差在哪里?

楼主: CLOSED (士东市场生鱼片好好吃~~)   2025-01-02 20:45:04
本篇重点在保暖
三层洋葱穿法大家都知道
‘Baselayer’
会建议买好一点的保暖内衣
精打细算者
优衣库 Heattech, 无印良品或者迪卡侬足够
有预算的话建议直上滑雪或户外品牌
X-Bionic/Patagonia C 系列/icebreaker / smartwool
这几个品牌是个人比较推荐的
如果你问我户外品牌一件100美金 vs 10美金的优衣库的保暖内衣有差别吗?
我会跟你说的差别很大
体感差别很大
而且好的保暖内衣基本穿在里面百搭 任何场合都适用
‘保暖层’
衣物的保暖程度
可用克罗值(CLO value)参数来表示
不同材质的保暖CLO 可参考以下连结
https://outdoorcrunch.com/clo-values/
然而 这只是实验室参考数据
具体体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搭配
[静态保暖] (意味着你不出汗)
羽绒服是首选 挑选标准前面有网友提到了
蓬松/填充/绒占比
精打细算者
优衣库, 无印良品或迪卡侬等一般品牌即可
户外机能狂热者
户外品牌都可以参考 毕竟这是人家的强项
从轻量到极限环境的选择都有
户外的特色是轻量
户外羽绒首推北面 summit 系列
再往上 留学生必备的三件羽绒服
Moncler/加拿大鹅/剪刀牌
要注意
即使是同一品牌 以加拿大鹅为例
从TEI1 到 TEI5 有不同的保暖标准
大鹅的强项是派克大衣 很重 很保暖
贵的和便宜的差别 羽绒服
按照同一标准来选
保暖程度在一般环境下可能差不多
但外观和细节应该还是差别蛮大的
例如说拉链拉头
好一点的品牌货的拉链配件都上面有logo等设计细节
[动态保暖](意味者长时间从事会流汗的户外活动)
例如爬山 滑雪之类的
这时候推荐人造纤维
例如P棉/C棉/T棉 或甚至摇粒绒之类的
这种人造纤维的好处就是在潮湿状态依然有比较好的保暖效果
羽绒服一潮就完了 保暖效果直降
所以军事用途的保暖衣服全都是人造棉
不是价格因素 是功能因素
从户外玩家的角度
抓绒首推巴塔
‘防风防水层’
一般来说是硬壳衣 也有人说冲锋衣
有人拿软壳来当最外层 也可以
以台湾的环境而言 前面两层选得好已经可以应付95%的环境
对普通人而言 最冷的时候应该是冬天骑机车的时候
最外面这一层有的话最好
一但漏风 再怎么保暖都是假的
在台湾如果不骑机车
很多御寒重装备都是多余的
当然你要骑车去夜骑合欢山那就另说
这个东西就看个人吧
万波乙, 优衣库 或迪卡农在我看来都差不多
机能外套是穿机能的 不是穿外型的
有预算建议直上纯血户外品牌
从户外玩家的角度
硬壳看鸟
软壳看象
如果不喜欢撞衫的话 试试老人头, 火柴棒
甚至入门的mont-bell 都是CP值高的选择
有人常问
有没有那种保暖/防风/防水的衣服
其实有 只是台湾几乎买不到也用不到
滑雪品牌外套可以满足所有需求
这种装备是用来应付连续待在负十度以下一两个小时以上的环境
台湾之前有流行过三合一可拆卸的冲锋衣
个人觉得有点鸡肋 三合一的拆开来都不好看
当你有件很不错的保暖层及一件很不错的冲锋衣
为什么还要去买一件三合一呢?
最后
保暖搭配建议
[都市或平地活动]
保暖内衣+羽绒服+(冲锋衣)
[长时间户外活动]
保暖内衣+人造棉/摇粒绒+冲锋衣
(外带一件轻量羽绒备用)
最多再加一件内加绒的软壳裤
保暖安全感十足
—————
现在知道为什么保暖内衣值得投资吧~~
※ 引述《staxsrm (薏仁茶)》之铭言:
: 本肥发现冬天穿羽绒外套还是最暖
: 从一千元有找的杂牌
: 到net uniqlo 迪卡侬之类的平价两千多到大概四千附近
: 还有一些高级一点的像是roots 北脸 或是一些登山品牌有五千起跳的
: 还有一些牌子可能比较高档甚至破万
: 是用料 做工还是机能的差别
: 有没有羽绒外套买到多贵算是智商税的八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