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来源:壹苹新闻网
记者署名:黄泓哲
完整新闻标题:
壹苹10点强打|17岁阳光女孩脑死!器捐救10条命 母忍泪完成爱女遗愿“她是温暖勇敢
的孩子”(独家)
完整新闻内文:
2024/12/30 18:00 壹苹新闻网 / 黄泓哲 综合报导
17岁,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正要准备启程探索美好人生年华,台北李小姐的女儿(艾比)也
是原本是一名热爱生命、充满抱负的高三学生,正准备参加学测并梦想进入成功大学生命
工程系。然而,命运却毫无预警地带走了这位年轻女孩的未来。10月时艾比在浴室突然感
到头晕,虽然意识尚存,却很快恶化,送医急救后确诊为脑出血,经手术抢救后被判定脑
死。面对医生的诊断,李小姐的世界瞬间崩塌,心中充满矛盾与挣扎。但她最终决定尊重
女儿生前的意愿,忍痛同意捐赠器官,让女儿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也拯救了10条宝
贵生命,并且流着泪说道:“她是个温暖勇敢的孩子。”
医生宣告女儿脑死 母亲脑中只剩一片空白
李小姐回忆,当医生开口说出“脑死”的那一刻,她的世界瞬间崩塌,内心像被撕裂一般
痛苦,眼前一片空白,耳边只剩医生重复的两个字:“脑死”。回到加护病房,她看到女
儿艾比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的脸庞已经不像平日里那个活泼爱笑的女孩,而是像新闻
中久病缠身的病人一般,这让她几乎站不住脚,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坦言,那时医生
的每一句话都像针刺进心里,她听得懂每个字,但就是无法真正接受这个事实。
从前一天女儿心跳骤停急救,到第二天医生宣告脑死,这过程像快转的医疗剧情节,她的
心根本来不及跟上节奏,只能手抖著签下一叠又一叠的同意书,期盼著奇蹟出现。但最终
的结果却让她不得不接受女儿已无法醒来的事实。就在她被悲伤淹没时,她想起女儿曾经
说过,“如果有一天可以帮助别人活下去,她愿意捐出器官”。
这句话像一盏微弱的灯光,照亮她的绝望,让她开始思考是否该让女儿的爱延续下去。然
而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她与前夫为此起了很大的争执,对方认为让年轻的女儿捐出器官是
一件难以接受的事。
李小姐说,那段时间她的心像被撕成两半,一边是不舍与愧疚,一边是对女儿的承诺与信
念。她反复思考后决定坚持女儿的初衷,让她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她知道这个
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想到女儿的爱与善良,她相信这是她会希望做出的选择。最终,
他们在痛苦与眼泪中达成共识,让艾比的器官帮助更多需要的人重获新生。
李小姐坦言,这不是“放手”,而是让爱延续。她相信,艾比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生命并
未结束,而是以另一种形式继续陪伴这个世界。每当想到女儿的心跳还在别人的胸膛里跳
动,她就感到安慰,因为女儿的爱已经成为他人重生的希望。
医疗团队尽心尽力 生命在结束的时刻绽放成更大的光芒
器官捐赠的过程中,李小姐目睹了医疗团队的专业与细心。在荣总手术房外,她忍着泪水
,看着医护人员将女儿的器官一项项取出,心中既痛苦又欣慰。她说:“我看到年纪很小
的病童正在接受肾脏移植手术,我告诉自己,如果我女儿的器官能让这些孩子健康长大,
这是对她生命最好的延续。”
李小姐回忆,当时站在手术房门外,脑海中不断浮现艾比灿烂的笑容与她谈论生命工程时
的兴奋模样。那一刻,她不禁自问:“这真的是我女儿会希望做的事吗?”但她随即告诉
自己:“如果她醒过来却只能靠仪器维持生命,那会是她最不愿意的样子。”
从签署器官捐赠同意书到完成手术的那几天,李小姐经历了无数次的崩溃与自我怀疑。她
曾想像手术过程的画面会让人心碎,也曾反复质疑自己的决定。但最终,她选择尊重女儿
生前的信念,让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成为他人的救星。
李小姐透露,艾比最终捐出了包括心脏、肾脏、肝脏、眼角膜等10个器官,成功拯救了10
条生命。这项决定不仅让等待移植的患者重获希望,也让李小姐在悲伤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
把爱留在人间 也永远留在心中
“我不认为自己很伟大,只是觉得如果我们已经用不到这些器官,为什么不让更多人活下
去呢?”李小姐语带哽咽地说。“我相信我的女儿会以此为荣,因为她一直是个温暖且勇
敢的孩子。”
然而,面对女儿的突然离世,李小姐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自责与悔恨。“事情发生后
,我一直无法原谅自己。怎么会让一个健康的小孩,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李小姐说:
“回想起来,当初她在求学期间总是感到头痛、头晕,明明是那么微小的症状,却被我当
作是成长中的小毛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管如此,李小姐仍然选择将爱与希望延续下去。她提到,在器官捐赠过程中,医疗团队
对女儿的尊重与关怀,让她感受到了一丝安慰。院方细心整理女儿的遗体,并将她放入由
其他组织制成的器官模型,确保她离开时仍保持美丽与尊严。这份细腻的关怀让李小姐感
到,女儿并非被遗忘,而是以一种完整而有价值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小姐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器官捐赠的重要性,她说:“台湾目前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过
1万人,但器官捐赠率却偏低,甚至协助的殡葬人员脱口而出说从未遇过器官捐赠的。我
希望透过我们的故事,能唤起社会对器官捐赠的关注,让更多家庭勇敢地做出这样的决定
,延续更多生命的希望。”
“当悲剧降临时,我们都需要时间去接受与疗愈。但选择器官捐赠,不仅让我们的爱持续
存在,也让生命的价值延伸到更多人的身上。”李小姐感慨地说。她深信,女儿的爱与希
望,将透过受赠者的生命继续绽放,成为其他家庭的新希望。
李小姐的心情在痛苦与后悔中挣扎,无法释怀对女儿未能及时重视健康问题的懊悔,但她
也坚信,这份爱将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在这个世界上闪耀。
台湾仍有破万人等待器捐 ICU医师曝生死接线员暖心举动
陈志金医师日前分享了一个感人的器官捐赠故事,讲述了家属与医疗团队在这一过程中的
心路历程。他提到,同意器捐之后,病患经过脑判并成功器捐的故事。
但是在脑死判定前一天,病患出现了轻微的“瞳孔反射”,这让第2次脑死判定未能通过
。陈医师在此情况下询问病患母亲是否有未了心愿,并询问家人是否能够安心。家人告诉
病患,母亲和兄姊会好好照顾她,不需要担心。当晚,病患的瞳孔反射再次消失,似乎是
放下了牵挂。
陈医师表示,这位母亲的决定是极其不易的,尤其在面对医生告知病情时,母亲能够坚定
地作出捐赠决定,展现出强大的勇气。虽然许多家属需要较长时间做出决定,但这位母亲
却能够早早准备好面对“无常”,并不忍让孩子受苦,她的行动是母爱的真挚表现。
陈医师说,在器官捐赠过程中,医疗团队会陪伴家属,并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包括“道谢
、道爱、道歉、道别”这四道仪式,这不仅是对捐赠者的感谢,也表达了对其生命的敬重
和对家属的慰藉,更通过这些仪式让器官捐赠过程充满温情与尊重。
器官捐赠从家人开始 专家呼吁日常沟通助爱延续
财团法人器官捐赠移植登录及病人自主推广中心副执行长刘嘉琪表示,器官捐赠不仅是个
人决定,更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她强调,年轻人若有意愿捐赠器官,应及早与家人讨
论,避免突发情况时家属陷入惊慌与难过,无法做出决定。因此,平时的沟通至关重要,
有助于将小爱转化为大爱。
刘嘉琪指出,并非所有人都符合器官捐赠资格,像癌症、慢性病、严重感染或脑部疾病患
者通常不适合。此外,卫福部已推出线上签署系统,可将捐赠意愿注记在健保卡或器官捐
赠卡上,方便医疗机构查询。不过,她提醒,即使20岁以上成年人能自行决定,若平时未
向家人提及意愿,关键时刻家属仍可能因情绪影响而犹豫。因此,器官捐赠需要社会教育
与家庭共识,共同推动爱的延续。
提升器官捐赠意愿卫福部责无旁贷 医提专业解方
器官捐赠观念推广多年,但接受度仍偏低。中华民国器官捐赠协会理事长、北医附医移植
中心主任江仰仁指出,传统观念与政府宣导力道不足,导致许多患者错失捐赠机会。他建
议应将器官捐赠与安宁疗护结合,让病人在生命末期多一个遗爱人间的选择。目前约有
100万人已在健保卡注记捐赠或拒绝急救意愿,显示善终观念逐渐被接受,但器捐的重要
性仍未受到充分重视,应加强教育与宣导,提升社会接受度。
江仰仁表示,医院在器官捐赠的执行流程与专业训练仍有不足,政府应将器捐纳入医院评
鉴重点,提升医护专业能力,提高移植效率。他强调,器官捐赠需个人意愿与家属支持并
行,民众应及早与家人沟通,避免临终时因不理解而拒绝捐赠。目前台湾等待肾脏移植者
逾8,000人,肝脏与心脏需求同样迫切,江仰仁呼吁政府强化宣导与制度改革,缩短患者
等待时间,帮助更多人重获新生。
李小姐在10月经历丧女之痛后,这位坚强的女性选择将自己和女儿的故事分享出去,希望
更多台湾人能够借由他们的经历,了解器官捐赠的重要性。她表示,尽管失去女儿的痛苦
无法抹去,但能够将女儿的器官捐出,帮助其他需要器官的病患,对她来说是对女儿生命
的延续。她希望更多人能够理解器官捐赠不仅是一个决定,更是一份爱与希望的传递。
完整新闻连结:
https://tw.nextapple.com/life/20241230/08CEB05B5AAB9544DAC98C26921AB569
备注:
谢谢李小姐的大爱,医疗团队的努力,壹苹新闻网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