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经济乱象 高善文演讲海内外网络热传

楼主: sunbysea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2024-12-04 21:35:52
1.媒体来源:
大纪元
2.记者署名:
大纪元记者林燕报导
3.完整新闻标题:
中国经济乱象 高善文演讲海内外网络热传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s://i.imgur.com/cqChXDf.jpeg
2023年10月13日,一名顾客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家超市购物。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纪元2024年12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报导)一名经济学家公开指出中国经济乱
象,由于大量失业,中国年轻人正在失去消费活力,一个省人口越年轻,消费增长越慢;
一个省人口越老,消费增长越快。
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周二(12月3日)在深圳举行的投资者会议上引用了对各省
区域数据的分析,发现全国累计有4,700万中国劳动力无法正常找到工作。根据彭博社使
用官方统计数据计算,这相当于2023年中国城镇劳动力的10%。
他的发言迅速引起了包括微博在内的中国社交媒体的关注,甚至在海外社交媒体X上也成
为热议话题。
“文章可以发出来真是不容易。”一位中国大陆网民在门户网站对该演讲发帖说。
“这个依照数据分析是正确的,非常棒的一篇报告。”另一位网民跟帖说。
近年来,中共官方越发压制民间对经济活动的质疑声。
2021年8月,中共网信办禁止社交媒体发布“歪曲解读”宏观经济数据的帖子。在某些情
况下,经济学家更被直接警告不要批评官方数据。
到本文截稿时,新浪等门户网还能点击阅读高善文的演讲文稿。
中国社会乾坤颠倒 老年人得意 年轻人死气
多个中国国内平台直播了高善文的公开讲话。他表示,他的结论有些反直觉,但可将中国
疫情后的社会概括为三句话,“生机勃勃的老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和生无可恋的中年
人”。
在中共要求营造更积极的经济叙事,当地分析师纷纷闭嘴和“唱涨”发言的大背景下,这
位经济学家的坦率态度显得与众不同。
自2022年中共结束COVID疫情管控以来,中国零售销售一直低迷不振,因为消费者信心受
到疫情措施以及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房地产危机的打击。随着经济放缓,大范围的减薪
和裁员也给家庭预算带来压力,抑制了支出。
他表示,近年来的消费转变反映了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保持稳定,而年轻人就业前景黯淡
的事实。
“我们倾向于认为,疫情后,买房人总体是年轻人,一个地区的年轻人对未来越没有信心
,他们的消费越弱,买房的意愿也会越弱。”他说,“但老年群体的收入预期没有被限制
,生活幸福感强。”
经济增速与消费数据自相矛盾 同时也被就业数据打脸
高善文表示,疫情之前,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差不多,消费增长还要略快一些;疫情之后
,消费增长比经济增长低得多得多。
“我们以疫情前的数据为基础,疫情后,要么是消费增速低估了,要么是经济增速高估了
,(因为)在其它科目中没有看到这种吸收关系。”他说。
“如果我们认为就业数据可信,那么经济增速就太高了。如果我们认为经济增速数据可信
,那么就业数据就太低了。”高善文提到,“就业和增长的关系在过去两年,也显得非常
反常。”
4,700万人隐性失业 占总城镇劳动力的十分之一
在就业方面,他的估计是,在城镇实际找到工作的人和趋势线累计岔口为4700万人口。换
句话说,累计有4700万中国劳动力无法正常找到工作。根据彭博社使用官方统计数据计算
,这相当于去年中国城镇劳动力的10%。
这是官方的体制内和城镇就业人口统计数字没有提及或刻意隐瞒的。官方的失业率一直保
持稳定。
他表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些劳工返乡或留在农村老家,另一部分可能是做零工,开
网约车和在家。这意味着,他们不会被计入官方统计的失业数据。其它独立分析也指出,
中国的就业市场比官方数据更疲软。
2023年,中共国家统计局停止披露青年失业数据,因为之前连续几个月发布的青年失业数
据都创下历史新高。后来发布的新指标将学生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但新失业指标仍然居
高不下。
中国经济增速三年高估了10个百分点
高善文估计,过去三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可能被高估了10个百分点,这是
基于他对经济增长数据与消费、投资和劳动力等领域扩张之间差异的分析。
“在中国总量数据中,最可信的是价格,抽样就可以,各种力量很难操纵;另外一些数据
的可靠性就弱一些,容易受到非统计因素的扰动。”他说。
他表示,如果把中国经济增速每年下修3个百分点,所有的数据都能对得上。
也有其他经济学家对中共官方公布的2022年和2023年GDP增长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
前中共总理李克强的北大同班同学陶景洲公开质疑中共统计数据缺乏可信度。他说,一个
误导数据需要更多其它数据跟进,从而导致错误信息循环。陶景洲是国际仲裁员,法国上
诉法院律师。
他投书《金融时报》说,长期以来,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尤其是年度GDP数据,一直受
到中共官方的“严格审查”。
他表示,中共官方要经济学家对GDP数据噤声是一种反效应,因为“在私下谈话中,跟GDP
数据有关的笑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遍”。
责任编辑:林妍#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4/12/3/n14383872.htm
6.备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