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独/北分署涉职场霸凌 新北劳工局将前往

楼主: uanniy (无限大战)   2024-11-20 13:10:17
独/北分署涉职场霸凌 新北劳工局将前往劳检
2024-11-20 10:37
Ettoday 记者唐镇宇 台北报导
主管劳工事务的劳动部,近期其辖下机关劳动力发展署北分署爆发职场霸凌事件,甚至传
出2月时劳动部就曾收到陈情检举信,却因故未处理。依《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定,雇主
接获职场霸凌申诉时,应有处理规范及处理纪录,其所在辖区的新北市劳工局证实,近期
会前往北分署了解是否违法。
本月4日,北分署有一名负责资讯相关业务的39岁吴姓公务员,被人发现在办公室自缢身
亡。事件发生后,开始有许多北分署员工匿名在网络上爆料,指分署长谢宜容若对报告内
容不满意,或未即时报告、回应时,会有大声咆哮、怒骂或贬低同仁行为;甚至同仁在下
班或假日未即时回复LINE讯息,隔天就会被责问,造成同仁沈重身心压力。
劳动部调查小组认为,吴姓公务员是因独力负担系统建置,因工作量大及业务时程紧迫,
长期早到晚退,又未获得其他主管协助而选择自杀,无法证明吴员有受到职场霸凌情况。
但调查小组发现,谢宜容领导统御风格确实造成同仁身心压力,上任近两年间离退职人员
较前期高,其中有6位公务员甚至选择降调其他机关,认定其涉及职场霸凌且情节重大,
决定将她调离原机关,降为非主管职,并函送公务员考绩委员会议处。
但吴姓公务员事发之后,网络上流传一份针对谢宜容的陈情信,指早在2月就有人陈情霸
凌,但劳动部没有处理。调查小组召集人、劳动部次长许传盛表示,查遍公文系统和部长
信箱等陈情管道,并未收到这份投诉。劳动部长何佩珊接受立委质询时则说,她的理解2
月的约谈只是私下谈话,没有任何纪录,但她承诺对此事立案调查。
未妥善处理职场霸凌 雇主近年挨罚件数飙增
目前职场霸凌规范,不论公务员或劳工,都仅要求雇主要有预防劳工不受职场霸凌的措施
及霸凌申诉处理纪录,但并未要求雇主介入认定是否有霸凌。在公务员是人事行政总处依
《公务人员保障法》订定的“员工职场霸凌防治与处理建议作为”,但雇主违反并无罚则
;劳工部分则归《职业安全卫生法》处理。
劳动部职安署职业卫生健康组组长张国明坦言,若雇主没有处理霸凌措施,或收到申诉后
未处理等,经限期改善而未改善者,会开罚3万元到15万元罚锾。
放任劳工陷入职场霸凌地狱的无良雇主,数量近年呈现翻倍成长,从裁罚件数来看,依职
安署统计,2020年和2021年仅10件和7件被罚,2022年飙升到59件,去年26件,今年累计
到10月底已有13件。总计5年来共有115件黑心雇主被揪出裁罚,但总计罚锾仅386万元。
虽然预防霸凌的《职业安全卫生法》不适用公务员,但这次出事的北分署辖下有不少劳工
。其所在辖区的新北市劳工局证实,近期会前往北分署了解是否违法。
遭职场霸凌求偿 法院认定难度高 律师建议尽可能保留证据
国际因职场压力过大而导致自杀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日本,1991年跨国广告公司“电通”
有一名24岁员工大嶋一郎,入职后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面临着极大工作压力和长时间加
班,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2000年,日本最高法院裁定电通对其自杀负有全部责任,
并要求公司赔偿其家属约1亿6800万日圆。
2015年,电通另一名24岁的女员工高桥茉莉因长时间加班和工作压力过大而自杀。她在自
杀前的几个月内,每月加班时间高达105小时,并且在死前曾表达过对生活的绝望。2016
年9月,这一事件被认定为工伤,政府可以工伤补偿保险补偿家属;东京地方法院也认定
电通公司违反《劳动基准法》,开罚50万元日圆,社长也因此引咎辞职。最后电通公司支
付一笔未公开数额的赔偿金,与家属达成和解。
律师廖芳萱说,依照我国法院见解,职场霸凌缺乏明确法律定义,实务上多认为是在工作
场所中,以敌视、讨厌、岐视为目的,并借由权力滥用与不公平处罚,所造成持续性的冒
犯、威胁、孤立或侮辱行为,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被威胁、羞辱、被孤立及受伤,带来
沉重身心压力的行为。
但廖芳萱说,法官多认为霸凌涉及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形式多元;因此司法实务上,会综
合考量工作内容与职场环境等,使得职场霸凌的求偿胜诉难度较高。但廖建议,劳工遭遇
职场霸凌,最关键的是要保留证据,如对话纪录、录音等;若劳工曾向同事倾诉,届时也
可作为求偿证据。廖说,若遭雇主在公开场合不当辱骂,可提告公然侮辱;若因此长期霸
凌而导致身心健康受损,也可提告要求雇主或主管赔偿损害。因《职安法》要求雇主应处
理职场霸凌,若雇主吃案或消极不处理,劳工也可向雇主求偿
咨商心理师郑雅菱说,职场霸凌常涉及贬低性的言语,进而让劳工产生自我怀疑。若劳工
上班时感到焦虑、紧张、冒冷汗,甚至恐慌或工作能力下降,可能就是需要求助的讯号,
建议找精神科医生或咨商心理师协助。
企业预防有毒主管 专家建议落实双向沟通
在雇主或主管端,要如何发觉是不是已经不慎让职场变成有毒环境?郑雅菱建议,职场要
有双向沟通管道和员工匿名回馈机制,以及对员工定期压力检测,进行初级预防;并关注
中阶主管对自身情绪表达,是否造成职场影响的自觉。。
104人力银行人力资源处协理江锦桦建议,企业可透过两种管道预防“有毒主管”,一是
透过匿名员工信箱以及每年员工对主管的满意度调查,探究有哪些主管满意度偏低;二是
透过员工的离职访谈,若发现多人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人资就要适时对公司发出警讯。
若发现有毒主管,企业该怎么处理?江锦桦说,人资会通知当事主管,以及更上一层的主
管,并进行面谈,并还原申诉人感受到的具体情境与用语。
江锦桦说,若有员工正式申诉职场霸凌,被申诉人要先暂时调离现职,避免情事恶化。接
著会组成委员会展开调查,评估霸凌的具体情境或言语。实务上也曾遇过检举动机不纯的
个案,但多数情况下,仍需回归具体证据与事实认定,例如是否不同人听起来都会感觉被
冒犯?以此认定是否构成职场霸凌。
● 《ETtoday新闻云》提醒您,请给自己机会:
自杀防治咨询安心专线:1925;生命线协谈专线:1995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858417
通通给我查起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