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牡蛎存亡之战04 越南现场》大海上的年轻海战士,拼第一桶金
2024 年 11 月 14 日
上下游
记者 杨语芸
影片/三立电视
2018 年,台湾最大牡蛎盘商坐上越南的国内班机,往下俯瞰一望无际的海域,星罗遍布
养殖蚵棚,生意人的精准嗅觉,让他成为台湾最大的越南牡蛎进口商。
越南虽是全球重要的水产出口国,但牡蛎原非当地的重点水产。15 年前,台湾人将牡蛎
养殖技术引进北越,来自台湾的订单成了北越牡蛎产业的第一桶金,台湾也成了越南牡蛎
目前最主要的输出国。
《上下游》决定走进盘商的视角,记者与台湾水产专家共同前往越南,直击这位“强敌”
的真实面貌。以下三个章节,我们分别就越南牡蛎养殖、加工及蚵苗等面向进行采访,深
入探讨越南的崛起与壮大之路。
https://reurl.cc/G5ZYbd
越南蚵农以海为家,投资牡蛎产业。(摄影/刘子正)
下龙湾云顿“牡蛎之都”,一眼望不尽
北越的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以特殊的喀斯特石灰地形著称,近 2000 个或大或小的岛屿不
仅形成瑰丽绝美的自然景观,也是海上渔业的天然屏障。
碧水微澜的清澈海域则是孕育牡蛎的摇篮,赋予这里的牡蛎绝佳的成长条件。其中广宁省
(Qug Ninh) 白子龙湾(Bái TLong Bay)沿岸的云顿 (Vân D) 和潭河(T
án Hé)为主要产地。
云顿市有越南“牡蛎之都”的名号,拥有超过 4300 公顷的海面和潮滩,非常适合养殖牡
蛎。该省自 2012 年起逐渐扩大养殖面积,据估计年产量达 5 至 7 万公吨(带壳牡蛎,
非蚵肉)。
记者从距离下龙市约一小时车程的云顿码头出发,快艇沿着海岸线往北开,沿途经过好几
处一眼望不尽的牡蛎养殖区,成行成伍排列的浮筒和延绳仿佛编织出一张巨大的网,牢牢
贴覆在海面。
每一串浮筒下都承载着正在成长的牡蛎,整片海洋为牡蛎孕育丰饶的生命力,画面极为壮
阔。
https://reurl.cc/qnzq10
北越牡蛎养殖场景壮阔,海湾内的小岛形成天然屏障。(摄影/刘子正)
海上平台大投资,获利丰厚
船程约 20 分钟,记者来到强哥 (Manh)的海上平台。从平台望去,一眼看不尽强哥的养
殖范围。
强哥原是牡蛎盘商,因为看好牡蛎前景,五年前开始“下海”,在 30 名年轻员工的协助
下,牡蛎一年四季供应,自成一个小小的渔业王国。
除了建平台、买渔船外,基椿、浮球、沿绳等养殖基础设施也花费甚钜,他说几年下来陆
续投资约 150 亿越南盾(约 1900 万台币)。记者看到平台上堆放著上百根木椿,显然
强哥还有扩建的计画。
虽然有蚵农一养上千条,不过在多数蚵农只养殖 200 条的前提下,强哥的 600 条牡蛎让
他在云顿属于“前段班”,他大方分享,“每年可赚 20 至 30 亿越南盾”(约 250 至
380 万台币)。
https://reurl.cc/mR6QvY
强哥从牡蛎盘商转为养殖户,台湾稳定的订单让他敢于大手笔投资。(摄影/刘子正)
蚵农住在船屋,身家全压在海上
台湾蚵农每天开船到蚵棚工作然后返家,但越南的蚵农不同,他们“以海为家”。
平台横杆吊挂的衣服随风摇摆,船屋内传来炒菜的香气,保丽龙箱内堆满了猪肉,发电机
启动的风扇发出嗡嗡的声响,五感所及都像个寻常家庭该有的气息。
记者在另一个海上船屋看到稚童嬉游,摇篮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婴孩,他们举家搬迁、以身
守护,把全部的身家,压在这一片海域上。
https://reurl.cc/Y47ojo
强哥以海为家,身家财产全押在养殖牡蛎上。(摄影/刘子正)
https://reurl.cc/6jVRD6
强哥的平台上有许多木椿,显然还有扩建牡蛎养殖场域的计画。(摄影/刘子正)
越南以延绳养殖牡蛎,八个月可以收成
云顿海域水质澄澈,目视便可看到一串串平挂的牡蛎。强哥提到,原先采用垂直吊挂,但
他发现海平面以下 80 至 100 公分的浮游生物最多,垂吊养殖会造成上层的牡蛎肥、下
层的牡蛎瘦,后来便全部改为平挂式养殖,下苗后约八个月可以收成。
与台湾本岛的蚵架、蚵棚不同,越南养殖牡蛎以延绳为主。100、200、300 公尺长的延绳
绑着塑胶浮球,在海面上整齐排列。
记者在强哥的养殖场域内看到员工两两一组,坐在简陋的浮台上,将蚵串绑在延绳两端,
间隔约 20 公分。由于海面空间宽敞,渔民一般在一公顷内只会挂养 7、8 条,密度降低
不只减少疫病的传染,也让牡蛎吸收更多营养。
https://reurl.cc/oVz3xl
北越牡蛎养殖以延绳平挂为主,海域宽阔,让他们得以降低养殖密度。(摄影/刘子正)
云顿农业官员:七成牡蛎出口台湾
云顿市政府农业与农村发展处副处长何文宁(音译,Hà V Ninh) 接受记者专访时指
出,云顿养殖牡蛎虽然时日不短,但过去养殖规模不大,近年才在政府的规划下扩大经营
。
目前云顿已有1400 个养殖户,面积近 5000 公顷。广宁省的其他县市也有牡蛎产业,但
规模都无法跟云顿看齐。
何文宁表示,云顿养殖的牡蛎虽然也出口到中国、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但约有七
成出口到台湾。他强调牡蛎出口商会依照进口国的标准跟要求,调整牡蛎出口条件,产业
极富弹性。
何文宁说明,牡蛎是滤食性动物,只要有优良的海洋环境便可以养殖,因此越南政府才会
大力支持。
https://reurl.cc/G5ZYod
云顿农业官员何文宁指出,越南政府全力支持牡蛎产业。(摄影/陈以嘉)
澎湖水试所协助越南建立牡蛎产业
云顿牡蛎养殖从早先运用竹竿,到后来垂吊,如今几乎全面改用延绳、将牡蛎横挂在海中
,“这也是操作最容易、成本最低廉的养殖方法”。这番成本低廉又好操作的牡蛎养殖,
事实上也来自台湾。
澎湖县政府农渔局渔业辅导科长陈铨汶指出,大约七、八年前,北越广宁省副省长曾带队
到澎湖参访,澎湖水试所也前往越南协助他们建立牡蛎养殖产业,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越南
牡蛎多以类似澎湖的延绳、而非台湾西海岸的蚵棚来养殖。
https://reurl.cc/eGvo6M
记者采访当天,强哥载着蚵苗准备挂养在海域。(摄影/刘子正)
台湾移工返乡养牡蛎,“台湾钱好赚”
潭河与云顿距离一小时车程,这里是北越另一个牡蛎养殖重镇。
阮家姐弟的牡蛎养在潭河,因为才刚起步,目前仅养殖了 200 条,不过姐弟仨人雄心万
丈,他们抓住时代的机遇,从门外汉变成养殖户。之所以踏入牡蛎产业,“因为看到台湾
的市场”,阮氏常说得直白。
阮氏常曾是台湾移工,她拉着弟弟阮文亨(40 岁)和阮文丰(33 岁)一起在台湾工厂上
班,后来姐弟在台中经营美甲、刺青,从打工族变成小老板,比多数越南移工更有生意头
脑。
阮氏常认识了北越最大的水产加工厂“广宁水产公司”后,得知他们正在契养牡蛎。姐弟
仨人盘算,认为颇有前途,于是返回家乡,又是贷款建设、又是上课学习,要从平地一步
步逐起万丈高楼。
阮文丰并透露,像他这样贷款养殖牡蛎的年轻人并不罕见,“我们觉得台湾的(牡蛎)钱
满好赚的”。
https://reurl.cc/M61oXK
阮氏常(后排中)与家人共同投入牡蛎养殖。(摄影/刘子正)
利润高、回收快,牡蛎产业吸引年轻人投入
记者到访时,阮家的养殖场一边在下蚵苗,一边在采收牡蛎,两艘胶筏上挤满了绑蚵串、
清理牡蛎的渔工,虽然为了防晒都包头包脸,但仍旧看得出来他们皆是年轻人。
事实上,包括记者搭乘船只的船长、码头工人、剖蚵工,都是年轻世代,迥异于台湾蚵乡
的高龄人口分布,年轻的劳动人力正是越南水产养殖的优势。
阮氏常分析,一条牡蛎延绳的成本约台币 3 万元,只要风调雨顺,平均可收成 7 吨牡蛎
,如果蚵肉够重,第一年不只能回本,还能赚到第二年的蚵苗钱,等于隔年起就只有人事
成本而已,“利润非常好”。
https://reurl.cc/749qe1
越南牡蛎采收后,在胶筏上进行简单的整理。(摄影/刘子正)
https://reurl.cc/ZZaorp
越南劳动人口非常年轻,照片中的女工正在串蚵壳,为养殖牡蛎作准备。(摄影/刘子正
)
台湾牡蛎产业可敬、可畏的对手
台湾订单滚滚而来,年轻人养牡蛎赚人生第一桶金的故事不胫而走,成了渔村间人人传诵
的“致富秘笈”。
有企图心的年轻人仿佛抓住了改变命运的钥匙,纷纷投身养牡蛎卖台湾的成功捷径,北越
海岸线不仅养殖了牡蛎,也激发了无数赚钱的梦想。
越南人拚搏的斗志和旺盛的欲图让他们成为可敬、甚至可畏的竞争对手,今年 9 月摩羯
台风横扫北越,越南30 年来最大的台风让蚵农损失惨重。
正在台湾蚵农觉得可以稍微喘一口气、今年不会再有越南牡蛎进口之时,不甘损失的越南
蚵农竟然在风灾过后以简陋的潜水设备潜入海中捡捞掉落的牡蛎与资材,当月出口台湾的
牡蛎数量虽然不如过往,但也未曾归零。
阮氏常表示,风灾折损,越南政府不会给予救助,要重新站起来得凭自己的力量。正是这
种只能往前冲、没有回头路的决心,让越南的年轻蚵农不仅迅速重振旗鼓,还在最艰难的
环境下持续供应台湾市场,拚命的精神让人不得不佩服。
https://reurl.cc/p9nRZx
云顿码头牡蛎上岸后便秤重计价,与台湾以“篓”计价不同。(摄影/刘子正)
https://www.newsmarket.com.tw/taiwan-vietnam-oyster/ch04/
这是一组专题 11篇报导2篇后记
文章还有一些影片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