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自由时报电子报
2.记者署名:
陈成良
3.完整新闻标题:
深海惊奇!会发光的“神秘海蛞蝓”太惊艳
4.完整新闻内文:
“深海拟鳃牛”是第一种被确认栖息于深海水柱区(bathypelagic zone)的海蛞蝓。(
图取自MBARI专页)
2024/11/13 14:31
〔编译陈成良/综合报导〕美国蒙特利湾水族馆研究所(MBARI)的研究团队,在太平洋
深海2200公尺以下的深海水柱中,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生物——“深海拟鳃牛”(学名
:Bathydevius caudactylus)。这是第一种被确认栖息于深海水柱区(bathypelagic
zone)的海蛞蝓。
科学新闻网站《Science Alert》报导,“深海拟鳃牛”的独特性在于其生存环境,它并
非生活在浅海或海底,而是独自存在于深海水柱中。 这对于海蛞蝓来说,是一个非常不
同寻常的生存策略。大多数海蛞蝓都生活在浅海的海床上,因此发现如此深海的种类,令
人相当惊讶。”MBARI海洋生物学家罗宾森(Bruce Robison)表示。
研究团队在2000年至2021年的多次深海探测中,共观察到157只“深海拟鳃牛”,并详细
研究了32只,以及蒐集了18只标本进行实验室研究。基因分析显示,牠们属于海蛞蝓家族
,却与其他海蛞蝓差异巨大,科学家为此建立了新的分类:深海拟鳃牛科 (
Bathydeviidae)。
“深海拟鳃牛”的外型也独树一帜。牠们拥有类似海蛞蝓的足部,但却长著巨大的“兜帽
”和一排仿佛飘逸指尖的触须。半透明的皮肤下,隐藏着玫瑰色的内脏,当探测器靠近时
,牠们会发出生物光,似乎是自卫机制。
观察“深海拟鳃牛”在自然栖息地的进食行为,研究团队发现牠们会利用巨大的“兜帽”
捕食甲壳类生物,并透过兜帽后方的开口吞食猎物。
牠们的繁殖策略也是很独特。研究人员曾在2755公尺的深海中,观察到两只“深海拟鳃牛
”固定在海底,准备产卵,并成功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幼虫。
此研究不仅揭示了深海生物的惊人适应力与演化多样性,也提醒我们,对于深海的探索与
研究,还有许多未知等待人类发现。
https://youtu.be/MszfZriuVVs?si=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reurl.cc/Eg8ZKR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