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风机施工太吵!台湾首个离岸风场被动声

楼主: NEDYA ( )   2024-10-24 09:43:33
风机施工太吵!台湾首个离岸风场被动声学长期研究 证实鱼类减少大合唱
2024年10月22日
环境资讯中心
记者 袁慧妍报导
近年离岸风场急速发展,影响水下生态问题亦备受关注。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系统工程暨造
船学系以及国立台湾大学工程科学及海洋工程学系团队的长期研究显示,离岸风场建设,
尤其是在打桩过程中产生的高强度噪音,令风场周遭石首鱼科鱼种减少“大合唱”。研究
结果刊登于知名国际期刊《海洋污染公报》(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这也是台
湾首个在离岸风场进行的被动声学长期研究。鱼类专家邵广昭则认为,鱼类减少原因众多
,需累积营运后几年的较长期资料,或是和对照组资料比较才能证明。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68844103_ed646c7eb8_b.jpg
海洋风场位于苗栗外海,区域与极度濒危物种白海豚的栖息地直接重叠。图片来源︰海大
新闻稿、助理教授Shashidhar Siddagangaiah于2021年1月14日拍摄
海洋风电2019年商转 海大团队布声学监测站
台湾首座离岸风力发电厂、位于苗栗外海的海洋风电由22台涡轮机组成,发电量高达
128MW。首两台风机在2016至2017年间商转,其余20台风机则于2019年开始商转。
台湾大学工程科学及海洋工程学系现任特聘教授陈琪芳及博士后研究员胡惟钧,自2014至
2019年间,在海洋风电风场边界设被动声学监测站,团队将录音机安置在海底18~20米深
处,距离风机200公尺到5公里不等、距离苗栗龙凤渔港约5公里。录音机采样频率为48和
96kHz,录制时间为1小时;每年进行监测两至三次,每次天数会受天气条件、记录器可用
性、船只与人力等因素影响,每年总监测天数从109到226天不等。
研究发现,苗栗500~2500Hz频率范围的水下声景,受两种“大合唱”强烈影响,推测为
石首鱼科的两个物种,其中一种编号为“类型2”(Type 2)的物种是姑鱼(学名:
Johnius taiwanensis),另一种编号“类型1”(Type 1)的物种则未被辨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68917904_f45fdd6ea4_b.jpg
相关水下噪音长期监测站(N1位置)设于海洋风电风场边界。图片来源︰撷取自海大离岸
风场水下噪音影响海洋生物长期研究论文
研究发现:石首鱼科大合唱并没有持续整个夏天
研究团队说明,发声鱼类在鱼群行为、领地防御、觅食和产卵期间,会以合唱方式维持社
群凝聚力,而不少鱼类依靠声音进行交流及维持生存功能。而除了天然因素(比如月相、
潮汐、季节…等),过往已有研究指出,人为活动造成的水下噪音增加,或影响鱼类发声
、游泳速度、社群凝聚力与方向改变,甚至会令听力与组织受损,严重恐造成死亡。
2014到2018年间,研究团队曾在距离本次监测站90公里远的彰化进行另一个水下声景研究
,该水域当时尚未兴建离岸风场,在没有明显人为干扰的自然气候和天气因素下,该次研
究记录到类型1及类型2两个物种,通常会在3~4月逐渐发出第一批声音;6~8月则会表现
出一致合唱,合唱的强度与持续时间也将达高峰,持续时间约从晚上6时至清晨5时;随后
歌声会慢慢减少,至10月底左右结束;12~2月则不会合唱。
然而,这次苗栗海洋风场边界的水下声景研究则发现,即使在同一季节,不同年份的合唱
模式也不一致。2014年5~6月及2015年7~10月,研究团队观察到晚上6时至清晨5时,会
有一致的合唱,但2016年至2018年有连续几天的凌晨零时至清晨5时,则没有记录到合唱
。此外,本来预计合唱会在3月上旬出现并持续整个夏季,但2019年3月至8月初并没有相
关合唱模式,一直等到8月中旬才开始出现。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068590646_ff151ddfbc_b.jpg
类型1(未知物种)和类型2(姑鱼)的合唱时间与强度均减少。图片来源︰撷取自海大离
岸风场水下噪音影响海洋生物长期研究论文
团队进一步分析类型1(未知物种)和类型2(姑鱼)的合唱时间与强度,发现2014年姑鱼
在89%监察天数中有合唱,但至2019年则大幅下降至只剩22%;强度与持续时间亦下降。未
知物种的合唱比率亦有减少,从2014年监察天数中的98%,下降至2019年的82%;合唱的峰
值声功率谱密度(PSD)也从112dB下降了15dB,持续时间亦从5个多小时,显著缩短了3个
多小时。
有份撰写研究报告的海大系统工程暨造船学系助理教授Shashidhar Siddagangaiah强调,
不可忽视风场开发过程产生的噪音,并呼吁发展离岸风电须更加谨慎规划,以减少噪音对
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不过研究团队亦强调,本次研究并未考虑风场引起的其他海洋变化

鱼类专家邵广昭︰风机对鱼类不一定有负面影响 岩礁栖性鱼类逐渐增加
没有参与此份研究的鱼类专家、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荣誉及兼任研究员邵广昭
则称,风场建设对鱼类影响最大是施工时打桩的噪音震动,会把附近鱼类驱离,也会影响
发声鱼种的行为,且鱼类发声目的是否为了繁殖和产卵,目前尚有争议。
但他亦强调鱼类减少的原因众多,过度捕捞仍是主因。
过去十年,邵广昭在台湾海峡研究鱼类资料发现,大多数石首鱼的繁殖期很长,甚至横跨
两季,产卵地点范围亦可横跨三至六个县市,故很难用管制施工时间或地点作为减轻措施
。至于成鱼的长期监测资料,目前已知施工期的沙泥底栖性或中表层洄游性鱼类数量可能
会减少,“但施工完毕后,应该会再回来”。邵广昭强调,这需要累积营运后几年的资料
或是和对照组资料比较作证明。
邵广昭称,离岸风机真正在打椿的时间并不长,也还未曾发现鱼类大量死亡现象,认为造
成的影响应有限亦很难量化。风机开始营运后的20年期间,营运噪音的影响很小,目前还
未看到国外野外现场实地研究有相关负面报导。另一方面他也认为,风场内原本没有岩礁
栖性鱼类,但因风机具有人工鱼礁及海洋保护区的效应,岩礁栖性鱼种和数量也在逐渐增
加。
https://e-info.org.tw/node/24010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