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称不知容积率840% 都委出声了!早就示警“不应以不知道一语带过”
https://tw.nextapple.com/politics/20240903/3BF03BA16CE9248CEE7544B69E78B80C
壹苹
陈静文
检廉扩大侦办京华城弊案,民众党主席、北市前市长柯文哲昨凌晨无保请回,柯文哲供称
京华城案转送都委会后他完全没过问,今年3、4月也第一次透过媒体报导得知容积率840%
。而曾参与都委会多次表达反对意见的前都委、中原大学建筑系特聘教授曾光宗,今凌晨
针对京华城案提出看法,他指出自己2017年至2020年曾与会3次提出“反对”意见,政治
人物位于一定的高度,必须能明辨是非,特别是面对京华城案涉及如此庞大的利益,不应
以“不知道”一语带过。对于此案,曾光宗也提出提出“京华城案之我见”5点省思。
中原大学建筑系特聘教授、台湾建筑学会理事长曾光宗今凌晨在脸书发出长文,提出“京
华城案之我见”,以曾参与台北市都市计画委员会(简称“都委会”)委员身分发表看法
。
曾光宗于2017.01.01至2020.12.31期间受聘担任都委会委员。依据会议记录,都委会与京
华城有关的会议约共有10次,其中在他任期内共召开过5次,他出席4次会议,请假1次。
出席的4次会议中,除初次因不熟悉此案,没有表达意见,后续的3次会议中,他因已了解
申请单位(京华城)的提案理由与内容不合法且极为不合哩,因此基于专业判断,均提出
“反对”的意见。相关发言内容,可参阅台北市都市计画委员会会议纪录。
由于曾光宗2021年之后不再受聘,因此于2021.09.09都委会第783次会议,通过京华城容
积奖励20%时,他已不是委员,无法了解该次的审议过程。
曾光宗表示,京华城弊案历经多年,非常敬佩于3年前就已注意到此案有问题的市议员,
以及于今年开始努力追查此案的市议员们,让此案不致偷渡成功。有关京华城案,他也提
出5点省思:
一、对于政治人物而言:
政治人物位于一定的高度,必须能明辨是非,特别是面对京华城案涉及如此庞大的利益,
而且前后历经6年的审议时间,不应该以“不知道”而一语带过。而且期间都有委员持反
对意见,表示此案有争议,更必须倾听与了解反对的理由及因果得失。
二、对于主管机关而言:
作为主管机关的都发局,对于此案必须要有基本的专业立场与判断,不应将不合法的个案
直接送入都委会,如此将会陷委员于不义,且有推卸责任之嫌。而且期间更不应该帮申请
单位提出“解套”的程序与方法,此点希望检调单位能再明察。
三、对于民间财团而言:
民间财团取得自己原本的利益(法定建筑容积)是合理的,但如果想要以不合法的程序与
方法窃取额外的建筑容积(容积奖励)则万万不可,因为容积奖励属于公共财,为全体市
民所共有,此种公共利益须有效保护,不应随意地送给民间财团。
四、对于委员而言:
担任都委会的委员应秉持第三方之公正中立的立场审议相关提案,如遇违反相关法令或不
适宜的提案内容时,应适时地勇于提出反对意见。特别是在重要的审议会议中,如未发言
或发言内容十分含蓄与模糊,最后均会被机关视为“同意”,此点更需留意。
五、对于容积奖励机制而言:
此点最为重要;容积奖励原本为一立意良善的机制,但由于其背后牵涉了非常多的利益,
因此包含京华城案的所有争议,均因此机制而起。其实不仅仅台北市,包含其他县市目前
对于容积奖励都有过于浮滥之问题,甚至产生种种弊端。此现象除违反公平正义之外,更
对都市产生极大的环境负荷,后续衍生出的都市环境问题,最后仍是由全民买单。
关于此案,曾光宗认为,京华城案对于民众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公民教育”机会,藉
此可以重新检视政治人物、主管机关、及民间财团,这对建立公民社会应有极大的教育意
义。相对地,对于建筑及都市计画等专业界而言,更是一个非常适切的“专业教育”案例
。其中明确界定相关委员的角色与伦理规范为首要,更重要的是借此重新检讨现行的“容
积奖励机制”,此时就有赖于中央主管机关从法制面及执行面整体地予以检讨修正,以减
少弊端,并促使容积奖励应用在迫切且真正有需要的地方。
好了啦 都翻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