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联合新闻网
2.记者署名:李柏澔
3.完整新闻标题:
“台湾做不到RE100” 碳权交易所:没加入的才是好公司
4.完整新闻内文:
我国碳权交易所于去年8月正式成立,碳权不只带动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也成为我国净
零减碳的重要政策之一,然而不只政策工具,减碳与净零的倡议也有“鞭策”之效。不过
碳权交易所总经理田建中表示,RE100和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SBTi)在台湾都做不到
,RE100过于理论化,选择不加入的才是好公司。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台湾气候网络今天办理“碳权品质停看听:什么是‘好的碳权’?”
讲座,各方专家及碳权交易所总经理田建中均受邀参加。
田建中表示,自愿性碳市场提供一个稳健且全球化、可量化、企业可负担得起的气候调适
机制,透过使用符合品质的碳权进一步走向碳中和,去年底发布的国际碳中和标准ISO
14068-1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如何量化、减少与平衡组织或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标准
,包含纳入巴黎协议的2050年净零为目标,将迈向碳中和视为必经过程,企业需公布碳中
和路径、维持碳中和计画(包含财务及人力资源规画),进一步激励低碳创新技术发展,
而“移除类型”较“减少排放类型 ”碳权有更佳的效益及市场价格,也借此消除漂绿的
行为,是台湾在减排净零的“救星”。
另谈及台湾社会常谈到的RE100,RE100是2014年由气候组织(TCG)及碳揭露计画(CDP)
共同成立的国际倡议组织,加入RE100的企业须公开承诺使用100%的再生能源。
田建中说,台湾根本做不到RE100,目前再生能源占比仅约10%,他拜访的台湾大企业也认
为,如果加入了却跳票是在欺骗股东,而全球电商龙头亚马逊也都选择了退出,台湾企业
是国际产业链的一环,RE100过于理论与理想化,制造业要减碳根本没有那么简单,选择
不加入的才是“好公司”。
中华经济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良表示,短期内全球要实现净零是无法做到
的,因为现阶段不存在商业化的负碳技术,所以只能尽量减碳,也因此才有碳权抵销和补
偿的概念,但也让社会批评企业恐透过碳权“漂绿”的状况出现。
刘哲良指出,漂绿的风险样态包含购买碳信用额度来补偿自身的碳排放而非积极采取措施
减少实际排放量;企业可能利用碳补偿对外宣称其产品或服务对环境没有影响,误导消费
者以为自己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对环境没有负担;以及部分减量专案因技术限制,在计算减
排效益时存在着高估的风险等,“说得比做得多,就是漂绿。”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8178428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