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红树林是蓝碳,还是生态噩梦?环团指红

楼主: NEDYA ( )   2024-07-24 12:18:48
红树林是蓝碳,还是生态噩梦?环团指红树林滥植,严重破坏湿地生态,农业部:建立指引
上下游
记者 孙维扬
2024 年 07 月 23 日
红树林是守护海岸、增加蓝碳的英雄?还是劳民伤财的环境破坏者?政府为了净零碳排,推
出“红树林碳汇方法学”,引起民间团体、沿岸居民与学者反弹。环团今(23)日召开记者
会,揭露红树林恣意扩张,破坏生态、造成海岸陆域化、影响排水、渔业等恶果,呼吁政府
不应推动红树林固碳。
农业部资源永续利用司司长庄老达说明,根据国际研究,广植红树林具有储碳效益,但也确
实有破坏生态、海岸陆域化等风险,故设计方法学,以建立台湾种植红树林的指引,民间遵
照方法学栽种红树林,才可兼顾获取蓝碳与维护环境。农业部会邀集森林、海洋领域等专家
,调整方法学的内容。
https://bit.ly/4dfWeeO
红树林生长极快,每年政府拨经费清除后,约一年就又大量繁衍。(图片提供/彰化环保联
盟)
国际认可红树林为“蓝碳”可生产与交易
红树林于台湾通常指水笔仔、海茄苳、红海榄、榄李等树皮呈红色的滨海植物,常生长在河
口的咸淡水交会处。
红树林属于滨海生态栖地之一,因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性与逆境抗性,能抵抗海水、泥滩地
的高盐分,气生根能维持植株呼吸等,并可用根部抓稳土壤,防止沿岸土壤被海水侵蚀,提
供特定的生物在淤积滩地上栖息、躲藏。
近年全球关注净零减碳,透过海洋动、植物吸收大气中的碳并封存在生态系中,成为“蓝碳
”,亦是增加自然碳汇的方法之一。其中红树林在全球的生长面积相当大,能在沿海岸吸收
大气的碳,而与海草、盐沼地同为被国际认同、可生产与交易蓝碳。
台湾在《气候变迁因应法》(以下简称“《气候法》”)制订后,推动各领域研究碳捕捉、
自然碳汇等增汇技术,国发会、环境部等都倡议可建立海草床、红树林方法学,鼓励种植海
草、红树林增加碳汇。
https://bit.ly/4dfLnl6
浊水溪北岸的红树林(图片提供/彰化环保联盟)
学者:红树林在台固碳效果不佳
但国际间适合以红树林作为蓝碳,台湾不一定适合。东海大学生命科学系终身特聘教授林惠
真分析,印尼等东南亚及热带国家是红树林原生地、沿岸面积大、没有台风等强烈风雨灾害
,红树林可大量种植,且根系封存在底泥里面,才有良好碳汇效果。
反观台湾不仅沿岸面积小,红树林易受风雨灾害而根系裸露、植株腐烂分解,重新释出碳于
大气,固碳效果与总量并不高。
林惠真分析,台湾并非红树林、盐沼的典型栖地,原先红树林分布相当侷限,现有族群几乎
是外来引进种植,显示台湾本身并不适合栽种红树林。
虽然国家公园署提出,红树林可在渔塭、盐田、滞洪池、都市公园等可控制的人为湿地,谨
慎种植以增加碳汇。但林惠真强调,即使是在废弃盐田、地层下陷区来种植,若遇风灾、水
灾,难保红树林不会因此拓到邻近的自然海岸,维护问题重重,“我不认为台湾适合用红树
林增汇”。
红树林造成环境剧烈改变,易导致生态单一化
另外,红树林的生长特性易造成沿岸环境与生态系剧变。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特聘教授施习
德解释,海岸湿地生态系囊括盐沼、泥滩、红树林等,但因红树林扩张性强、繁衍速度快,
易占据与改变邻近的环境。
尤其红树林根系广泛且密布,会让底层累积黏性高的淤泥,栖地底层往往从盐沼、泥滩等转
变成单一的泥泞地,导致生态单一化。
施习德以新竹香山的红树林为例,当地的台湾特有种—台湾旱招潮蟹并不适应黏性过高的泥
滩,当台湾旱招潮蟹数量明显减少,由弧边管招潮蟹取代,甚至随着土壤黏性不断增加,所
有招潮蟹数量都减少,连带让以此为食的水鸟数量也跟着下降。
红树林减少湿地的栖地、生物多样性,就会增加湿地生态系失衡、甚至崩解的风险。例如,
泥滩地消失造成蚵农难以养殖牡蛎、还滋生小黑蚊、废弃物淤积,影响沿岸生活与观光品质
。为了解决这些困扰,新竹市政府预估花费至少 4000 万元才能疏伐红树林至可控面积,所
费不赀。
他举例,美国夏威夷引入红树林后,每年都受排水阻塞等问题所苦;新西兰红树林也因扩散
速度过快,政府需年年疏伐,以免占据其它沿岸生态。
https://youtu.be/ugTRlTi7TLk
YouTube video
影片提供/彰化环保联盟
蛮野心足:台湾红树林族群失控,为清除劳民伤财
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主任杨士慧说明,台湾对海岸红树林的印象不外乎“保护海岸线与生
态的良好植物”,早期包含新北、新竹、彰化等县市沿岸因此大量种植红树林,却发现密植
红树林会冲击沿岸环境与居民生活,问题层出不穷,让地方政府、居民与环保团体为了防堵
红树林而心力憔悴。
杨士慧举例,新北关渡自然保留区因红树林扩张,导致陆域变大、河道窄化,影响双北市防
洪,农业部于 2021 年解编自然保留区,新北市才能疏伐红树林。
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理事长陈宪政表示,内政部制定的《国家湿地保育纲领》或《湿地保
育法》都强调,湿地首要价值是维护生物多样性,落实湿地零损失,但政府推广用红树林种
植增加碳汇,效果有待商榷,伤害却有目共睹。
陈宪政指出,红树林管理相当困难,大型机具不易在沿岸移植植株、人力拔除树根费时费工
,加上红树林根系蔓延、种子繁殖能力都极强,清除速度远低于扩张。他认为鼓励红树林种
植,却没有生态评估,最终“湿地不会零损失,因为没有湿地了!”
https://youtu.be/GOWt9zi-Rg4
YouTube video
影片提供/彰化环保联盟
荒野:影响沿岸排洪与生活品质,不应推广种植
荒野保护协会秘书长谢振东说明,协会协助疏伐新竹、云彰等地红树林,投入大量人力心力
,深感管理不易。红树林扩展除了影响生态,也会改变地形、阻碍排洪与船只进出,影响范
围广。他认为,减碳虽为显学,也不可牺牲环境与生态多样性。
谢振东表示,增汇与减碳是两个独立的净零目标,政府不应略过减碳目标,而鼓吹用各种增
汇方法弥补减碳量能不足。
https://bit.ly/4dh49IL
红树林移除需付出大量人力、时间。(图片提供/彰化环保联盟)
彰化环盟:彰化红树林已成垃圾聚集处
彰化县环境保护联盟主任吴慧君举例,彰化包含芳苑、王功等沿岸都被红树林占据,衍生很
多问题。不仅气生根密布、压缩招潮蟹等生物栖息,连带干扰湿地生态,红树林也造成沿岸
、河口淤积、改变滩地高度。彰化沿海乡镇多数排水较差,淹水状况因红树林加剧,她担忧
若遇到台风或大雨,居民更会受水灾之苦。
吴慧君指出,红树林气生根成为绝佳拦截坝,不仅是砂石,也易将许多垃圾留在滨海,如二
林溪红树林已成为垃圾聚集处,降低环境与生活品质。
她直言,近年联盟为控制红树林繁衍已经焦头烂额,对政府推广种植红树林于海岸来增加蓝
碳的目标相当反对,并建议若要种植红树林,应优先考量较内陆、确认已经盐化严重、废弃
的鱼温等地,而非沿岸湿地。
https://bit.ly/3Wxhjfg
红树林弃置垃圾热点(图片提供/彰化环保联盟)
林惠真:增加碳汇成效低,不建议推广种植
林惠真是国科会长期社会生态核心观测站彰化站共同主持人,她以调查指出,彰化芳苑的泥
滩地与红树林疏伐区,底栖螃蟹的种类、数量都高于红树林密集区,尤其泥滩地的螃蟹只数
是“红树林密集区的 8.31 倍!”
因湿地螃蟹是水鸟食物来源,水鸟多不会栖息于红树林树梢,等于广植红树林反而会减少螃
蟹族群、水鸟栖地与食物,意味湿地食物链将崩坏。
林惠真表示,若将台湾法定湿地全种植红树林,其实也仅能增加碳汇目标的 0.39%,对净零
碳排贡献极低,但从关渡、香山、芳苑等地,皆可见河川分署、县市政府、社区志工等单位
,每年耗损大量人力与经费控管红树林。
她指出,现在并未规范贩售红树林碳权后的维护主责单位,担忧未来企业认购红树林蓝碳后
,移除、维护成本依旧是要当地居民、政府,甚至为全国大众买单。
https://bit.ly/4fgHBcX
表格提供/林惠真
主管机关:提出方法学不代表鼓励种植红树林
环境部气候变迁署副署长黄伟鸣表示,红树林是国际上公认可作为蓝碳的方法之一,由农业
部提交方法学让环境部审查。目前有专家与民间团体对红树林固碳、管理提出疑虑,环境部
先将红树林方法学退回,要求农业部针对各方意见补充说明后,才会重新审理。
农业部资源永续利用司司长庄老达说明,根据国际研究,广植红树林具有储碳效益,但也确
实有破坏生态、海岸陆域化等风险,故设计方法学,以建立台湾种植红树林的指引,民间遵
照方法学栽种红树林,才可兼顾获取蓝碳与维护环境。农业部会蒐集各界的建议与疑虑,进
行调整。
庄老达提及,红树林并非唯一增加自然碳汇的管道,农业部也在设计海草等方法学,并拟定
《自然碳汇操作指引》,让官方至民间透过森林、海草、红树林等多种方法增碳、交易碳权
时有明确圭臬,不用担心执行后反而伤害环境。
他并强调,农业部提出红树林方法学,不代表强制或鼓励外界都以红树林固碳,只是“提供
执行建议”。
针对外界质疑,推出红树林方法学是否会刺激官方与民间广植红树林?庄老达分析,目前新
植一公吨红树林等大型树木,预估碳权花费需要上千、上万元,然台湾碳费交易贩售每公吨
的碳仅有数百元,等于产生一公吨碳权的成本会高出贩售碳权的收入,入不敷出的情况下,
“不认为会有人尝试”。
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24/07/1-414_3268-1.jpg
(摄影/孙维扬)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0817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