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请放最后面 违者新闻文章删除
1.媒体来源:
自由时报
2.记者署名:
编译管淑平/综合报导
3.完整新闻标题:
长毛象灭绝之谜! 研究曝:恐是运气差
4.完整新闻内文: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分析大约4000年前,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一批”长毛象的基因,检视该
族群灭绝可能原因,包括近亲繁殖、有害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样性减少等的可能性,结论却认
为,这些都不太可能导致长毛象灭绝。这项研究加深长毛象灭绝之谜。
距今约1万年前,地球最近一次冰河期结束,海平面因全球暖化上升,在西伯利亚外海兰格
尔岛(Wrangel Island)上的长毛象,因此与大陆上的长毛象分隔开来。据信大陆上的长毛
象先灭绝,岛上的长毛象由于当地气温仍够低,多存活一段时间,但群数量非常少,约200
到300只,到4000年前全数死亡,宣告这种动物的悲惨命运结局。
过去的基因分析显示,该岛上长毛象近亲繁殖严重,基因多样性低,很可能因此长期健康不
良。但是27日在“细胞(Cell)”期刊发表的这项研究,令人意外地发现,这种遗传瓶颈,
并非是最后一批长毛象灭绝的原因。
瑞典斯德哥尔摩古遗传学中心演化遗传学家达兰(Love Dalen)说,“我们现在能有信心地
否定,这个族群只是因为太规模太小,注定因为遗传因素走向灭亡这种观点”。报告第一作
者、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演化遗传学家德哈斯克(Marianne Dehasque)说,“这意味着另有
原因,而且非常突然,造成这个族群崩溃”。
研究分析21份、时间横跨5万年的长毛象基因组,其中14份取自兰格尔岛、7份为出现族群瓶
颈前的大陆上长毛象基因。岛上长毛象基因组显示,岛上族群从最初顶多8只,在约600年期
间历经20代繁衍,扩大到2、300只,然后维持稳定。
研究发现一群攸关免疫系统的基因多样性减少,不过,尽管长毛象缓慢地累积轻度不良基因
突变,但是最有害的基因缺陷却渐渐消失,原因显然是携带这些缺陷的个体,比较不可能存
活和繁衍后代。
达兰说,若是因为近亲繁殖、低基因多样性或者有害基因突变造成族群灭绝,族群规模应该
会逐渐减少,“但是我们所见的情况并非如此,在这批长毛象孤立生存在岛上的6000年间,
其近亲繁殖程度或者基因多样性几乎没有变化,这表示族群规模在时间推移过程中维持稳定
”。
人类的猎捕显然也不是罪魁祸首。达兰说,“从考古证据来看,人类直到长毛象灭绝400年
后才抵达”,没有人类曾与岛上长毛象互动的蛛丝马迹。
他说,可能由鸟类带进岛上的传染性疾病,又或者是一场苔原大火、火山灰或者一段气候真
的很糟糕的季节,造成岛上植物生长不良,“换句话说,在我看来,或许长毛象就是运气差
”,也许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使岛上长毛象死亡殆尽,“若非如此,也许我们今天还能看到
长毛象”。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reurl.cc/NQKAQp
6.备注:
https://i.imgur.com/cWN4jzE.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