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王国”上市前引热议 作者视角被指不客观
2024/6/17 20:13(6/17 20:35 更新)
(中央社记者叶冠吟台北17日电)耶鲁大学教授石静远的汉语文化史著作“汉字王国”繁
体中文版即将出版,在台湾上市前却引起网络热议。台湾作家洪明道认为作者视角并不中
性,把汉字现代化红利归功中国。
根据麦田出版书讯,“汉字王国:从打字机键盘、拼音系统到电脑输入法的问世,让汉字
走向现代的百年语言革命”共分为7章,细数百年来重要的7场语言变革。从“统一读音”
如何由一张字母表使南腔北调的沟通成为可能,一路论及汉字的“部首”和“笔划”影响
中文电报问世,并促成编目索引系统。
麦田出版指出,作者石静远为北美汉语研究圈重要学者、目前在耶鲁大学任教,透过引用
大量文献,回溯汉字现代化历程里众多关键时刻,包括简体字普及、拼音系统奠定,及数
位化时代打造字符集与背后的政治角力。
长期关注文史的医师作家洪明道近日在脸书指出,提前阅读完英文原文版后,发现“汉字
王国”作者撰写视角,迎合中国主旋律,忽略语言被削弱等问题,在网络引发大量讨论。
洪明道今天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他认为全书有2大主要问题。首先是技术层面的政治意
图,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国家如何去分配资源、让技术演进有政治的干预。书中内文看
似中性,却几乎是以中国视角描写,把汉字现代化全数红利归功于中国,忽略过程中其他
国家的贡献。
以打字机为例,洪明道表示,打字机原为西方世界发明产品,使用汉字的国家吸收技术时
,需进行大量设计转化。日本建立东亚共荣圈殖民统治时,曾为汉字打字机做不少改良和
突破,书中却只强调中国如何克服重重难关。在数位化部分,作者更只着重中共官方的“
748工程”,只字未提及台湾发展出以“形”为基础、在香港澳门拥有大量使用者的仓颉
输入法。
第2是语言问题,洪明道指出,汉字无论在中国或台湾,都有很多种读法与语言,如台语
、广东话、上海话等,但国家在制定标准华语时,变相削弱其他方言。但书中主要论述之
一,即是赞扬汉字现代化让全中国人民能沟通,却忽略这是透过国家政策、强力推行普通
话运动,削弱各地语言后才达成。
有人认为“汉字王国”或许能作为汉语初学者入门砖,但洪明道认为:“学术最基本的要
求就是基于事实,但本书有些部分没有”,例如作者把声调、词汇、文法都不同的普通话
、上海话、台语差距,简化比拟为不同腔调的英语,应该是7声8调的台语,作者都错写为
“5–6个声调”。
洪明道表示,作者甚至写出“世界上,也许只有中国领导人还能在官方场合用毛笔写下汉
字”论点,先不说台湾,就已忽视历代日本首相也会以汉字提座右铭,“她把汉字视为中
国文化的专利,但其实汉字现代化,是由整个汉字文化圈共同推动的”。
不过洪明道认为,若借由“汉字王国”一书,引发从台湾的观点声音与对汉字现代化的看
法,这次繁体中文版在台湾上市也不一定是坏事。(编辑:李亨山)1130617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0617030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