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中央社
2.记者属名:吴欣纭
3.完整新闻标题:台湾市场常见鱼类普查 24种“现流仔”过度捕捞
4.完整新闻内文:
(中央社记者吴欣纭台北6日电)台湾四面环海拥有多样鱼类资源,环团与学者针对台湾
市场常见鱼类进行普查发现,有24种“现流仔”鱼类鱼体缩小、陷于过度捕捞情况,显示
台湾海域鱼类资源正在下滑。
环保团体绿色和平今天召开记者会公布台湾首次常见鱼类普查,这个普查是与高雄科技大
学水产养殖系副教授何宣庆合作,从屏东东港、高雄前镇、高雄蚵仔寮、澎湖马公、宜兰
大溪、宜兰南方澳等6大渔港拍卖市场,蒐集台湾40种渔港市场常见鱼种样本,总计逾3万
笔有效数据。
绿色和平海洋专案主任李于彤表示,这次调查是以文献回顾方式查询各鱼种的生殖生物学
相关文献,并以百分之50雌性性成熟体长(Lm50)作为比较基准,以影像拍摄调查方式来
估算样本中有多少个体小于Lm50的数值。
根据调查显示,有高达24种“现流仔”鱼类,超过一半的样本都没有达“百分之50性成熟
体长(Lm50)”,其中银鸡鱼、星鸡鱼、红甘、白鲳与黑喉等未达Lm50的比例更超过9成
,陷于过度捕捞的情况最严重。
若以各鱼种的Lm50大小为基准,银鸡鱼平均尺寸较2012年的Lm50缩水52%,鱼体尺寸变化
最大,其后依序为红甘较2014年缩水38.5%,星鸡鱼较2012年缩水38.4%,白鲳较2006年缩
水36.4%
李于彤说,“百分之50性成熟体长(Lm50)”所代表的意义,是指鱼类必须长到这样体长
才有繁衍后代的能力,鱼体缩水显示捕捞压力已大于鱼群复原力,长此以往将造成台湾主
要经济鱼种数量变少又变小。
何宣庆则说,鱼越来越小、越来越少是渔民常见心声,但台湾渔业基础资料却缺乏,因此
这次调查也是台湾首次大规模鱼类体长调查并以科学方法验证渔获体型改变,结果显示市
场鱼类体型变小的比例相当高,希望这样的数据可以让政府、学术单位思考该如何解决渔
业资源迅速下降的问题。
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讲座教授邵广昭则说,体长缩水是一个警讯,多是过度捕捞
、栖地破坏、外来入侵、气候变迁等原因造成,要救回渔业资源需要跨部会合作处理,而
首要目标就是划设海洋保护区并落实管理。
绿色和平也呼吁立法院加速审查海洋保育法,让台湾引以为傲的渔业文化和独特的海洋观
光魅力能与生态共荣,永续发展。(编辑:陈政伟)1130606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https://reurl.cc/Vzek9Z
6.备注:
※ 一个人一天只能张贴一则新闻(以天为单位),被删或自删也算额度内,超贴者水桶,请注意
※ 备注请勿张贴三日内新闻(包含连结、标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