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无人机研究野放穿山甲先锋 越南保育组织

楼主: NEDYA ( )   2024-06-01 09:05:42
无人机研究野放穿山甲先锋 越南保育组织苦于缺乏长期捐助
2024年05月30日
环境资讯中心
综合外电;吴凯西、陈文姿 编译;林大利 审校
穿山甲是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常见的受害者,即便能幸运获救,也很难立即放回野外。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3756849290_995c5ea42b_b.jpg
穿山甲野放前,救援组织SVW先装上无线电发报器,以便日后追踪研究。 图片来源:
Tran Van Truong/Mongabay
保育组织“越南野生动物救援”(Save Vietnam's Wildlife,SVW)收容穿山甲时,会先
治疗伤口与疾病、再安置到半野外环境。观察牠们的行为与健康状态、确保能适应野外生
活后,才让牠们回归自然。这个过程可能长达一年。
这些穿山甲可能是动物走私犯罪的证据,等救伤及复健完毕,确定可以野放后,SVW会在
牠们的鳞片安装上小型发报器,以便日后追踪。
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生性害羞,居住在茂密的森林里,还会在地下挖洞。外界对牠们所
知有限,安装发报器除了可了解穿山甲的习性外,也能帮助改善野放过程。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3756425681_b3d58f39a2_b.jpg
SVW确认穿山甲恢复健康后,将牠放回野外。图片来源:Russell Gray/Mongabay
雨林与湿地徒步追踪
全球共有八种穿山甲,四种在非洲、四种在亚洲。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对牠们的生存造成严
重威胁。
在中国与非洲的传统医学中,穿山甲的鳞片可治疗疾病,血液可以滋补。在亚洲,穿山甲
肉还能作成佳肴。
栖地流失是另一大威胁。新加坡万态保育集团(Mandai Wildlife Group)野生动物保育
与健康经理、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穿山甲工作小组成员Charlene Yeong指出,“开
发和都市扩张让穿山甲栖地不断流失,在亚洲尤其严重。”
在亚洲的四种穿山甲,有三种的受胁程度属“极危级 ”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其中两种来自越南,分别是马来穿山甲(Sunda Pangolin,学名:Manis javanica)
与中华穿山甲(Chinese Pangolin,学名:Manis pentadactyla)。
SVW成立于2014年,隔年就开始运用无线电追踪研究穿山甲。无线电追踪的成效很不错。
研究人员利用手持追踪器,只要穿山甲还停留在地面,就能找到200到300公尺外的穿山甲

SVW研究穿山甲的移动距离,以及环境对牠们行为的影响。利用了2018到2021年间的资料
,SVW团队在2023年发表一篇马来穿山甲的研究。他们发现,马来穿山甲的日常活动范围
约是1.5平方公里。
这项研究也为团队提供了野放穿山甲的重要资讯。例如,他们发现,如果雄性穿山甲发现
其它雄性穿山甲的活动迹象(例如树上的抓痕)时,通常会迅速离开该地区,以避免发生
冲突。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3756624113_22310edb41_b.jpg
两只穿山甲正准备放回野外。图片来源:Russell Gray/Mongabay
SVW科学与技术专家格雷(Russell Gray)表示,有了无线电追踪,当天就能跟着穿山甲
的移动路线,蒐集附近的生态及微栖地资讯,可以看到牠们使用哪棵树、哪个区域、附近
有多少蚂蚁或落叶。有了这些资讯,就能选定更适合的野放地点,进而提高穿山甲的存活
率。
这些资讯对于还在等待野放的穿山甲也有帮助。饲育员了解更多牠们的食性与行为,就能
提供更好的照顾。
在多次追踪后,SVW发现,雌性与体型小的穿山甲速度较慢、移动距离短,定位成功的机
率高,更适合长期追踪。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3756624133_ffbd6fdde2_b.jpg
(左起)SVW的Russell Gray、Linh Le和Tiffany Chen,他们正使用手持式无线电追踪器
寻找穿山甲的讯号。图片来源:Russell Gray/Mongabay
展开空中追踪 无人机提高效率
无线讯号的追踪成效不错,但还是有不少限制。雨季时,穿山甲白天会在树上睡觉,容易
发现牠们。但是到了旱季,牠们会藏身地洞,要靠近到10公尺以内,才能侦测到发报器的
讯号。
格雷解释,人在热带森林中移动时要避开竹子、藤蔓、荆棘,速度很慢,一天大约只能前
进3公里。在传感距离仅有10公尺的情况下,只要穿山甲移动1公里,想再度找到牠们的机
率“几乎是零”。
2019年,SVW联系上澳洲新创“野生动物无人机”(Wildlife Drones)创办人桑德斯(
Debbie Saunders),他们的无人机能从空中追踪发报器讯号,操作范围约5公里。桑德斯
亲自到越南测试无人机在丛林间的成效,最终成功侦测到所有发报器的讯号。于是,SVW
开始利用无人机在雨林与湿地间追踪穿山甲。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格雷说。但他强调,无人机无法完全取代人力。有时候,山区地
形会阻碍讯号,追踪不到穿山甲。此外,研究人员可以一面追踪讯号,一面蒐集穿山甲附
近栖地的环境。这些都是无人机做不到的事。
因此,SVW团队会先借助无人机来锁定穿山甲的大致位置,再由人员去现场追踪并蒐集讯
息。两项技术的合作,省下不少时间和人力。
无人机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侦测发报器的频率。当发报器连续24小时没有移动时,讯
号传送频率就会增加,代表穿山甲可能已经死亡。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3756839405_5237853acc_b.jpg
Lo Tien Bieu和Pham Thi Ha Nguyen正在操作Wildlife Drones的无人机。图片来源:
Russell Gray/Mongabay
资金挑战与穿山甲保育的未来
整体环境对穿山甲的生存相当不利,但还是有好消息。近十年来,大众逐渐认识穿山甲。
童书、动画里都可以看到穿山甲,也有越来越多要求保护穿山甲的声音。终于,中国在
2020年将穿山甲鳞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除名,而保育组织也持续号召大众不要使
用穿山甲制品。
然而,穿山甲保育还是面临不少困难。以无线电追踪为例,一个发报器至少要300美元(
约新台币9690元),附有GPS功能则要超过1000美元(约新台币3.2万元)。保育需要很多
资金,但大部分的捐助者想捐给新计画、并且期待看到新的成果。
这对SVW的穿山甲追踪计画非常不利。格雷解释,因为这项计画是长期性的,研究的物种
是一样的,报告内容也是近似的,不太符合捐款者期待。因此,这计画通常只能拿到一次
性捐款,很难拿到长期捐助的支持。
SVW另外在菊芳国家公园(Cúc Phng National Park)也有中华穿山甲繁殖计画,牠
们在越南已濒临灭绝。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3755516457_284d430dfc_b.jpg
Russell Gray观察一只刚被释放的穿山甲,牠正爬进树洞。图片来源:Lam Le/Mongabay
新加坡万态保育集团也有不少穿山甲救援的经验。这些穿山甲通常健康状态良好,只是误
闯民宅或庭院才被送到救援中心。这给了Charlene Yeong团队研究穿山甲的大好机会。他
们保留了每只获救雄性穿山甲的精子,以备未来可能的繁殖计画。
Charlene Yeong说,他时常和东南亚各地的救援中心联系,大家相互交换心得,即使是小
事,也帮助很大。例如,如何安置一只年轻的穿山甲?该放在盒子里还是放在毛巾里?
“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他说,“知道有这么多的人在为穿山甲保育而努力,让人非常振
奋。”
https://e-info.org.tw/node/23917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