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为啥伊朗人要换神棍政府上来啊?

楼主: s213092921 (麦靠贝)   2024-05-19 23:50:23
※ 引述《mikasamikoto ()》之铭言:
: 以前伊朗妇女是很自由的,能穿一般的衣服上接,穿比基尼都行
: 后来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白色革命),数百万伊朗人抗议示威罢工,
: 原本的君主制国家被推翻,什叶派的人回来,伊朗又变成政教国家,
: 女生要带罩袍上街,异教徒被迫害,西方娱乐跟媒体被切断,本来还能游行的现在也不行了
: 伊朗人是有斗M倾向吗?一定要管的特别严才爽?
: 有没有八卦?
2024年是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胜利45周年,在2月份,伊朗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在当前中东局势背景下,伊朗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引人注目,人们担心它与美国会爆发直接军事冲突
美国东部时间2日16时,美军出动多架战机和无人机,还有从美国本土起飞的远程轰炸机,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85个目标发动空袭,使用了超过125枚精确炸弹。空袭造成了伊拉克安全部队和平民16人死亡,25人受伤
在叙利亚方面,美方则称有至少18名由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成员在空袭中丧生。这是美国对1月28日驻约旦美军基地遇袭事件的首轮报复
伊拉克政府非常愤怒,召见了美国驻伊拉克临时代办,抗议美军暴行。叙利亚外交部则谴责美国侵犯了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拜登宣称要报复时,舆论矛头都是对准了伊朗,结果挨炸的却是伊拉克和叙利亚,而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友。更离谱的是美军在轰炸前还告知了伊朗。再这样子下去,恐怕连伊拉克这个盟友都会跟美国翻脸
伊拉克方面声称:不接受美国的任何谎言和借口。不知道美国要怎么跟伊拉克解释:我骂的是伊朗,打的却是你伊拉克。这说明美国不敢直接和伊朗开干
但拜登又要保全自己的面子,所以“柿子专挑软的吃”是最安全的。曾几何时,伊朗可是美国在中东盟友之一,另外两个是以色列和沙特,这三个支点构成了美国的中东战略支点,为美国带来了丰厚的地缘政治红利和经济红利,确保了“美元-石油-华尔街”体系的稳定。
但是,1979年爆发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在一夜之间就让美国所有“投资”打了水漂,至今仍是美国心中难以启齿的痛
1925年10月31日,伊朗议会投票废除恺加王朝,将王冠戴在了礼萨.汗头上
1926年4月,礼萨.汗加冕为国王,号称礼萨.沙阿.巴列维,并宣布7岁的长子为王储。
英国接受了这场政变,因为新王朝并没有损害英伊石油公司在阿巴丹炼油厂的利益
礼萨.汗是军人出身的半文盲,但他工作勤快,每天5点起床,7点工作,下午视察,晚上开会,他让伊朗的社会面貌出现了很大变化。
为了弥补文化上的不足,国王让6岁的王储跟着法国女教师阿尔法学习。1931年,12岁的王储被送到瑞士勒罗赛贵族学校就读
1935年,波斯正式更名为伊朗
1936年,王储回国服役,1938年起跟随父亲治理国政,在这期间,美国、英国、德国围绕伊朗石油进行了明争暗斗。
伊朗对自己只得到16%的石油利润相当不满(英伊协议),美国就出来“帮助”伊朗。英国发现美国在挖墙角,不得不在1933年与伊朗达成新协定,保证每年一次性付给巴列维王朝至少75万英镑,伊朗因此离美国远了一点
但纳粹德国来了,希特勒向伊朗提供了大量的火炮、步枪等武器,并援助了5000多名德国各类专家到伊朗,还派出大批教师到德黑兰大学等高校任职
希特勒声称德国和伊朗都是遭受英国奴役的国家,双方要为共同利益奋斗。到了1939年,伊朗官方和民间都充满了亲德反英情绪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进攻波兰,二战爆发。礼萨国王宣布中立,其实是偏向德国。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礼萨还在强调中立地位
实际上伊朗因为石油、波斯湾以及陆上的交通线,它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当大国都下场参战杀红了眼,没有实力的伊朗是无法中立的,如果伊朗不加入轴心国,就必须加入同盟国。美英要让红军撑下去,就必须将战争物资送到苏联
如果物资从海路走遥远的摩尔曼斯克,运输时间非常缓慢;从埃及也不可能,因为德军有制空权;地中海更不可能,就算避开了希腊的德国海军基地,土耳其人也不会允许盟军物资通过海峡进入黑海
唯一通道就是经过波斯湾到伊朗再走陆路送到苏联,中立的伊朗则不允许战争物资过境,这等于是与盟军为敌,礼萨国王的“中立”,此时就是政治错误
1941年7日,伊朗王妃芙吉雅的父亲(埃及国王法鲁克)就提醒过伊朗国王,丘吉尔要对伊朗动手
注:芙吉雅是小巴列维的首任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但王室不喜欢她,后来两人离婚)
而伊朗还在磨磨蹭蹭,8月23日,史达林决定派红军机械部队从北面进攻伊朗,英军派五个师从南面,东南面进攻,打通交通线。面对苏英夹击,伊朗仅仅抵抗了五天
史达林声称,除非礼萨退位,否则,红军将在9月17日占领德黑兰。9月16日,礼萨被迫宣布放弃王位,流亡国外,由22岁的小巴列维继承王位
英国反对小巴列维继位,要求由恺加王朝的王子继位。苏联反对,因为那位王子正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
9月19日,英苏谈妥,共同承认小巴列维为伊朗国王,要求其将所有油井、炼油厂移交给盟军管理,巴列维国王全部接受,并对德宣战。
1941年12月,美国参战后,美国国务院立刻派出亚瑟·米尔斯波到伊朗担任国王的财政部长,为将来做准备
英国给伊朗设计了议会制,议员名单由英国提供(亲英派),苏联不同意,也给了一份议员名单(革命派)。
1943年11月,三巨头会议选择在德黑兰召开,以示盟军已控制住了中东地区,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下榻处召见了伊朗国王,而史达林则去王宫拜访这位24岁的国王,把他吓得连茶杯都不敢先端起来喝
史达林第一句话就告诉他:你在未来五十年内都不用担心。巴列维国王表示愿意与苏联合作。接着,伊朗革命派建立了人民党(共产党),要求在战后实行石油国有化政策
二战之后,美英苏为了争夺伊朗互不相让,伊朗利用这一局面,算是恢复一些自主权,领土也基本完整
伊朗准备建立君主立宪制,把权力交给内阁,国王虚位化,社会世俗化,与大国保持同等距离,巴列维在当时的形势下,只能接受这种安排
但在1951年3月7日,伊朗首相拉兹玛拉在德黑兰被极端分子暗杀。国王任命了美英支持的亚拉出任首相,但亚拉遭到了议员们抵制,3月20日,亚拉政府便宣布解散
国王不得不让72岁的摩萨台组阁,摩萨台曾是恺加王朝的高官(省督),还是大地主和大律师。他主张伊朗石油国有化,拒绝接受沙特与美国那种五五分账制。由于这项政策损害了美英石油利益,伊朗受到了制裁
1952年7月,伊朗已无法卖出一滴石油,财政出现危机。英国又宣布伊朗断交,但摩萨台认为只要顶住压力,石油交易必然恢复。他要求国王授予他军事指挥权,被国王拒绝后,摩萨台辞职下台。
新首相贾瓦姆取消了石油国有化政策,引发伊朗全国骚乱,国王又不得不请回摩萨台,同意他兼任国防大臣。
美国担心与自己建立紧密关系的巴列维国王失去作用,于是决定恢复巴列维王朝,避免伊朗走向民主化。1953年3月,CIA局长艾伦·杜勒斯制定了颠覆摩萨台政府计划。953年4月4日,美国为该计划拨付巨款。6月,美国和英国情报人员在贝鲁特密会,确定了完整的计划,代号为“阿贾克斯行动”
老罗斯福的孙子克米特.罗斯福负责执行计划,他是美国在中东的CIA负责人,参与者还有美国驻德黑兰大使亨德森
美国先发动了舆论战,说伊朗将被苏联控制,再向王后行贿金银珠宝,让她力劝国王废掉首相,中止宪法。
美国为国王提供了两台大功率电台以保持联系,并向国王保证,万一有事,将用飞机送他一家人到伊拉克
8月13日,国王签署法令,宣布解除首相职务。8月16日,摩萨台拒绝离职,宣布解散议会和最高法院,并将权力分给人民党,美国安排国王一家逃往巴格达。
8月19日,皇宫卫队在美国军事顾问和卫队长纳西里率领下攻打首相府,保皇派则控制了全国所有电台,宣称首相发动叛乱。当晚,摩萨台在官邸的地下室被捕。巴列维国王下令囚禁摩萨台,一直关到1967年摩萨台去世
然后,美国提供了处决名单,如外交大臣法泰米等人,他们是共产党员,再然后就是处死军队里的共产党员。
等巴列维国王掌权后,他发现自己跟二战时期一样,完全受制于人。美国朋友成了他的“监护人”,王室、内阁、议会、军队、尤其是情报机构充满了美国顾问。从1954到1979这25年时间内,伊朗是一个特务横行,人民动辄遭受拘捕、酷刑和处死,完全没有自由的国家。同时,苏联支持的革命派又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罢工浪潮,并要求伊朗彻底世俗化。
有趣的是,革命派最终与伊斯兰宗教集团走到了一起,因为双方有共同的目标:推翻巴列维,赶走美国人
1973年7月31日,伊朗王朝在国内压力下终于实现了石油国有化,但为时已晚。
伊朗巨变分三个阶段:
一、反美反国王运动从1977年6月初开始,以知识分子为主
二、1978年1月运动,主力为农村贫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三、1978年6月运动,“红黑联盟”形成(革命派与宗教集团),欧洲为了削弱美国在伊朗独大的局面,站在了“红黑联盟”一边。大赦国际及各种人权,NGO轮番向伊朗国王施压,指责他侵犯人权,必须释放政治犯
而宗教集团领袖霍梅尼在离开伊拉科后,他的“革命根据地”就在巴黎。欧洲和苏联都支持伊朗成为共和国,但欧洲支持“黑”,苏联支持“红”
由于伊朗财富分配长期两极化,绝大多数民众没有得到石油红利,而巴列维国王为了拯救王朝而实施的土地“白色革命”,又不敢得罪大地主,最终酿成了商人、共产党、什叶派联手造反的局面
1979年,霍梅尼成功推翻巴列维王朝,伊朗变天。美国在最后关头抛弃了巴列维国王,卡特总统一开始甚至拒绝了国王来美国避难的请求
霍梅尼上台后,立刻清洗了合作者-共产党,与苏联关系极为紧张。气急败坏的美国却对伊朗实施了全面制裁,反而迫使伊朗放弃了反苏政策
在后来的45年里,伊朗一直是美国的死敌,虽然在两伊战争期间双方有过缓和,但激烈对峙局面并没有改变。
这一切是美国自找的,当1953年CIA策划推翻摩萨台政府时,就注定了这个蛋打鸡飞的结局。
美国破坏伊朗变成了共和国的历史机会,也终结了伊朗的民主,为了自己的石油和地缘政治利益,美国硬是花费数百亿美元扶持起了一个封建王朝
网络上现在有人总是喜欢凭著几张照片,回忆巴列维王朝时代伊朗是多么的世俗和开放。但如果没有伊朗共产党的努力,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伊朗人接受世俗化?
叙利亚够世俗吧,结果呢?美国要摧毁这个国家。所以,那些夸巴列维王朝世俗的人,根本与世俗无关,而是因为可怜的巴列维国王是美国人的棋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