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发毕业文的多是信仰坚定的盲目者,不知道该说可怜还是可笑。
他们多是自住客,买的房子不太出租,卖了就没地方住。
然而自住房顶多算储蓄,而不是能带来正现金流的资产。
因此在我看来,信了话术跑去发毕业文跟黄牛告解的人看了令人尴尬至极,
像极了电影中被拉进邪教而未自觉的信徒。
我知道有些人听了一定不服。
他们说买房能增转贷或是以后会通膨的原因而坚持自住房不只是储蓄,
但即使把这两件事考虑进来,房子仍没有特别优势。
在增转贷的部分,你要的无非是高额贷款的权利和低贷款利率对吧?
在贷款权利的部分,这些人知道你把现金定存在银行也能再质押借出来吗?
利率没多高,流动性也好多了。
==== IBIZA 指著上面这句说我在推荐定存。OK 我补充一下好了 ====
只要你不以去脉络的方式看全文,你会知道这篇重点不在推荐定存。
这里是从质押权利及利率的角度去探讨把钱锁在各标的之差异。
定存只是一个理财选项。你也可以锁在股票指数、REITS、
最近殖利率不低又能质借的债券指数 ETF 里,视个人理财需求而定。
====
也就是说,理财的重点在于你有没有先储蓄让你以后能质押出来,
而不是钱到底有没有存在房价里。
至于低利率的部分,现在是全球各地网络银行、证券商竞争白热化的时代,
他们纷纷推出低质押利率的方案。
像现在明明央行利率已达 2%,居然还有一些券商利率可以压在 2.6% 以内。
这真是有够夸张,搞得好像他家有印钞机一样,
更别提你还能把钱转去长期提供低利贷款的海外网络券商了。
就算考虑断头问题,有一定收入又无不良纪录,那跑去裸借信贷也没那么难谈。
贷款优惠的重点终究还是在收入而非资产存量。
在上述情况下,增转贷的利率优势真的有这么大吗?
我都还没有提你缴到符合贷款资格时,社会上还有剩多少接盘侠增加银行估值的信心,
还有你敢不敢把自住房贷出来的问题欸。
当自住房变成抵押的标的时,它真的符合你当初买的理由 ── 住得令人心安吗?
再来提某些房虫爱讲的债务因通膨而贬值问题。
这其实是把群体和个体的概念混为一谈,混淆视听。
通膨是群体的指标,不是个体的指标。
当国家经济也有成长,信用没破产,能持印钞,那国家的税收有可能因为先前举债投资而
增加,使得当初债务的还款负担变轻。
这部分大致是对的,但是就不能套用在个人身上。
人既不会印钞,随着年纪增长也会越来越不容易增加收入或举债。
当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你早年揹的债务负担是一点也不会随着国家的通膨率而降低。
就算二三十年后的三万花起来只有现在一万五的感觉,但如果你的收入只从五万涨到六、
七万,那这负担也不会减轻多少。
因此在国家的发展基期变高,全球科技与文明发展速度减缓的当下,不随便增加长期重大
负担本来就是正确的,毕竟你不清楚之后有没有高收入的机会。
你也不清楚产业会不会因为少子化而像台积电那样陆续往国外布局,
导致国内回到 2008 ~ 2016 投资有限,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
如果有人因为 30 年前 100 万跟现在 100 万价值不同,于是就叫你别怕揹债,
那你就跟他说,要是以后负担率没降,那不足的部分就请他补吧!
你在股板是赚烂了获利了结或输光了玩不下去,总之就是要出场才发毕业文。
没想到房板却是先喷了一堆钱买了各项指标失衡的房子,
准备开始扛三四十年的负担才叫毕业。
放眼古今,大概也只有在人们好不容易怀孕生子成功时,才会听到人们这样讲。
也许在这宽松过头、少子化的台湾,孩子真的多变成了房子的形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