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碳费征收传延至后年 排碳大户缴纳时点比

楼主: class21125 (河童)   2024-05-14 20:46:29
※ 引述《gladiator303 (Alex )》之铭言:
: 碳费时程大延宕,据环境部最新拍板的立法作业期程,规划碳费费率最迟今年 12月预

: 、明年3月发布,换言之,排碳大户首度缴纳碳费的时间点,可能将 延后到2026年,比

: 订时间晚一年。
: 环境部回应,制定碳费费率是今年一定要完成的工作,作业期程确实有往后调 整,但

: 候署仍在努力进行中。据悉,目前环境部将今年12月视为“底限”, 最慢年底必须预

: 费率,不过若能提早达成共识,也会加速作业。
: https://imgur.com/a/DSCywFt
: 6.备注:
: 按照原本计画是上半年要推,实际进度大家都猜暑假会出来,没想到可能会拖到年底
: 不过这样比较好啦,台湾推碳费最重要的目的是接轨2026年的欧盟CBAM,慌 慌张张今

: 推出碳费,实在没必要~~
: 除了要讨论一般费率、优惠费率,后续自主减碳抵减,还有碳信用机制等等很多细节要

: 定,看看年底可不可以讨论的更周全吧!
开征碳费这件事对台湾超级重要,但原本的计画对产业界来说太仓促了,一般民众也雾飒
飒,所以早上新闻看到延后真的满高兴的。(顺带一提联合报的图表有误植,气候法三读
应该是去年一月才对。)
不过下午气候署副署长出来说:预计8月底前完成3子法公告,今年也一定会完成碳费费率
制定,但是否赶得及今年开征仍有变量。
听起来是一定要延后了,只是评估进度没有联合报说的会延那么久。
碳费这题,政府审慎一点看待是好事,毕竟碳费审议委员会有几个重点还没解决,刚好最
近工作在研究这块,列出来抛砖引玉一下:
一、一般费率
政府2020年的时候委托 LSE 研究台湾碳费方案,最后结论建议不要低于10美金。
考虑到日本碳税起征费率大约新台币60-70元、新加坡起征费率大约新台币110-120元,环
境部碳费草案设定300元(10美金),算是很积极进取又不会太过分的价格。这题应该是
确定了。
二、优惠费率
吵比较凶的是这个,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作法。光是碳排放交易跟碳税就是两种机制,台
湾的碳费又跟前述两种机制不完全相同,所以还没有定论。
日本碳税是把民生必需、特殊产业需求项目列出,给予免税/减税。
韩国碳排放交易是给予免费排放额,然后再慢慢减少免费额度。
新加坡碳税第二阶段会贵很多,但是他们也给 EITE 公司 (energy-intensive and trad
e-exposed companies)发放临时性补贴,实际上就没那么贵。
最重要的欧盟比较复杂,他们针对范畴一排放设定很严,但是有规定“高碳泄漏风险”的
产业(碳泄漏 carbon leakage 意思是某些产业容易被碳税费吓跑导致净零政策失败)可
以给予90%的免费排放额,加上碳边境机制就是用来保护这类欧盟厂商,算是给了很大优
惠。
总和前面几大案例,环境部设计的机制是“高碳泄漏风险系数值”,被认为高风险的产业
,只要配合政府的自主减量计画审核通过,依照目前草案会给予“0.2”的系数值。
前面有说欧盟建议高碳泄漏风险产业可以给予90%的免费排放额,很多相关研究也建议碳
税费的特定产业免征水准应该在 85-95%,台湾订“0.2”等于是 80%,算很客气了
设定优惠费率的好处,就是可以一边征收碳费一边保护敏感产业,避免本国企业被外国竞
争者打垮,或者是外移导致本国就业机会流失。讲真的企业如果用脚投票,碳费也就形同
虚设了。
三、对民生经济的冲击
这部分属于比较大方向,在第二、第三次审议会议的时候,有讨论碳费费率要纳入 CPI
考量,而且之后还要做“绿色通膨”的社会压力模拟(我看新闻是说委托中华经济研究院
建构数学模型)
绿色通膨应该是最多人关心的啦,碳费垫高成本的话,企业还是会多少转嫁消费者,影响
到物价。
另一个重点台湾好像还没讨论,就是绿色失业。英国这三四年都在吵自由钢铁的大裁员问
题,好几个厂一口气裁几百上千人的,加上工厂周边消费消失,直接就是摧毁当地小镇。
台湾碳排最大的企业是台塑跟中钢,阿这两家养活多少家庭,我是算不出来啦,但这问题
真的会超级大,这也是我赞成政府延后拍板的主要理由。
谁家没有个大伯二舅在工厂上班呢
四、碳信用机制
这块我还在研究,主要是看到新加坡的资料,他们已经成立两个全球性碳权交易所,可以
买卖国际碳抵换项目(就是种树啦、保育海洋啦、援助第三世界之类的)。
所以新加坡已经成立了一百多家碳权相关的服务公司,金融业也摩拳擦掌,等于是把碳变
成新商机。
其他亚洲国家在这块走很慢,台湾自己也满奇葩的,台湾碳交所只能买不能卖,而且还不
能接轨国际项目(aka不能对接欧盟CBAM),有些人都在笑说台湾碳权是给政府写报告用
的。
碳信用这块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研拟配套,所以我才说,原本2024上半年要拍板定案的计
画太仓促了啊。
不过我不是要骂人,毕竟净零碳排是国际趋势,政府认真推很好,发现来不及就延后计画
这样很务实,给个赞。还是希望台湾碳费政策可以好好规划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