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内卷”不用支语怎么讲?

楼主: cocogg (居居)   2024-05-09 01:22:17
※ 引述 《Subscript9 (小火车过客)》 之铭言:
:  
: 在社会学上,involution这个词最早是用在农业上,印尼的水稻种植产业因为外来压力影

: ,无法向外拓展而停滞成长,但因其他因素,仍然继续吸收其他人民进入产业,使整个产

: 进入一个复杂化的现象,却无法产生革新。
:  
: 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Clifford Geertz将上述现象赋予“农业的内卷化 Agricultural Inv
ol
: ution”此概念,定义此概念系描述一个文化“无止尽的雕琢内部成效,并且复杂化过程

: 但是却无法向外发展”。
:  
这段说明有点模糊,我补充一下:
首先,印尼种的是旱稻。
台湾种水稻,一年2~3期,照节气耕作。
跟台湾不一样,印尼没有四季,印尼只有夏季,而且稻米品种特性与台湾不同,印尼种稻不
分季节,收完就接着种,所以你在印尼爪哇,有可能同时看到各个生长时期的旱稻在田里。
印尼的旱稻产业,或者扩大说印尼的农粮作物,为什么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技术上的大
步革新,我认为主要在他们的社会结构、经济面、人才面没办法支援,当然造成这些的原因
包括荷兰殖民历史、整个社会教育制度、缺乏基础建设以及明显的旱雨季与热带气候等问题

另外,我认为跟民族性也有很大的关联,印尼他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民主化后飞速成长
,印尼人对一个产业的概念跟我们不太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比我们还先进。举个例子
,一个外企要在印尼的村落发展,地方会要求你要尽量带给当地工作机会,能用人工就人工
,不要机械化、自动化,而且必须负责当地一定比例的基础建设。这就跟现在台湾大型企业
追求ESG一样,诉求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印尼最大的农业公司,契作农民+雇员近三万人。
跟台湾一样,随着工商发展,印尼农村的年轻人也在快速流失,但是印尼并没有像台湾有一
套有系统的农政单位、或历史悠久的农学院、研究机构支持,印尼有近50%的人口务农,为
了选票,官员也很积极投入农业政策,但这一套制度非一朝一夕就能生出来,我估计如果真
的有心要做,要20年,差不多快一个世代,才能成型。
印尼跟台湾一样,粮食自给率很惨,印尼有2.7e人,他们连平常主食的米还缺到靠进口。这
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我去年在他们的超市逛(全联等级),想买点纪念品,结果超市里面一
堆进口货XD~最后买了Sambal酱当伴手礼。(大家不要只去峇厘岛观光,不同岛屿风情差很
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