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孙中山是怎么推翻清朝的?

楼主: jodawa (jodaway)   2024-05-04 21:00:42
※ 引述《Ninja650r (忍者)》之铭言:
: 话说国家都有军队跟警察负责防止民众暴动 政权被推翻
: 清军应该没有被孙中山给收买或是联手孙中山
: 那孙中山手无寸铁是如何推翻中国清朝庞大军队与捕头的?
: 还有大内高手耶
: 然后逼退清朝皇帝溥仪?
: 百思不解
孙中山是推翻满清的先驱。
在孙中山上一辈分,有两位主张变法的前辈,就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但是这个路线后来走得头破血流。
因为满清政府实在太迂腐了,
就以官员比例做一个管窥的例子来说好了,
全中国汉人和满人的比例可能大约是5:1~10:1,
但是在朝廷的比例却是反过来,可能大约是1:2~1:5 (大致概念,记不清了)
总之这突显的问题是,清廷仍有严重的集权&民族问题,
你就想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少数民族比较有机会当高官,这国家能强吗?
当有志青年在想着如何救国时,国家高层还在纠结著如何不大权旁落。
有心改革的光绪,身为皇帝,也是活在慈禧的眼皮下,
因此这路线最后彻底失败。
孙中山很早就开始主张要整栋打掉重盖,不这样没办法,
所以变法派GG之后,革命派声势就更旺了。
革命本来就不是一人的事,孙中山本来类似一个崇拜洪秀全的极端反叛分子,
到后来变成大家希望的投射,因为旧政府的改革实在太慢,偶而还来个倒退噜。
从精神喊话(嘴砲),到被通缉,到开始组织零星的武装革命。
一个现象是,全中国四处都有革命份子,只是多或少,
或者说,很多人心中都有革命想法,只是要不要做。
就跟鹅城的百姓一样,谁赢,他们跟谁。
清廷晚期开始练新军,也就是西式军队,
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就是袁世凯,很多将领、军阀,都算他的后辈。
新军里面也有很多潜在革命份子,
因为道理很简单,接受到新教育、新观念,
转头看看那个食古不化的旧政府,谁都会有变革之意。
所以你不得不说,精神(嘴砲)力量是很强的,
在搞革命当中,说他是第一力量也不为过,所以孙中山贡献功不可没。
N次武装革命失利后,终于在一次清廷资金轧不过来的事件,说要把铁路收归国有。
(有个夸张点的说法叫橡皮推翻满清)
民以食为天,你颟顸无能我可以忍,你吞我钱财如杀人父母,
所以暴动民气之下,武汉起义就成功了,
本来只是攻下当地衙门,然后宣布独立,
这下全中国就遍地开花,各地都有起义成功,
就跟鹅城的百姓一样,墙倒众人推。
这时的中山先生本来正在出国深造的样子,
听到革命成功不亦乐乎回国,
正如前面讲的革命者太多了,有出钱、有出力、有出脑子的,
其中黄兴也是出了很多力的行动派,
总之最后大家算一致推举孙中山来当精神领袖、领导者。
这时北京的清廷就要开始清叛军,
可是清廷太颟顸了,连能好好带兵的人都缺,
只好请回本来回乡养老的袁世凯重新出山。
袁世凯一直是个介于革新和保守之间的骑墙派、投机派,
一方面有点新的思想,觉得需要改革,
另一方面又不想违背上意,所以镇压革命势力也出了不少力。
与清政府处于微妙的关系,但清政府觉得没袁世凯无法带军,所以还是请袁回来。
袁世凯挥军南下,革命军就开始急了,
以眼前的军力,要跟袁世凯大军硬拼,实在凶多吉少。
然而有趣的是,袁世凯大军开到武昌门口突然就停步了,军队也不攻、也不撤,
清廷急了,你这是干啥;革命军也蒙了。
袁世凯开始扯一些五四三的借口,然后又跟清廷、武汉两方意味不明的刺探。
“原来袁世凯想当大总统呀!”
清廷: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居然吃里扒外!
革命军: 干他妈的这个不要脸的野心家,大家都在革命,他还在图个人利益。
不能妥协阿、不能信任啊! 革命军吵成一团。
最后还是妥协了,袁世凯愿意倒戈,条件就是革命军要让袁当“大总统”。
(好像当个N年吧,当完再来搞民主)
然后袁世凯就开开心心的回北京把小皇帝和他娘逼退位了。
然后大总统当个几年,袁越当越爽,索性重新当回皇帝好了。
各地革命分子:干你妈的!
孙中山:干你妈的!
之后就是后话了,袁众叛亲离,军阀四起、你争我斗,最后还是要武力完成统一。
因此孙中山死前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革命是把那扶不起的烂屋给推倒了,
但是如何一起盖好一个新的,一路走来实在是血泪斑斑。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民主得来不易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