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要言论自由争民权 回顾美国学运风潮
2024/5/2 20:00(5/2 20:30 更新)
(中央社华盛顿2日综合外电报导)加萨战争近日引爆美国大学生抗议浪潮,有的升级成
为暴力冲突,得出动警力压制。这是数十年来一系列政治行动主义(political activism
)风潮最新一波。
过往美国学运背后成因各不相同,但情节却很相似:年轻人要求校园或世界做出改变,且
他们的示威活动往往会在与当局冲突中升级。
当前这波抗议浪潮主舞台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过去也曾发生类似示威活动,包括在越战期
间的1968年。哥大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历史学教授罗森柏格(Rosalind
Rosenberg)表示,当年示威不仅迫使哥大终止进行机密的战争研究,还带来停止征兵等
改变。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回顾美国史上4次大规模校园示威活动,包括1960年代的言
论自由学运、1970年的反越战与反种族不平等运动,以及1985年的反南非种族隔离政策运
动。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60年代言论自由运动
1964年,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C Berkeley)学生不满校方在民权运动和越战时期对政
治活动和言论自由作出限制,因此发动示威。
根据该校官网,当时状况从“小型静坐和示威”升级为一系列大规模集会和抗议活动,主
要诉求是“在校园内享有完整的宪法权利”。
近800名学生在这场运动中遭到警方逮捕。该校最终将限制言论或倡议内容的规定推翻。
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1970年反越战流血事件
1970年5月2日,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爆发反对越战和美国入侵柬埔
寨的示威活动。2天后,国民兵向示威者开枪,造成4名手无寸铁的学生死亡、9人受伤。
据路易斯(Jerry Lewis)和韩斯莱(Thomas Hensley)为肯特州立大学所写的文章指出
,“这起枪击事件带来巨大影响,引发全国大罢课,迫使数百所学院和大学停课”,更影
响国内政局。
文中提到,时任总统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白宫幕僚长哈德曼(H.R. Haldeman)在
著作“权力的终结”(Ends of Power,暂译)中指出,“肯特州立大学枪击案逐渐演变
成为水门案(Watergate),最终毁掉了尼克森政府”。
密西西比州杰克森州立学院:1970年种族不平等事件
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发生数天后,警方向杰克森州立学院(Jackson State College,
现为杰克森州立大学)宿舍开枪。传统上这所学校学生多为非裔人士。
据该校指出,包括校园内超速的白人驾驶何等无礼等问题在内,非裔学生当时针对种族不
平等展开抗议。
当时警方获报称有非裔年轻人在校园附近向白人驾驶扔掷石头。联邦调查局(FBI)报告
指出,警方赶抵现场后,向宿舍发射数百发子弹,杀死2名学生,另有12人受伤。此事发
生后,该校也被迫取消毕业典礼。
2021年,杰克森市(Jackson)巿长卢默贝(Chokwe Antar Lumumba)在该校毕业典礼中
表示,当年警方“不公正地射杀2名无辜非裔年轻男子,对非裔学生社群造成惊吓和创伤
,也犯下本市史上最严重罪行之一”。
美国学者辛恩(Howard Zinn)在“你不能在行驶的火车上保持中立”(You Can't Be
Neutral on a Moving Train,暂译)一书中写道:“1970年春天发生美国历史上首次大
规模罢课行动,400多所院校学生停止上课,以抗议入侵柬埔寨、肯特州立大学事件、杰
克森州立学院2名非裔学生被杀,以及战争持续延烧。”
全国示威:1985年反南非种族隔离政策运动
1980年代爆发另一种形式校园示威浪潮,美国各地学生希望学校与支持南非种族隔离政策
的组织断绝联系。
哥伦比亚大学是这场示威运动核心。当时该校“自由南非联盟”(Coalition for a
Free South Africa)引领学生封锁行政大楼汉密尔顿大楼(Hamilton Hall)。
此后,哥大成为最早退出与南非业务往来的美国大学之一,后来有155间大学跟进。美国
国会也于1986年通过“全面反种族隔离法”(Comprehensive Anti-Apartheid Act),禁
止美国与南非之间新的贸易和投资。
美国校园抗议活动未来何在?
言论自由专家告诉“今日美国报”,学生应继续在校园内的开放空间进行和平示威,以避
免爆发冲突。
捍卫美国人言论和思想自由权的非营利组织“个人权利和表达基金会”(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Rights and Expression)校园权利倡议部门主任摩瑞(Alex Morey)鼓
励大学在动荡期间保持中立,除非示威行动演变成暴力,否则不需向当局求助。
摩瑞说:“和平示威数十年来一直是美国大学校园健康言论环境的指标,不论是柏克莱的
言论自由运动,或越战时期还是诉求民权的学生皆然。各个世代学生对特定议题充满热情
,校园里的露天场所正是支持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地方。”(译者:施施/核稿:何宏儒)
1130502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5020377.aspx